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英翻译中如何“求同存异”
摘要:在日常译文中对翻译的要求是既要通顺流畅,可译性强,又要文辞优美,符合原意。如何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求同存异”,使译文更加完美,不仅仅体现于语言的转换,更需要从汉英翻译的语言特点及基本要求入手进行详细分析,突破翻译过程中的一些看似不可译的词句,使翻译建立在文化的共性上,实现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关键词:汉英翻译;语境;翻译原则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营造出的双语环境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1]。汉英翻译成为理解语源及翻译语的重要过程。汉英翻译从语言发展及读者的接受性角度来看,翻译更需在“求同存异”中进行。汉英翻译需要理解源语,由于中文的表达习惯会使翻译中涌现出中国式翻译表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式英语。这不仅影响了翻译的质量,更使英语带有一种强烈的汉语特征。从汉英两种语言自身的差异及所处的文化环境来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汉英思维转换,并将写作技巧运用到教学中来对培养学生英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学者曾提出如何让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跳过母语思维模式直接建立英语思维。这对于当前在母语环境下成长的中国学生而言,是很难办到的,如何做到正视母语的迁移教学问题从而提高汉英翻译技巧,需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转换语言习惯。中国人在用英文写作时要考虑文本是否符合源语言思维中的概念和想法,能否有效表达用语习惯和方式。不仅要将翻译过程体现在一种语言环境中,更
要从功能性上讲求翻译技巧。
一、汉英翻译中常用的表达技巧
(1)对等翻译法。
对等性是指在相同的应用功能中具有相同的或者类似的表达方法。汉英翻译必须在两种文化中对使用相同的公示语进行一对一的对等翻译,以避免错译、乱译的现象。对等理念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向读者真实地反映原文,同时可以运用巧妙的转换技巧使翻译的文字更加流畅自如、符合语用规范。
(2)信息释义法。
信息释义法指将所掌握的原著中体现的历史事件及文化信息进行解说,同时对特指的一些表达进行英文解释。比如“解放”一词在中国特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战争,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翻译该信息时应该站在外国读者的角度对这类文化信息进行清晰的解释,而过多的历史描述则不必要进行解说。又例如中国传统的春节Spring Festival happy Chinese new year。春节这个节日在英语中翻译成了Chinese New Year 竟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了敏感词汇。许多对中国传统文化不了解的外国人认为其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情感。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写给中国人的春节贺词中使用的是Lunar New Year(阴历新年)
,闭口不提Chinese。纵观语言全局,凡是不精准的问题都需要加以阐释翻译,使人们更加了解所处的语言环境及背景。[2]spring怎么读怎么翻译
二、汉英翻译中如何实现“求同存异”
在汉英翻译过程中一旦存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思维转换,运用一些较为具体的概念来进行表达。例如阳光灿烂,晴空万里,译成:The sun is bright, and the sky is clear. 即增词译法。有些词汇表面意义相近但是完全不能表达出原文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将一条完整的汉语表达进行拆分,进行转换思维则可以更为直接地表达出汉语及英语的思想观点问题。在句法翻译过程中,最常用的就是这种断句译法。与之对应的还有合句译法,即把多个汉语句式翻译成一个英语句子表达。
遇特殊情况可以将表达进行转换,如将“不愿意”翻译成“害怕”或“勉强”。这些表达都可以将英语表达中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一定程度,同时由于语言环境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使人们产生一定的心理相似性,更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克服母语环境带来的翻译负面影响。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带有一种批判的眼光,做到哲学所讲的“扬弃”,才可以将目标语中的译文进行恰当的表达。在现代双语教学的环境中选用合适的材料、采取合适的方法加之自身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才能更好地提高汉英翻译的质量,提高对英语的整体运用及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卢红梅.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2]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