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编程解决数学问题——求圆的面积
  北京市第十中学          骆春华
   
一、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授课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教材《信息技术》第五册第8章“编程与智能处理”中第三节的内容,本节通过设计制作“求圆的面积”的实例,来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算法,体会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本节的内容是对前两节所学内容的加深理解,也有助于对后面人工智能课程的理解。
根据新课标中所倡导的:“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延伸,通过“求圆的面积”延伸到编程解决数学问题,列举了本学期所学数学内容的部分实例及习题,通过用编程
的方法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并亲身体验利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及学习中去,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情况分析
使用VB编程解决问题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比较生疏,对于所有学生都处于起始阶段,在前两节中介绍了利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了VBLabelTextCommandButton控件的使用及其属性的设置,为本节课奠定了基础。
初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但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所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及学习中的实际来设计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2)、对简单的数学问题,学会使用流程图描述解题算法。
3)、根据算法,会使用VB编写简单程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利用VB计算机语言设计制作“求圆的面积”的全过程,了解并初步掌握利用计算机语言编制程序来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及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过程中,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2)、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增强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1. 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2. 用流程图的方式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
算法的描述、对程序代码的理解及分析。
三、教学方法
选择了讲解演示、自主探究、体验式等方法,先播放利用VB编制的有关解决数学问题的实例,实例基本上是本学期所学的数学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提出任务,通过讲解演示求圆的面积的整个过程,使学生了解并亲身体验编程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设计及制作过程中,教师设计出问题情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学生可通过学习网站自主探究学习其他实例,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有关编程解决数学问题实例的网站,便于学生通过网站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在数学书中寻一数学实例,便于在课上使用计算机语言编程解决此问题。
五、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
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借助于参考书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演示实例,导入新课
播放利用VB编制的有关解决数学问题的实例,请同学们观看。引出本课课题——编程解决数学问题。
二、提出任务,明确目标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1.教师以一数学问题——“求圆的面积”为实例,讲解利用计算机语言(VB)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学生按照编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利用计算机语言(VB)设计并制作一有关解决数学问题的程序。要求:任务1:仿照教师的实例,但界面不可完全相同;
任务2:自己一数学问题,最好是本学期数学教科书中的例子或习题。
学生任选其一。
学生观看、思考
学生思考、理解、记忆
演示教师事先制作的课件
教学意图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要让计算机解决问题,我们事先要给计算机设定好解决问题的步骤,即设计解决这个问题的算法。
学生了解及掌握VB控件的使用及常用属性的设置。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了解算法在程序设计中的地位,了解将解题算法用计算机语言实现的过程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
三、分析问题,确定算法
提示:按照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完成上面任务
1.分析及描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列出已知条件及求解方法
提出任务:求圆的面积S
  分析:已知:半径为R、圆周率∏为3.14
  求解方法:S= R2    S=3.14*R*R
2.算法描述:
  引导学生先用自然语言描述解题方法,然后带领学生将此算法用流程图的方式进行描述。
自然语言描述:           
1) 输入半径R
2) 圆周率PI3.14
3) 求圆的面积S=PI*R*R
4) 输出圆的面积S
流程图描述:
  141
四、编写及调试程序
1.设计窗体界面及设置控件属性:
步骤如下:
1 设计窗体的界面:
a.启动VB
b.用鼠标调整窗体Form1的大小
c.设计窗体界面:书140
2 设置对象的属性:
    143
2.根据算法编写程序代码:
    在窗体内,分别双击“计算”、“结束”两个按钮,调出相应的代码窗口,输入代码。
    144
3.运行、调试及保存程序
1 运行程序:F5
2调试程序
提示学生观察此程序,是否存在问题,学生若没有发现,教师在演示时半径输入一负数,查看运行结果。提示学生:半径可以是负数吗?
解决时,先修改流程图,再修改窗体及程序代码。
学生观察、思考、理解、记忆
回答
学生观看、思考
记忆、回答
按照所选任务完成算法设计
学生记忆、思考、操作练习
按照所选任务完成界面设计
学生观看、思考、理解、记忆
操作练习vb编程基础知识试题
学生思考、回答、操作练习
演示教师事先制作的课件
演示教师操作过程
展示1-2位学生设计的窗体
演示操作过程
教学意图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强化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
归纳知识、巩固所学
3    保存程序:文件→保存工程
4    生成EXE文件:文件→生成工程.exe
4.保存程序文件并上交。
五、学生自主制作完成一解决数学问题的程序
    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展示一到两位学生的作品,要求作者说出制作过程,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七、课堂小结,回顾知识
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描述问题,算法设计,编写及调试计算机程序。
当我们要用计算机解决一个问题时,首先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此问题若不能使用我们已学过的软件解决,就要采用编程的方法,按照上面的步骤来完成,其中算法设计最重要,算法设计正确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操作
一学生展示、讲解,其他学生观看、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
板书
编程解决数学问题——求圆的面积
1.分析及描述问题:
  分析:已知:半径为R、圆周率∏为3.14
求解方法:S= R2    S=3.14*R*R
2.算法描述:
  自然语言描述:          流程图描述:
1) 输入半径R
2) 圆周率PI3.14
3) 求圆的面积S=PI*R*R
4) 输出圆的面积S
 
3.编写及调试程序
六、教学反思:
教师展示通过编程解决数学问题的实例(展示的实例都是学生刚学完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动手欲望。
通过讲解及演示学生比较熟悉的“求圆的面积”的全过程,带领学生按照编程解决问题的步骤一步步展开,由分析问题到算法描述,算法描述先采用学生比较熟悉的自然语言,再引导学生使用流程图的方式进行描述,由浅入深的方式解决了教学难点,在分析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算法编制程序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将解题算法用计算机语言实现的过程,了解算法在程序设计中的地位,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通过体验编程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强化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对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容量较大、时间比较紧,所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即时性评价有所欠缺,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弥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