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188文/卢兴玥
文创对黄梅戏的传承发展起到的作用内容摘要    黄梅戏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戏曲,给予人视觉、听觉的享受,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失去了很多观众,让黄梅戏重新为人熟知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针对黄梅戏的内涵价值和文创的商业性进行了分析,采用了文献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进行了研究,为黄梅戏到新的受众市场,使黄梅戏的宣传不再拘泥于传统媒介。
黄梅戏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极具皖南特,经历了
70—90年代的辉煌时期之后,发展又进入了停滞阶段,其根
本原因,是80—90年代的电视剧、电影与黄梅戏的完美融合。
在新媒体飞速进步的当下,黄梅戏是时候进行梅开二度的创新
了。近年来文创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备受瞩目,各大电商参与文
创产品的销售,其影响力可见一斑。文创产品致力于开发各种
亚文化、流行文化、传统文化的衍生,其市场的影响力所带来
的实体效益是不可忽视的。
1  戏曲文化传承发展困难的根本原因
信息爆炸加快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互联网和大数据AI
的逐渐完善使信息投放更精准,但这种依靠代码和数据完成的
推送会造成一个问题:当一个人浏览了他感兴趣的话题,系统
就会自动筛选相关内容进行推送,这种模式会覆盖其他本有可
能被发现的信息,等于把一个人接受的信息局限在其感兴趣的
范围,使其接触其他领域的几率变小。
这就是即使在信息发达的环境里有仍有很多人对小众文化
不了解的原因。
戏曲也可以说是小众文化。
如今戏曲的受众两极分化严重,主要分为青少年和中老年
体。这两个体社会生存压力小,有富余的时间和精力进行
精神消费。戏曲本身也易被这两个体接纳并喜爱,一些具有
神话彩的故事,为中老年人偏爱,行头考究妆容华丽容易吸
引年轻人。但年轻受众中的部分人对戏曲的喜爱类似叶公好龙,
对于各类戏曲都是一知半解,导致戏曲普遍面临“叫好不叫座”
的尴尬困局。传统艺术为人熟知尚且困难,传承发展便不能单
寄托于传统模式了。
现代人每天接受的信息量约是10年前的20倍左右。显然
老戏的剧目不够丰富,即使各家会互相吸收剧目,但在短暂地
满足当代人的信息需求后很快热度就会下降,而且老戏呈现的
价值观有一部分已不符合现代标准,不易被年轻人接受。黄梅
戏与所有地方戏面临同样的问题。
2  70—90年代的黄梅戏
黄梅戏在近几十年的发展可以说前所未有,新戏更是如雨
后春笋层出不穷,《徽州女人》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除新
编戏以外,这一时期的黄梅戏还吸收了其他剧种中的一些经典
剧目和表演特点,如《杨门女将》《红楼二尤》。
在60—80年代左右,国内的影视刚起步没多久,当时科
班出生的电视剧演员、电影演员人数也很少,需要拍电视剧电
影时,一般是从各个话剧团和剧院调用,除话剧演员之外,
荧幕上的黄梅戏演员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回顾60—80年代的
电视剧电影,能够明显感觉到演员身段都带着舞台戏曲风格。
也有一些黄梅戏演员在拍摄影视剧之后转行。这个情况一直到
80年代之后,科班影视演员越来越多,才逐渐各司其职。
80—90年代,称得上是黄梅戏发展的黄金时期,黄梅戏
一跃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只是90年代之后流行文化盛行,
人们的精神娱乐也从戏曲歌舞等传统类转向了流行音乐、影视
剧等,需求发生了变化,黄梅戏不可避免地与其他戏曲一起进
入了危机的状态。
3  文创商业性与黄梅戏艺术性的双赢
曲高和寡是艺术相关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如果为了迎
合市场而俯就未免得不偿失。引领潮流和审美、提高人的美
学素质是艺术对于社会的职能之一。艺术与商业的磨合向来是
个话题,磨合最终的结果也许会演变成摩擦,也可能会变成双
赢。文创产业的商业性是不容小觑的,但其需要产业本身具备
稳定性和内涵。文创作为新兴产业,将各种文化作卖点,文化
本身所具有的内涵对它的商业价值起到了一定辅助作用。
黄梅戏等传统文化原本所能创造的商业价值会受到时间、
周边环境的影响,运用新媒介可以打破地域时间等其他领域的
桎梏,将价值最大化。而主动出圈打破常规领域的同时也将文
化带出了原本的领域,起到了多方面宣传的作用。原本活跃在
戏台、小园子、剧院、剧团里的戏曲,通过文创的出圈,逐渐
出现在青年人的学习生活和娱乐中。在大数据针对性推送信息
获取流量的经营模式下,黄梅戏及其他传统类艺术不能等待别
人来发现,需要自己走出去。
戏曲中的美术风格细致且繁杂,黄梅戏相较其他剧种造型
更生活化——以旦角为例,传统黄梅戏旦角极少使用贴片,多
使用刘海,妆容较之其他剧种更淡雅;京剧的戏服以明朝服饰
做蓝本,黄梅戏的戏服则是以唐宋明时期的服饰做蓝本。可见
在服化道上,黄梅戏的识别性是弱于其他剧种的,所以文创产
品的开发需要在简化其繁杂的细节的同时提高其识别性,在这
一点上几乎所有传统文化的文创都殊途同归。去其繁、摘其要,
无疑是二次创作不可避免的步骤,部分持保守观点的人不太赞
同大刀阔斧的改动,他们认为事物发生任何改变就不是原本的
事物,这样的观点过于偏激。事实上,传统文化从来不缺与时
俱进的胆识与魄力,戏曲电影、新编戏就是戏曲结合时代媒体
做出的尝试,这样的尝试无可否认是成功的,需知戏曲的表现
形式原本是现场表演,现场表演有不可留存的特点,从戏台到
荧幕是明智的,如今电视荧幕逐渐被智能手机替代,又被大数
据推送分划了受众人,需要破开局限尝试新的宣传,使艺术
为大众所知,受众基数提高,则更有机会扩大市场以此刺激更
多多专业人士与票友加入传承发展工作。
文创产业主要运用的是视觉冲击和无孔不入的渗透力进行
运作,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充足的宣传效果,这于急需宣传力
的黄梅戏无疑是一种互补,而黄梅戏本身深厚的内涵、独特的
艺术风格于文创产业来说更是长期饭票,二者相互合作会有更
好的发展。
4  结语
黄梅戏所具备的,是皖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悠久的文化内
涵;文创所具备的是强大的市场覆盖力、宣传力。近年来在国
风兴起的大环境下,黄梅戏也可以抓住机会与新型产业结合。
html特效代码雨代码文化需要市场,市场也需要文化的注入。
[基金项目:安徽省普通高校创新项目名称:大学生创新创
业训练计划、黄梅戏曲元素在现代文创中的应用项目;项目编号:
(20191367001)。]
【参考文献】
[1] 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1998.
[作者简介:卢兴玥(1999--),女,汉族,安徽省滁州市凤阳人,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研究方向:黄梅戏、文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