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微服务之间的通信
简介
在单体应⽤中,各模块之间的调⽤是通过编程语⾔级别的⽅法或者函数来实现的。⽽基于微服务的分布式应⽤是运⾏在多台机器上的;⼀般来说,每个服务实例都是⼀个进程。
因此,如下图所⽰,服务之间的交互必须通过进程间通信(IPC)来实现。
后⾯我们将会详细介绍 IPC 技术,现在我们先来看下设计相关的问题。
交互模式
当为某个服务选择 IPC 时,⾸先需要考虑服务之间的交互问题。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有很多的交互模式,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进⾏归类。
第⼀个维度是⼀对⼀还是⼀对多:
· ⼀对⼀:每个客户端请求有⼀个服务实例来响应。
· ⼀对多:每个客户端请求有多个服务实例来响应。
第⼆个维度是这些交互式是同步还是异步:
· 同步模式:客户端请求需要服务端即时响应,甚⾄可能由于等待⽽阻塞。
·异步模式:客户端请求不会阻塞进程,服务端的响应可以是⾮即时的。
下表显⽰了不同交互模式:
⼀对⼀的交互模式有以下⼏种⽅式:
1. 请求/响应:⼀个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起请求,等待响应,客户端期望此响应即时到达。在⼀个基于线程的应⽤中,等待过程可能造成线程阻塞。
2. 通知(也就是常说的单向请求):⼀个客户端请求发送到服务端,但是并不期望服务端响应。
3. 请求/异步响应:客户端发送请求到服务端,服务端异步响应请求。客户端不会阻塞,⽽且被设计成默认响应不会⽴刻到达。
⼀对多的交互模式有以下⼏种⽅式:
4.发布/ 订阅模式:客户端发布通知消息,被零个或者多个感兴趣的服务消费。
5.发布/异步响应模式:客户端发布请求消息,然后等待从感兴趣服务发回的响应。
每个服务都是以上这些模式的组合。对某些服务,⼀个 IPC 机制就⾜够了;⽽对另外⼀些服务则需要多种 IPC 机制组合。
下图展⽰了在⽤户叫车时,打车应⽤内的服务是如何交互的。
上图中的服务通信使⽤了通知、请求/响应、发布/订阅等⽅式。例如,乘客在移动端向“⾏程管理”服务发送通知,请求⼀次接送服务。“⾏程管理”服务通过使⽤请求/响应来唤醒“乘客服务”来验证乘客账号有效,继⽽创建此次⾏程,并利⽤发布/订阅来通知其它服务,其中包括定位可⽤司机的调度服务。
现在我们了解了交互模式,接下来我们⼀起来看看如何定义 API。
定义 API
API 是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的契约。⽆论选择了何种 IPC 机制,重点是使⽤某种交互定义语⾔(IDL)来准确定义服务的 API。对于如何使⽤ API 优先的⽅式来定义服务,已经有了⼀些很好的讨论。你在
开发服务之前,要定义服务接⼝并与客户端开发者共同讨论,后续只需要迭代 API 定义。这样的设计能够⼤幅提升服务的可⽤度。
在本⽂后半部分你将会看到,API 定义实质上依赖于选定的 IPC 机制。如果使⽤消息机制,API 则由消息频道(channel)和消息类型构成;如果选择使⽤ HTTP 机制,API 则由 URL 和请求、响应格式构成。后⾯将会详细描述 IDL。
不断进化的 API
服务的 API 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在单体应⽤中,经常会直接修改 API 并更新所有的调⽤者。但是在基于微服务的应⽤中,即使所有的API 的使⽤者都在同⼀应⽤中,这种做法也困难重重,通常不能强制让所有客户端都与服务保持同步更新。此外,你可能会增量部署服务的新版本,这时旧版本会与新版本同时运⾏。了解这些问题的处理策略⾄关重要。
对 API 变化的处理⽅式与变化的⼤⼩有关。有的变化很⼩,并且可以兼容之前的版本;⽐如给请求或响应增加属性。在设计客户端和服务时,很有必要遵循健壮性原则。服务更新版本后,使⽤旧版 API 的客户端应该继续使⽤。服务为缺失的请求属性提供默认值,客户端则忽略任何额外的响应。使⽤ IPC 机制和消息格式能够让你轻松改进 API。
然⽽有时候,API 需要进⾏⼤规模改动,并且不兼容旧版本。鉴于不能强制让所有客户端⽴即升级,⽀持旧版 API 的服务还要再运⾏⼀段时间。如果你使⽤的是诸如 REST 这样的基于 HTTP 机制的 IPC,⼀种⽅法就是将版本号嵌⼊到 URL 中,每个服务实例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版本。另⼀种⽅法是部署不同实例,每个实例处理⼀个版本的请求。
处理局部失败
在上⼀篇关于 API ⽹关的⽂章中,我们了解到,分布式系统普遍存在局部失败的问题。由于客户端和服务端是独⽴的进程,服务端可能⽆法及时响应客户端请求。服务端可能会因为故障或者维护⽽暂时不可⽤。服务端也可能会由于过载,导致对请求的响应极其缓慢。
以上篇⽂章中提及的产品页为例,假设推荐服务⽆法响应,客户端可能会由于⽆限期等待响应⽽阻塞。这不仅会导致很差的⽤户体验,并且在很多应⽤中还会占⽤之前的资源,⽐如线程;最终,如下图所⽰,运⾏时耗尽线程资源,⽆法响应。
为了预防这种问题,设计服务时候必须要考虑部分失败的问题。
Netfilix 提供了⼀个⽐较好的解决⽅案,具体的应对措施包括:
⽹络超时:在等待响应时,不设置⽆限期阻塞,⽽是采⽤超时策略。使⽤超时策略可以确保资源不被⽆限期占⽤。
限制请求的次数:可以为客户端对某特定服务的请求设置⼀个访问上限。如果请求已达上限,就要⽴刻终⽌请求服务。
断路器模式(Circuit Breaker Pattern):记录成功和失败请求的数量。如果失效率超过⼀个阈值,触发断路器使得后续的请求⽴刻
失败。如果⼤量的请求失败,就可能是这个服务不可⽤,再发请求也⽆意义。在⼀个失效期后,客户端可以再试,如果成功,关闭此断路器。
提供回滚:当⼀个请求失败后可以进⾏回滚逻辑。例如,返回缓存数据或者⼀个系统默认值。 Netflix Hystrix 是⼀个实现相关模式的开源库。如果使⽤ JVM,推荐使⽤Hystrix。⽽如果使⽤⾮ JVM 环境,你可以使⽤类似功能的库。
IPC 技术
现在有很多不同的 IPC 技术。服务间通信可以使⽤同步的请求/响应模式,⽐如基于 HTTP 的 REST 或者 Thrift。另外,也可以选择异步的、基于消息的通信模式,⽐如 AMQP 或者 STOMP。此外,还可以选择 JSON 或者 XML 这种可读的、基于⽂本的消息格式。当然,也还有效率更⾼的⼆进制格式,⽐如 Avro 和 Protocol Buffer。在讨论同步的 IPC 机制之前,我们先了解异步的 IPC 机制。
基于消息的异步通信
使⽤消息模式的时候,进程之间通过异步交换消息消息的⽅式通信。客户端通过向服务端发送消息提交请求,如果服务端需要回复,则会发送另⼀条独⽴的消息给客户端。由于异步通信,客户端不会因为等待⽽阻塞,相反会认为响应不会被⽴即收到。
消息通过渠道发送,通过渠道接收。
消息由数据头(例如发送⽅这样的元数据)和消息正⽂构成。消息通过渠道发送,任何数量的⽣产者都可以发送消息到渠道,同样,任何数量的消费者都可以从渠道中接受数据。频道有两类,包括点对点渠道和发布/订阅渠道。点对点渠道会把消息准确的发送到从渠道读取消息的⽤户,服务端使⽤点对点来实现之前提到的⼀对⼀交互模式;⽽发布/订阅则把消息投送到所有从渠道读取数据的⽤户,服务端使⽤发布/订阅渠道来实现上⾯提到的⼀对多交互模式。
下图展⽰了打车软件如何使⽤发布/订阅:
通过向发布/订阅渠道写⼊⼀条创建⾏程的消息,⾏程管理服务会通知调度服务有新的⾏程请求。调度服务发现可⽤的司机后会向发布/订阅渠道写⼊⼀条推荐司机的消息,并通知其它服务。
有多种消息系统可供选择,最好选择⽀持多编程语⾔的。有的消息系统⽀持 AMQP 和 STOMP 这样的标准协议,有的则⽀持专利协议。也有⼤量的开源消息系统可⽤,譬如 RabbitMQ、Apache Kafka、Apache ActiveMQ 和 NSQ。宏观上,它们都⽀持⼀些消息和渠道格式,并且努⼒提升可靠性、⾼性能和可扩展性。然⽽,细节上,它们的消息模型却⼤相径庭。
使⽤消息机制有很多优点:
分布式和微服务的关系解耦客户端和服务端:客户端只需要将消息发送到正确的渠道。客户端完全不需要了解具体的服务实例,更不需要⼀个发现机制来确定服务实例的位置。
消息缓冲:在 HTTP 这样的同步请求/响应协议中,所有的客户端和服务端必须在交互期间保持可⽤。⽽在消息模式中,消息中间⼈将所有写⼊渠道的消息按照队列⽅式管理,直到被消费者处理。也就是说,在线商店可以接受客户订单,即使下单系统很慢或者不可⽤,只要保持下单消息进⼊队列就好了。
客户端-服务端的灵活交互:消息机制⽀持以上说的所有交互模式。
清晰的进程间通信:基于 RPC 的通信机制试图让唤醒远程服务端像调⽤本地服务⼀样,然⽽,囿于物理定律和可能的局部失败,这⼆者⼤不相同。消息机制能让这些差异直观明确,开发者不会产⽣安全错觉。
然⽽,消息机制也有⾃⼰的缺点:
额外的操作复杂性:消息系统需要单独安装、配置和部署。消息broker(代理)必须⾼可⽤,否则系统可靠性将会受到影响。
实现基于请求/响应交互模式的复杂性:请求/响应交互模式需要完成额外的⼯作。每个请求消息必须包含⼀个回复渠道 ID 和相关 ID。
服务端发送⼀个包含相关 ID 的响应消息到渠道中,使⽤相关 ID 来将响应对应到发出请求的客户端。这种情况下,使⽤⼀个直接⽀持请求/响应的 IPC 机制会更容易些。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基于消息的 IPC(渠道),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基于请求/响应模式的 IPC。
基于请求/响应的同步 IPC
使⽤同步的、基于请求/响应的 IPC 机制的时候,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请求,服务端处理请求并返回响应。⼀些客户端会由于等待服务端响应⽽被阻塞,⽽另外⼀些客户端可能使⽤异步的、基于事件驱动的客户端代码,这些代码可能通过 Future 或者 Rx Observable 封装。然⽽,与使⽤消息机制不同,客户端需要响应及时返回。这个模式中有很多可选的协议,但最常见的两个协议是 REST 和 Thrift。⾸先我们来了解 REST。
REST
当前很流⾏开发 RESTful 风格的 API。REST 基于 HTTP 协议,其核⼼概念是资源典型地代表单⼀业务对象或者⼀组业务对象,业务对象包括“消费者”或“产品”。REST 使⽤ HTTP 协议来控制资源,通过
URL 实现。譬如,GET 请求会返回⼀个资源的包含信息,可能是XML ⽂档或 JSON 对象格式。POST 请求会创建新资源,⽽ PUT 请求则会更新资源。REST 之⽗ Roy Fielding 曾经说过:
REST 提供了⼀系列架构系统参数,作为整体使⽤,强调组件交互的扩展性、接⼝的通⽤性、组件的独⽴部署、以及减少交互延迟的中间件,它强化安全,也能封装遗留系统。
— Fielding, Architectural Styles and theDesign of Network-based Software Architectures
下图展⽰了打车软件如何使⽤ REST。
乘客通过移动端向⾏程管理服务的 /trips 资源提交了⼀个 POST请求。⾏程管理服务收到请求之后,会发送⼀个 GET 请求到乘客管理服务以获取乘客信息。当确认乘客信息之后,随即创建⼀个⾏程,并向移动端返回 201 响应。
很多开发者都表⽰他们基于 HTTP 的 API 是 RESTful 风格。但是,如同 Fielding 在他的博客中所说,并⾮所有这些 API 都是RESTful。Leonard Richardson(注:与本⽂作者 Chris ⽆任何关系)为 REST 定义了⼀个成熟度模型,具体包含以下四个层次:
Level 0:本层级的 Web 服务只是使⽤ HTTP 作为传输⽅式,实际上只是远程⽅法调⽤(RPC)的⼀种具体形式。SOAP 和 XML-RPC 都属于此类。
Level 1:Level 1 层级的 API 引⼊了资源的概念。要执⾏对资源的操作,客户端发出指定要执⾏的操作和任何参数的 POST 请求。
Level 2:Level 2 层级的 API 使⽤ HTTP 语法来执⾏操作,譬如 GET 表⽰获取、POST 表⽰创建、PUT 表⽰更新。如有必要,请求参数和主体指定操作的参数。这能够让服务影响 web 基础设施服务,如缓存 GET 请求。
Level 3:Level 3 层级的 API 基于 HATEOAS(Hypertext As The Engine Of Application State)原则设计,基本思想是在由 GET请求返回的资源信息中包含链接,这些链接能够执⾏该资源允许的操作。例如,客户端通过订单资源中包含的链接取消某⼀订单,GET 请求被发送去获取该订单。HATEOAS 的优点包括⽆需在客户端代码中写⼊硬链接的 URL。此外,由于资源信息中包含可允许操作的链接,客户端⽆需猜测在资源的当前状态下执⾏何种操作。
使⽤基于 HTTP 的协议有如下好处:
HTTP ⾮常简单并且⼤家都很熟悉。
可以使⽤浏览器扩展(⽐如 Postman)或者 curl 之类的命令⾏来测试 API。
内置⽀持请求/响应模式的通信。
HTTP 对防⽕墙友好。
不需要中间代理,简化了系统架构。
不⾜之处包括:
只⽀持请求/响应模式交互。尽管可以使⽤ HTTP 通知,但是服务端必须⼀直发送 HTTP 响应。
由于客户端和服务端直接通信(没有代理或者缓冲机制),在交互期间必须都保持在线。
客户端必须知道每个服务实例的 URL。如前篇⽂章“API ⽹关”所述,这也是个烦⼈的问题。客户端必须使⽤服务实例发现机制。
开发者社区最近重新认识到了 RESTful API 接⼝定义语⾔的价值,于是诞⽣了包括 RAML 和 Swagger 在内的服务框架。Swagger 这样的 IDL 允许定义请求和响应消息的格式,⽽ RAML 允许使⽤ JSON Schema 这种独⽴的规范。对于描述 API,IDL 通常都有⼯具从接⼝定义中⽣成客户端存根和服务端框架。
Thrift
Apache Thrift 是⼀个很有趣的 REST 的替代品,实现了多语⾔ RPC 客户端和服务端调⽤。Thrift 提供了⼀个 C 风格的 IDL 定义 API。通过 Thrift 编译器能够⽣成客户端存根和服务端框架。编译器可以⽣成多种语⾔的代码,包括 C++、Java、Python、PHP、Ruby, Erlang 和 Node.js。
Thrift 接⼝由⼀个或多个服务组成,服务定义与 Java 接⼝类似,是⼀组强类型⽅法的集合。Thrift 能够返回(可能⽆效)值,也可以被定义为单向。返回值的⽅法能够实现交互的请求/响应模式。客户端等待响应,可能会抛出异常。单向⽅法与交互的通知模式相对应。服务端不会发送响应。
Thrift ⽀持 JSON、⼆进制和压缩⼆进制等多种消息格式。由于解码更快,⼆进制⽐ JSON 更⾼效;如名称所称,压缩⼆进制格式可以提供更⾼级别的压缩效率;同时 JSON 则易读。Thrift 也能够让你选择传输协议,包括原始 TCP 和 HTTP。原始 TCP ⽐ HTTP 更⾼效,然⽽ HTTP 对于防⽕墙、浏览器和使⽤者来说更友好。
消息格式
了解 HTTP 和 Thrift 后,我们要考虑消息格式的问题。如果使⽤消息系统或者 REST,就需要选择消息格式。像 Thrift 这样的 IPC 机制可能只⽀持少量消息格式,或许只⽀持⼀种格式。⽆论哪种情况,使⽤跨语⾔的消息格式⾮常重要。即便你现在使⽤单⼀语⾔实现微服务,但很有可能未来需要⽤到其它语⾔。
⽬前有⽂本和⼆进制这两种主要的消息格式。⽂本格式包括 JSON 和 XML。这种格式的优点在于不仅可读,⽽且是⾃描述的。在 JSON 中,对象的属性是名称-值对的集合。与此类似,在 XML 中,属性则表⽰为命名的元素和值。消费者能够从中选择感兴趣的值同时忽略其它部分。相应地,对消息格式的⼩幅度修改也能容易地向后兼容。
XML 的⽂档结构由 XML schema 定义。随着时间发展,开发者社区意识到 JSON 也需要⼀个类似的机制。⽅法之⼀是使⽤ JSON Schema,要么独⽴使⽤,要么作为 Swagger 这类 IDL 的⼀部分。
⽂本消息格式的⼀⼤缺点是消息会变得冗长,特别是 XML。由于消息是⾃描述的,所以每个消息都包含属性和值。另外⼀个缺点是解析⽂本的负担过⼤。所以,你可能需要考虑使⽤⼆进制格式。
⼆进制的格式也有很多。如果使⽤的是 Thrift RPC,那可以使⽤⼆进制 Thrift。如果选择消息格式,常
⽤的还包括 Protocol Buffers 和Apache Avro,⼆者都提供类型 IDL 来定义消息结构。差异之处在于 Protocol Buffers 使⽤添加标记的字段(tagged fields),⽽Avro 消费者需要了解模式来解析消息。
Martin Kleppmann 的对 Thrift、Protocol Buffers 和 Avor 进⾏了详细的⽐较。
总结
微服务必须使⽤进程间通信机制来交互。在设计服务的通信模式时,你需要考虑⼏个问题:服务如何交互,每个服务如何标识 API,如何升级 API,以及如何处理局部失败。微服务架构异步消息机制和同步请求/响应机制这两类 IPC 机制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