比喻的构成要素探底
比喻的构成要素探底
摘要:比喻由四个要素构成,即本体、喻体、比喻词和相似点。本体和喻体是比喻的物质要素;比喻词是比喻的结构要素;相似点是比喻的意义要素。这四个要素只有隐与现的区别,而没有存与否的疑问。在比喻句中,要素出现趆多,比喻的意思就趆容易理解,但想像空间也就趆小;要素出现趆少,理解难度趆大,但想像空间就趆大。根据四要素的隐现情况,比喻可以分为直喻、明喻、暗喻、借喻、潜喻五种喻式。人们丰富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比喻辞格有了千姿百态的变化和妙趣横生的魅力。
关键词: 比喻 四要素 辩证 作用 隐与现 五种喻式
正文:
比喻虽说是“研究得最多最为深入 ,成果最多”〔1〕的一种修辞方法,但是,比喻是由哪几个要素构成的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至今也还没有在学术界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比喻的要素,恰如同蒙在美丽新娘头上的一层面纱,正等待着一只大手将其撩开。本人不揣笔力,拟就此一探究
竟,希望能为比喻的研究和修辞学的建设添砖加瓦。
一、比喻要素说种种
比喻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呢?学术界历来争论不断,莫终一是。就笔者所见,大致有如下几种观点:
1.三要素说①。修辞学界一般是认为,比喻是由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要素构成的,被称为传统的三要素。
2.三要素说②。《辞海》“比喻”条:“比喻的成立,实际上共有思想的对象、另外的事物和类似点三个要素。”即本体、喻体、相似点。
张万有《比喻的要素及其他》:“比喻的三要素应是‘本体’、‘喻体’和‘相似点’”。〔它由( )构成2〕
3.四要素说①。苏恒《略论比喻的新颖性机制》:“比喻的深层结构有四个要素:本体、喻体、相同点、相异点。”“比喻的表层结构也有四个要素:本体、喻体、喻词、相似点。”〔3〕
4.四要素说②。聂焱《比喻四要素》:“比喻的构成必须具备四个要素,即本体,喻体,相似点和喻词。”〔4〕
5.五要素说。滕吉海《比喻的延体及比喻的基本格式》:“我们认为构成比喻有五个要素,即本体、喻体、比喻词、相似点和延体。”〔5〕
6.六要素说①。杨立见《比喻为什么千姿百态》:“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比喻,只要比喻关系能够成立,就一定要具备这些要素组成的结构:①本体 ② 喻体 ③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比喻词) ④本喻体之间的共同特征 ⑤本体自身的特征 ⑥喻体自身的特征” 〔6〕
7.六要素说②。孙光贵《论比喻的重新分类》:“构成比喻有六个要素:本体,喻体,本体和喻体的相异性,本体部分特征,喻体部分特征,本体部分特征、喻体部分特征之间的相似性。这六个要素是每一个比喻都非具备不可的,不具备就构不成比喻,只不过有隐或现的区别。这就是比喻的实质。”〔7〕
上述观点,各具道理。我们对这些观点的提出者表示敬意。
二、比喻要素之辩证
在确定比喻的要素之前,首先要弄清“比喻”和“要素”的概念。什么是比喻呢?历来说法不一,选举几例如下。陈望道先生所著的《修辞学发凡》中说,“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现在一般称为比喻。”〔8〕《辞海》(修订稿)沿用了陈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比喻”条:“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南京大学《现代汉语修辞》:“比喻,就是通过联想,使人们从一种熟悉的事物或道理,去感受、认识另一种事物或道理,从而便于理解。”
丁小娟《艺术化的中学语文教师教学阐释语与辞格的关系探微》:比喻是“用与本体本质不同但有相似性的喻体来描写或说明本体,从而更形象生动地表现本体的特征或作用,这种辞格叫比喻。”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体是指被描写或说明的对象,喻体是用来做比的事物,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的词语是喻词,此外,能把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最关键的要素是二者之间的相似点。〔9〕
以上几种诠释,表述虽然不一,但大致意思相同,都揭示出了比喻的基本特征。笔者据此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给比喻定义如下:比,就是打比方,喻,就是使明白。比喻就是通过对与甲事物本质不同而又有着相似点的乙事物的联想描写,从而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甲事物的辞格。其中甲事物是指思想的对象,称为本体;乙事物指联想到的另外的事物,称为喻体。
什么是要素呢?《辞海》中说“要素就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它们在构成事物的过程中,各自都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弄清以上两点,就具备了确定比喻要素的基础和依据。但在确定比喻要素时,笔者认为,还应当遵循四条原则:一是尊重传统,二是尊重实际,三是尊重多数,四是尊重科学。据此辩证如下:
前文七说,总计提出的要素大体有:本体,喻体,比喻词,相似点,相同点,相异点,延体,本体自身的特征,喻体自身的特征,本体部分特征,喻体部分特征,本体部分特征、喻体部分特征之间的相似性等十二种。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1、关于本体和喻体。前文七种观点,无一例外地都将本体和喻体列在比喻要素之首,说明
大家在这两个要素上早已达成共识,多年来,中小学教材一直以此为依据,它几乎已为全社会所接受、熟知和认可,而我们对比喻的认识和研究也是以此为基础的,所以,根据上述原则将其列入比喻的构成要素自不必再议。
2、关于“比喻词”(简称喻词)。 七种观点中有四种(包括传统三要素)认为“比喻词”是比喻的要素。两种认为“比喻词”不是比喻的要素:第2种认为“从分类理论上看,‘喻词’与‘本体’ ‘喻体’‘ 喻解’不是从同一个角度划分出来的;……‘喻词’也不是构成比喻必不可少的要素。……喻词只不过是一种与比喻内容不直接相干的外在形式标志罢了。”(张万有《比喻的要素及其他》《语文研究》2000年第04期)〔10〕;第7种认为“比喻词在各类比喻中既然可有可无,又可互相代替,所以把它作为比喻的一个要素是错误的”。( 孙光贵《论比喻的重新分类》,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7〕这种“不是构成比喻必不可少的要素”与“可有可无”的说法,笔者实不敢苟同。所谓“不是”“必不可少”和“可有可无”,其实只是喻词有时出现,有时没有出现而已,无论出现不出现,比喻词在构成比喻的过程中都是起着实际作用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比喻词”是表层结构的要素,而不是深层结构的要素。笔者以为,“表层结构的要素”固然正确,但即使是形成比喻的初始阶段,作者也已在潜意识中思考着使用怎样的比喻词来联结本体和喻体了。因此,根据上述原则,笔者认为“比喻词”应当是
构成比喻的要素。
然而,尊重不等于盲从。笔者在认为“比喻词”是比喻要素的同时,却还有着自己另外的见解。“比喻词”的提法虽然一直被大家沿用,但却很少见到有人对其内涵作出科学的阐释,当问到什么是“比喻词”时,一般多用举例来回答:比喻词有明喻比喻词和暗喻比喻词之分,明喻比喻词有“好象”、“仿佛”……等,暗喻比喻词有“是”、“成了”……等;或者回答曰“表示‘相似’的词语”。在千姿百态的比喻的现象面前,这样的解释有时实在显得捉襟见肘,漏洞百出。比如,“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花的海洋”、“人比黄花瘦”、“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峻青《秋赋》)、“生活可不象你做衣服,做一件不合适,扔掉重做”(蒋子龙《祝你们幸福》)等等,传统的“比喻词”根本解释不了这些现象。为什么呢?一是因为传统“比喻词”的含盖面太窄,无法统摄复杂的比喻现象;二是用“比喻词”的不同来给比喻分类的做法欠科学,因而给大家带来许多的疑惑也就不足为奇。笔者在《比喻分类新思考》〔11〕(《陕西教育》高教版2010第6期)一文中曾提出应以“连接词”的概念取代“比喻词”的概念,可以说使这个问题得到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解决。但如果考虑到尊重传统提法和照顾大家的情绪,必得沿用“比喻词”这一概念的话,我们只好借旧瓶装新
药——重新规定“比喻词”的内涵了。什么是“比喻词”呢?“比喻词就是在比喻句中联结本体和喻体的词。”它既包含传统的明喻比喻词和暗喻比喻词,也包含其它在比喻句中出现的对本体和喻体起着联结作用的词。(下文中“比喻词”将以此义出现)
3、关于“相似点”(又称类似点、共同点、相似性)。前文所列七种观点,除第一种没有把相似点列入外,其余有六种观点都肯定地认为相似点是比喻的构成要素(第6、7种表述上略有差异)。这无疑是认识上的一种深化。因而应当确立其“要素”地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