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与现实的对抗
作者:张丽荣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2年第10期
作者:张丽荣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2年第10期
摘 要:笛安,80一代人气与实力颇高的新锐作家。她始终以虔诚的态度写作。面对青春成长的迷惘,她不回避亦不逃离,没有陷入造作的忧伤和无端的自怜中不能自拔,而是把自己的情感注入人物的血脉,使他们成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他们带着对传统意识形态下的理想的质疑和反叛在青春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在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又爬起中,实现了对传统“理想”的思索与重构,这也正是笛安用之以与现实对抗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笛安 理想 传统 反思 重构
在大多数80后作家中,笛安卓尔不,很早便显出了她不凡的创作才华。从2003年她的第一篇小说《的丛林》发表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期刊之一《收获》上开始,她正式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的作品虽然同样被归为青春文学,但也有人称之为“严肃青春文学”。因为她的作品有丰富的异于其他80后作家的内涵与体验。同样对青春困境的书写,她没有陷入无尽的忧伤与颓废中不能自拔。她没有把泛滥的叛逆变成反抗和颠覆一切主流价值观的资本,而
是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摆脱商业文学的奴役,遵从内心,实现灵魂与现实的对抗。
一、执着中探索——对传统意识形态下“理想”的反思
笛安的小说总能把宏大的主题分解在细小的生活片段中,奉献、爱情、背叛与宽恕等都是理想所包含的关键词。在传统文学中,它们通常被理解为追求“崇高”人生价值的规范化的“理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一传统意识形态下判断“理想”的标准还能永远不变吗?80年代作家张辛欣在其《我们这个年纪的梦》被批空洞、无意义时说:“我的本意却正是为了提醒我的同辈朋友们,正视我们所处的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真实现状,不断摆脱我们的茫然感,面对前进着的生活,重新寻更加切合实际的、更具有建设性的理想。”[1]作为当代作家,笛安亦不忘这样的使命,她始终以独特的感受去体验现实的美好与残酷,从理想被质疑、被颠覆的起点上重新思索理想。
笛安对传统意识形态下的“奉献”模式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那么多的作家或者导演都要让自己的人物在这个‘奉献’的最明亮的顶点上死掉呢?”“如果这些人不死呢?他是不是一定会从这个顶点上掉下来呢?”[2]“奉献”的同时不会掺杂一点私欲?当你付出时就没想过一丝回报?于是,她将这个疑问交给《告别天堂》里几个美好而倔强的孩子。在这场青春的追逐中她得
到了心目中理想的“奉献”:“正是那些神圣和自私间暧昧的分野,正是那些善意和恶毒之间微妙的擦边球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丰富,如此生机勃勃。正是所谓‘人性’深处的这些光与影的舞蹈让我们变得坚韧的。”[3]“人不再成为人的抽象的理想,不再在身外寻自己假定性的存在;也不存在一个彼岸世界和此岸世界的割裂对立,故而不必要为自己树立一种超人和英雄的目的性献身使命——人之成为人自身,成为是怎样就怎样的‘灵魂注入俗人’”。[4]以往的“奉献”模式总是以完美让人动容,但那并不是常态下真实的“人性”,“奉献”的善总是与恶有着微妙的联系。没有完全的高尚,人其实都是生活在平庸中的俗人。
如果说道德是约束人类一切行为的法则,那么何谓道德与非道德,长久以来约定俗成的所谓传统道德真的合乎“理想”吗?《莉莉》中笛安让狮子爱上人类,一个是杀母仇人,一个是不爱却利用自己的人。诉诸于传统道德,这早已是大逆不道、愚蠢至极之行为,但小说最后的重归和谐证明了爱是可以超越一切的。《怀念小龙女》中,笛安将“背叛”与“宽恕”这两个文学母题都以超越传统意识形态的意义重新编写,在这个二者都被放大的语境中,得到了一个升华的结局。从古至今,但凡都被纳入“非道德”的行列,然而并非生之为,非生活所迫命运遭际,她们何尝愿为。《圆寂》中纯真善良的“普云”便是笛安反思传统常态的结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权利,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才是笛安所真正
追求的理想。
二、温暖中坚强——以写作重构理想
梁启超曾经说过:“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由此可见,小说这一文体对于大众影响的重要,笛安选择的小说写作也毋庸置疑地成为“欲新国民”的关键。虽然救亡、觉醒的时代早已退去,但启蒙的文学任务始终是每一个时代的作家所肩负的责任。这种承担本是一种自愿,尤其是在今天文学市场化的背景下,大多数作家或者写手已顺从商业文学的奴役,形成对金钱、名誉、地位这些所谓“理想”的崇拜。他们卖弄语言,迷恋于一己情绪的宣泄。因此,颠覆这一现实传统的困境,还原主流价值观,重构向上的美好理想便成为一个迫切的需要。
笛安在她的创作谈中曾说:“对我来说,写作并不是生活的任何一部分,而是我对抗生活的方式。”[5]她以写作对抗现实,唯有借笔下的人物替她完成对抗现实的探索。米兰·昆德拉认为“每一位真正的小说家都在等待听到那种超越个人意识的智慧之声,那是小说本身的智慧”。[6]这种“智慧”是稍纵即逝的,是小说自己决定的走向。正如笛安所说:“在很多情节的关键处他们总是不听从我最初的安排,在一番挣扎之后我却不得不承认他们是对的。”[7]遵
循小说的“智慧”之声行走,那才是最天然无琢的安排。
基于小说的“智慧之声”,这是笛安在“龙城三部曲”中始终的坚持。理想由建立到打破,这是遵从人物内心的疼痛之旅。在《西决》和《东霓》中,笛安一直在苦心经营自己的理想王国。温暖如西决,他是笛安心中“理想”的化身,单纯如南音,执着如东霓。然而,在《南音》里我们却发现,笛安将她亲手竖起的“理想”打破。西决入狱是打破他长久以来“善”,南音出轨是打破她单纯专一的“爱”,而东霓经过方靖辉与陈宇呈的失败后最终放弃了她“理想”的爱情。笛安让他们一一打破曾经的“美好”,他们曾经最理想的信仰。这些“理想”就像黄金的“枷锁”,看起来华丽美好,实则是一种束缚,只有打破才能重新生长。也许《南音》中所有我们不情愿发生的事情都如同身体长高衣服必然变小,是不可逆转的,我们别无选择唯有坦然面对。在寻梦的路上,美好的理想总是打破,重建,再打破,再重建的螺旋上升过程。生活的海潮推动我们必须向前,即使理想破碎亦无须灰心。因为东霓在西决入狱后说“如果他出来没人嫁给他,我就嫁给他”。每每看到这句,总会热泪盈眶,经历了多少艰辛才配拥有幸福。这一次,我们又看到了那个温暖如初的笛安,那个坚强的追求理想的人儿。
三、艰难中前行——以文学为工具,重负作家使命
打破传统意识形态下的理想并不意味着极端的反叛,美好的理想总是文学作品所第一要呈现的。文学是有它内在的精神性价值的,在艺术作品中,存在着一些构成其价值的确定的特性,那就是艺术的精神性价值的特性,这些价值是作为被包含在艺术作品之中的特性而被人们体验的。所以,一部好的小说,必然要对读者产生激励、指引乃至启蒙的作用。作家的根本使命是对人生存境遇的深刻洞察,用审美的理想关照人的生活体验,继而引领读者在反思升华中对现实生存做出整体性的把握。然而现在看来,这一使命愈来愈被大多数作家遗忘,或许有心抑或无意,只是启蒙的声音似乎渐行渐远,它在部分作家中日渐衰弱与边缘化,代之而起的是迎合现实的个人化叙述。
与笛安同时代的“80后”这一特定体在市场化日益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背景下一出现就“以其惊人的市场业绩和全新的文学特征改变了传统文学的状况”,“他们中的大多数作家不愿再承担传统作家的文化责任,更不愿担负文学以往的启蒙任务,他们更关注的是人现实的体验和即时性的消费”。[8]无论前辈或是同侪,在多数人已偏离人文关怀这一文学终极目标的前进轨迹,满足于违心的个人叙述时,笛安毅然选择在艰难中前行,以文学为工具继续启蒙、教化的使命。也许她瘦弱的肩膀还不足以承担启蒙这一重担,但她在尽其所能地担负着作家济世的职责,身体力行地改变着80一代饱受争议的既定判断,不断以文学进行反思,力图为
这一代人重构一个依然美好而积极向上的“理想”。
苏童在给笛安的序中写道:“年轻的笛安叙述能力超出了我的预料,甚至超出了我的智商。”刘震云也评价笛安“越来越露出大家风范”。在一致的美誉中,笛安并未骄傲轻浮,她仍然怀着极大的热情,以极低的姿态投入写作。对她而言,写作并不是炫耀技巧或者获得经济利益的手段,而是一种本能,一种表达自我、承载情感的方式。虽然有时我们也会质疑这个年纪尚轻的女孩所经历的人世沧桑是否真的具有说服力,但是,她博大的情怀,以笔为武器去追求美好理想,以灵魂对抗现实的勇气值得我们尊敬的。
注释:
[1]张辛欣:《必要的回答》,文艺报,1983年,第6期。
[2][3][7]笛安:《告别天堂》,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266-267页。
[4]李洁非,张陵:《一九八五年中国小说思潮》,当代文艺思潮,1986年,第3期。
[5]笛安:《怀念小龙女》,济南:明天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6]格非:《小说叙事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6页。
[8]雷达:《近三十年中国文学思潮》,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10页。
参考文献:
[1]笛安.告别天堂[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
[2]笛安.西决[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9.
[3]笛安.东霓[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10.
[4]雷达.近三十年中国文学思潮[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
[5]陶东风,和磊.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6]王婷.论笛安[J],南方文坛,2010,(5).
[7]邵燕君.以真切体验击穿成长之痛——评笛安的创作[J].南方文坛,2007,(4).
[8]罗四鸰.圣阿奎那的启示与笛安的返魅[J].上海文化,2009,(5).
(张丽荣 山东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6610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