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 2006-11-20
作者简介: 陆莲枝(1970~),女,壮族,广西田阳县人,百学院外语系讲师。
英汉双关语转换中的不可译性
陆莲枝
(百学院 外语系,广西百 533000)
摘 要: 双关语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语的谐音或一词多义表达双重意义以达到某种修辞效果的语言现象。在英汉双关语转换过程中,有时很难将原语言的各种意义都翻译成目标语,造成一定程度的意义损失或转移。英语中“pun ”和汉语中的“双关”本身不完全对等,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都存在不可译性。
关键词: 英语双关语;汉语双关语;翻译;不可译性
分类号:
-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8233(2007)01-0112-05Intranslatability in Translating English and Chinese Puns
LU Lian -zhi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Baise University ,Baise Guangxi 533000,China )  Abstract :Puns are the uses of words or phrases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two or more meanings or different associations ,or the use of two or more words of the same or neariy the same sound with different meanings ,so as to produce a humorous effect in certain context.In transiating Engiish puns into Chinese puns or vise versa ,in some cases ,it is hard for transiators to put aii the senses of source ianguage into tar-get ianguage ,and some of the originai meanings are missing or they are transferred to some extents.Engiish puns and Chinese puns are not exactiy eguivaients ,intransiatabiiity does exist in homophonic puns and homographic puns.
Key words :Engiish puns ;Chinese puns ;transiation ;intransiatabiiity
一、引 言
何谓“双关语”?据《辞海》解释:“双关,修辞学上辞格之一,利用语言文字上同音或同义的关系,使
一句话关涉到两件事。”[1](P482)
双关语具有双重意思,
一个是表面的,一个是隐含的,其中往往以隐含的为主。双关可以加深语言的韵味,表现语言的艺术魅力,英语和汉语中都有许多双关语的例子,充分展现了英汉民族的智慧。翻译过程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而且
是反映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过程。语言是文化的
主要表达形式和传播工具,同时,语言的意义又深深植根于千百年历史创造的文化之中,因此在英汉双关语转换过程中,有时很难将原语言的各种意义都翻译成目标语,这时无论译者采用什么方法,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意义损失或转移,造成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二、不可译性的理论基础
何为翻译?翻译界的前辈柏敬泽先生和韩家权
2
11第20卷第1期Voi.20-No.1
百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AISE UNIVERSITY
2007年2月Feb.2006
先生作此界定:翻译“是在两种不同语言之间进行的互相转换的以传达意义为目的的一种言语、文字行为,亦即从原文进入译文的一个过程,成型的译文则是翻译的终端产品。”[2](P5)翻译过程中译者自始至终都处在“语言-思维”、“思维-语言”的心智活动状态,大脑一直在对原文的概念意义、形象意义、逻辑关系进行剔抉爬梳,并在译入语中寻相应的语词、句式,以求传达原文的意义,这两种思维活动相互作用,是双向的,同时也是循环往复的,直至译文的最终成形。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方式、思维角度和思维风格的不同直接导致了语言的形式、特征和风格的不同,在双语转换的翻译过程中就有了不可译性。
从翻译理论上看,有直译与意译、动态对等和功能等效、神似翻译、解释性翻译、信达雅、信达切等,译作所产生的效果应该力求接近原著,此谓“等效”原则,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但奈达(E.
A.Nida)。但奈达认为,翻译的忠实与再现,包括了信息内容、说话方式、语言文化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因此,内容与形式的矛盾不可避免,绝对对等是不现实的。[3](Pl2~l5)翻译是两种语言代码的转换过程,是译者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使用另一种文字再现原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语言代码所传载的信息量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能对等的现象,这种现象即翻译中的不可译性。钱钟书说:“文
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人于“化境”……彻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4](P72)国内翻译界对双关语的翻译观点并不一致,但不外乎三种态度:一是双关语不可译,即便个别能译,也完全是巧合;二是双关语的可译性具有一定限度,何时可译、何时不可译取决于具体情况和翻译者的综合水平;三是双关语可译,即使个别难译,但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迟早也是可译的。意见分歧的原因之一是不同语言的特性决定了双关语翻译的困难,正如萨丕尔·沃尔夫假设所指出的那样,人的思维完全由其母语决定,而一种语言的范畴和分类是该语言系统所特有的,是其他语言系统所不能比较的;[5](P235~237)原因之二是人们对于双关语的翻译没有统一认可的标准,完全对等的翻译固然可喜,但毕竟屈指可数;原因之三是“双关语虽然是各民族都普遍使用的修辞格,但它具有浓厚强烈的民族彩,是很难翻译成别
种语言的”[6](P43)。
三、英汉双关语转换中的不可译性
(一)英语的“pun”和汉语的“双关”不完全对等
“pun”和“双关”分别是英语和汉语的两个辞格,经常被国内外语界视为完全等值语相互套译。实际上“pun”与“双关”不完全对等,“在某些方面,它们甚至差别很大”[7](P34)。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
达方式不同,英语“pun”译成汉语或汉语“双关”译成英语时,中外译者几乎都有捉襟见肘之感,难以到理想的翻译。刘宓庆先生也说:“语言中的幽默语与双关语几乎是‘不可译’的。幽默常常产生于用词的机巧或奇俏,这类用词和立意往往在双语转换中消失。”[8](P32)的确,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英语和汉语的双关有时各行其道,很多双关语实际上是不可译的。
“pun”与“双关”分类也不尽相同。国内出版的不同辞书对pun的分类有所不同。《英语辞格》[9](P496)认为:双关(pun)包含谐音双关(paronoma-sia)、同词异义双关(antanaddasis)和歧义双关(ambi-guity)三种辞格。《英语修辞格词典》[l0](P323~326)则分为:同音双关(homophonid Pun)、近音双关(paronoma-sia)、同词异义双关(antanaddasis)、一词多义双关(syddeptid pun)和歧解双关(asteismus)。根据国内出版汉语修辞方面的著作,“双关”的分类都是从双关语词的音、形、义三方面着手,尽管提法不尽相同,但实际却是一回事。有简单地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ll](Pl20~l2l)有按“谐音双关”、“借形双关”、“寓意双关”、“混合双关”分成四类的;[l2](P66~68)也有依“表里双关”、“彼此双关”归做两的。[l3](P98)鉴于英语中的“pun”和汉语中的“双关”本身不完全对等,要想把英语和汉语中的双关语等值翻译,那是异想天开,不可译性是客观存在的。
(二)语音双关存在不可译性
为了便于对英汉双关语转换中的不可译现象进行探讨,笔者根据上述辞书的分类,将英语和汉语中的双关语最为相似的类别简单归纳为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语音双关即指谐音双关,利用某些词语发音相同相似而构成双关。[l4](Pl39)语言是有声的,汉语和英语的发音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无论在汉译英
3l l
陆莲枝/英汉双关语转换中的不可译性
还是英译汉的过程中,我们对于声音上的微妙之处或多或少会感到束手无策。英语和汉语中有很多通过谐音来达到幽默效果的双关语。如果将其进行翻译,语言的声音都将改变,即使意义可以准确表达,其中的幽默程度也会大打折扣。例如:
(1)Romeo:Not I believe me;you have dancing shoes with nimble soles;I have a soul of lead.So stakes me to the ground I cannot move.[15](P27)
(注:句中的黑体词是笔者为了凸现该词就是双关语而运用黑体字。下同)
莎士比亚用sole(鞋底)和soul(灵魂)这对同音异形异义词,生动地刻画出罗密欧当时心头烦恼、无
心跳舞的心境。谐音双关的使用,导致一语双关,读起来和谐悦耳。然而翻译时却很难兼顾音和义,把原文的独特韵味很好地体现出来,这未免有点遗憾。
(2)狗撵鸭子———呱呱叫。
译文A:Chased by a dog,the ducks guack———crack.
译文B:Chased by a dog,the ducks guack———clack.
译文C:Chased by a dog,the ducks guack———thwack.[16](P45~47)
这是一句典型的汉语歇后语,是汉语独特的表达方式,其结构为喻体在前、主体在后,通过比喻或双关的修辞手法来突出主体。“呱呱”指鸭子的叫声,而“呱呱叫”又是“棒极了”的意思。英语是无法到类似的说法的,硬要把它译成英语实在太难。以上三种译文的共同点是以“谐韵”来“达到”修辞效果,guack 是象声词,clack与thwack也是象声词,但crack却是形容词,“韵”的确是“谐”了,而西方读者能看懂这独具中国特的歇后语(谐音式)吗?即便给以“注释”式的提示,他们也难以体会出这句俗语的形象彩及修辞韵味。
英汉语中都有利用谐音双关构成的谜语、脑筋急转弯等。此类双关往往难以译好。即便用灵活变通法译成了目的语,要么意思保留了,但诙谐幽默却丢了;要么译出了诙谐幽默,但已不是原语的意思了。请
看下面例子:
(3)-What flower does everyone have?
-Tulips.(Tulips=two lips)
译文A:人人有的花是什么?—郁金香。(郁金香的英文与双唇的英文发音相似)[17](P244)译文B:问:人人有的花是什么花?
答:泪花。同[16](P36)比较A、B两种译文,孰优孰劣自然见分晓。译文A只能算是在解释,而译文B 则是为了取得汉语的幽默效果,把tulips(郁金香)译成“泪花”。对于不懂英语的读者,B当然是好的译文;而对精通英汉语言的读者,总觉得译文和原文有些出入。
(4)将那三春看被,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无和。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She will see through the three Springs
And set no store
By the red of peach-blossom,the green of wil-lows,
Stamping out the fire of youthful splendourspring是什么意思中文翻译人
To savour the limpid peace of a clear sky.(A pun meaning the three months of spring and the three elder Chia girls.All the Chia girls had the character chun or spring in their names.)[18](P82)
“三春”双关暮春时节和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译文以the three Springs译“三春”并且“加注”的方法处理这个双关。“加注”已成了译此类“难题”的常见方法。然而,原文所具有的有趣、巧妙难以在译文中恰当地体现出来。
《红楼梦》是双关语用得最多的中文小说之一,许多双关语都用得十分巧妙,或含于对话中,或藏在诗词里,这无疑给小说的英译增加了不少难度。
(5)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Vainly facing the hermit in sparkling snow-clad hills,
I forget not the fairy in lone woods beyond the world.[19](P78)
“雪”谐“薛”音,指“薛宝钗”;“林”字音形双关,指“林黛玉”的“林”。这是一句经典的双关语,充分体现了汉语语言艺术的魅力。面对如此意义深远且玄机重重的诗句,如何才能将其涵义展露无遗,对译者而言真的是件难事。杨宪益夫妇将双关语的字面意义直接翻译出来,尽可能将原文的含义传递给译文读者,做到了“信”与“达”,可原文中的压韵却没有了。
“翻译是种令译者劳其心智,殚精竭虑,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译事常常会使译者陷入眼高手低的困惑、事与愿违的尴尬;译者一方面要接受原文的掣
411
《百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肘、左右限制,一方面又必须隐忍表达之苦的煎熬”[2](P5)。英汉不同的语音特征使言内意义产生的语用意义很难传译,原语里的同音异义词的双关现象在译语里很难再现。广告语也常用这类谐音词造成戏剧性效果,以吸引顾客。如“美的空调,美的享受”(“美的”牌空调)、“‘咳’不容缓”(一种止咳嗽)、“默默无‘蚊’的奉献”(一种驱蚊器)。这些广告语就是巧妙地利用“美的”(meidi)和“美的”(meid
e)的同形、“咳”和“刻”及“蚊”和“闻”的同音来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这些词在英语里是无法翻译出来的。
从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给翻译带来难度的是语音问题,确切地说,是语音变格修辞方法的运用问题,是巧用谐音而导致的问题。读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不同的词在紧密相连的上下文中同时出现,产生语音变格。由于原文中每对谐音词都是由原作者运用了语音变格修辞手法而精心设计出来的,其语义功能已经让位于修辞功能。换句话说,原作者的有意设计主要已经不是为了达意,而是为了制造幽默的效果,作者对美学功能的考虑已经远远超过了对达意功能的考虑。因此,译者所选定的译文相关词语也应该首先考虑相应词的修辞即美学功能的传达,尽可能再现谐音的效果,然后再考虑其语义功能的传达,在无法兼顾两者的情况下,则应放弃其语义功能的传达而仅作修辞或美学功能的传达。
(三)语义双关存在不可译性
语义双关就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意识地利用一词多义的特点,造成语义分歧,或者利用某些词的多义性,在一定语境中,将原本表示彼义的词用来表示此义,并使这两种意义互相关联起来。例如:(6)-What does that Iawyer do after he dies?
-Lie still.
译文A:—那个律师死后干什么?
静静地躺着。(Iie躺,撒谎,stiII安静地,仍然)
可译为:“仍然撒谎。”同[14](P34)译文B:问:那个律师死后还能干什么?
答:躺着说鬼话。[16](P34)
对话中所指的那个律师平时一定总是说瞎话,而说话的双方都了解这一点,故有这一问一答。因为Iie既有“平躺”的意思,又有“撒谎”的意思,这使翻译成了一件难事,怎么穷尽翻译的能事也很难再现原文中的双关韵味。译文A没有体现出原文的双关,括号内解释也无法让人体会原文的幽默。译文B采用灵活变通法,修辞效果大体一致,基本上再现了原文的幽默,但是与原文的文字表面含义不完全吻合。
(7)-Why may carpenters reasonabIy beIieve there is no such things as stone?
-Because they never saw one.[2](P177)句中saw是see的过去式,意为“看见”,又可作动词表示“锯”的意思。在这里,不管选用哪一个意思,都不可能使整个译文的意思合理顺畅。
(8)-Why is a river aIways rich?
-Because it aIways has two banks.[2](P177)句中的bank有两个不同的意思,一为“河岸”,一为“银行”。译者在向读者传达信息的过程中,无论取哪种意思,都会造成整个译文的逻辑阻滞,无法讲得通。
(9)Father:Tom,remember to be good whiIe I’m
away
Son:Sure I wiII,Dad.For a doIIar.
Father:Why,when I was your age I was good
for nothing.[20](P20)
该对话中,父亲叫儿子乖些,儿子趁机要些钱,父亲说他小时候表现好从不要奖励,但因为good for nothing又有“饭桶”、“二流子”之意,这样就形成了语义双关,因而产生了喜剧效果,因此在译成汉语时也是不可译的。
(10)“Call me a taxi”,said the fat man.
“Okay”,said the door man.“You are a taxi,
but you Iook more Iike a truck to
me.”[21](P94)
这是一则笑话。胖子叫门口的服务员替他叫一辆出租汽车(CaII me a taxi)而CaII me a taxi也可理解为“叫我出租汽车”。服务员利用这一语义上的双关同胖子开了一个玩笑:“你是出租汽车,不过我看你更像一辆载重汽车”。这则笑话若照字面直译出来,就不成其为笑话了。汉语无法用一个词把这两层意思表达出来。
(11)I finaIIy figured out how government works. The Senate gets the bill from the House.The president gets the bill from the Senate.And we get the biII from everything.(Reader’s Digest,p220,Feb 1991)[22](P176)
我终于弄懂了我们的政体是如何运行的。议会的提案由众议院转到参议院,再从参议院转到总统。于是轮到我们支付一切账单。
511
陆莲枝/英汉双关语转换中的不可译性
英语中biII既可指“议会提案”,又可指“账单”。句中前两个biII指议会提案,后一个指账单,由此构成双关,但译成汉语时,“提案”和“账单”在语音和词义上都相差甚远,译文很难再现原文的双关修辞形式。
(12)猪鼻子插根葱———装象。
译文A.A pig sticks a scaIIion in its nose,preten-ding to be an eIephant.
译文B.A pig with a scaIIion in its nose is Iike an eIephant.[23](P114)
这是典型的语义双关的汉语谚语。在A、B两种译文中,虽将“鼻子里插根葱的猪”和“象”通过形象思维联系起来,但汉语原句里的“象”这一语双关却未表达出来,原句的形韵没有得到再现,因为汉语里的“像”与“象”具有相互联系的思维模式基础,而英语里的“Iike”与“eIephant”并不具备。
一般说来,通过文字游戏构成的语义双关,可以说是译事中的棘手之最。然而,再不可译的东西,翻译工作者也试着采用了变通性、解释性等译法来处理,而且已经取得一些效果。处理语义双关可遵循如下原则:对于“一词多义”的双关,要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与译文中含双关意义单词相适应的译文词语,要保证这些词语能使人产生双关的联想;由字面意义和联想意义(如比喻或象征)构成的双关,可先按直译字面意义、后意译联想意义的办法将双关意义一并译出;若整个语境就是为了表达双关的修辞效果而设计,其中含有明显的双关修辞因素的词语,一般都可按照其字面意思译出;由整个句子构成的双关可以直译其字面意义,也可以意译其关联意义,到底哪种译法更好,要考虑句子的前后语句以至整篇的大语境。
四、结语
汉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之间没有亲属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的不可译现象也相对较多。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没有必要译、硬译、乱译,而应根据修辞需要进行变通。不可译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语言反映文化,英语反映的是英语国家的文化,汉语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目前,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文化的多元化、网络技术的革命化,都使得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已经逐步成为一个地球村。因此,我们完全有
理由相信英汉之间的转换障碍只会变得越来越小。不可译性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百分之百的“等值”、“等效”、“忠实”的翻译往往只能是一种理想,实际上是难以实现的。从根本上说,双关语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造,取决于对英汉语言中双关语本身的结构特点的了解,更取决于译者对双语的驾驭能力、翻译技巧和翻译经验的积累。笔者探讨英汉双关语翻译中的不可译性,目的是要寻求更好的翻译方式,从而提高目的语的可读性,促进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辞海编委会.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2]韩家权,柏敬泽.翻译思维方法论[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3.
[3]刘宓庆.论中国翻译理论基本模式[M].外国语,1989,(1).
[4]沈苏儒.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Finch,Geoffrey.Linguistic Terms and Concepts[M].Lon-don:MacMiIIan Press Ltd,2000.
[6]王希杰.修辞学导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7]李国南.“Pun”与“双关”辨异[J].外国语,2000,(6).[8]刘宓庆.文体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9]徐鹏.英语辞格[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0]文军.英语修辞格词典[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
[11]宋振华,等.现代汉语修辞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12]周翔圣.古文辞格例解[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4.
[1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14]黄任.英语修辞与写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15]Shakespeare,WiIIiam.Eight Famous Dramas by WiIIiam Shakespeare[M].Kuitun:YiIi PeopIe’s Press,2001.[16]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17]勒梅琳.英汉翻译概要[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18]杨宪益,等.A Dream of Red Mansions(VoIume I)[M].
北京:外文出版社,1978.
[19]王青.论双关语的翻译[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20]毛发生.论不可译性[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
[21]邱艳红.论英译汉中的不可译现象[J].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22]覃百长.论英语修辞手法的可译度[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5).
[23]段胜峰.从几则修辞格翻译实例谈英汉翻译中的不可译性[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责任编辑:李萍】
611
《百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