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的灵魂
作者:周俊荣
来源:《江苏教育·教师发展》2017年第09
        我从教20多年,有幸结识了很多与我共事多年的优秀教师。他们爱生敬业的奉献精神、优秀的品德、高尚的人格、无私忘我的工作态度深深感化着我、影响着我,使我对工作不敢有丝毫懈怠,并不断鞭策激励我勇往直前。
        杨皆辛同志是我从教道路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位教育工作者。他曾是我高三时的班主任、数学老师,他教学认真,风格朴实,严谨踏实,关心爱护学生,宽严相济,是我学生时代极为尊敬和崇拜的老师之一。在我走上教育岗位后不久,他成了我的领导和同事,我和他之间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
        作为一名20世纪60年代下放到苏北农村的无锡知识青年,杨皆辛同志在苏北农村教育战线上,一干就是30多年,直至退休回到无锡为止。他曾多次放弃回到无锡工作的机会,为苏北农村教育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无怨无悔,这恐怕是我们今天一些年轻人无法理解和接受的。
        19929月,我到教导处担任教务员,杨皆辛同志时任教导处主任。记得当年11月,他因患肾结石而住院,我前去探望。只见他在病床上疼得不停呻吟,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下,他强忍着剧痛,仍在病床上完成学校期中考试的考务安排表,并亲手交给了前来看望的我。2000年秋学期,他因繁重的家务和高三的教学任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只在妻子手术期间请了一周假,便紧接着利用课余时间把落下的课补了回来。这些事尽管已经过去多年,杨皆辛同志也已退休多年,但他对苏北农村教育特有的那份爱,在刘庄中学(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刘庄初级中学原为一所农村定点完中,2010年调整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的点点滴滴,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我的记忆里久久不能抹去。
        李荣邡同志是19974月到刘庄中学担任校长的,我和他朝夕相处近11年。他的管理风格、人格魅力、业务水平令我钦佩,也使我对农村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更为深刻、全面。更令我难以忘怀的是他对学生的挚爱和关心。
        1996年,小朱同学考入我校高中部,其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李校长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免除其3年的学费和住宿费,并对其生活给予适当的帮助。李校长的关爱让小朱同学有了强大的学习动力,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年级里名列前茅。小朱同学就读高三时,
李校长给他专门开辟了一间单人宿舍,伙食由学校教工食堂单独供应,并组织高三教师对小朱同学的短腿学科进行补差。在学习、生活上关心小朱的同时,李校长还在课外活动上关心他的成长,让他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公益劳动等,接受锻炼和考验,并多次与镇党委的负责同志进行沟通,在小朱同学高三毕业前夕,让小朱同学成为我校历史上第一位也是仅有的一位学生党员。1999年,小朱同学不负众望,考入了南京邮电大学。
        2000年考入淮阴工学院的陈某英同学,因家庭经济拮据,曾想辍学。李荣邡校长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号召全校师生进行捐助的同时,并与刘庄镇水利站干部职工取得联系,让他们结对帮扶陈某英,最后还派人把她送到淮阴工学院进行报到,圆了陈某英同学的大学梦。2003年考入徐州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的朱某明同学,家中有姊妹3人,生活十分困难。为了让她顺利报到,在全校师生为她筹款学费4600元的同时,李校长让我写一篇通讯,报道一下朱某明的情况,争取让更多的人来支持、帮助朱某明同学。事后,李校长和我一道到大丰日报社,说明了相关情况,《大丰日报》刊登了我写的通讯,盐城市民政局、团市委等部门在了解情况后给予了帮助。
        这些人和事尽管转瞬即逝,但李校长像爱护自己孩子一样关爱学生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我。李校长的独特魅力和崇高人格也正是由这些事情彰显出来,值得我去学习。
        宗存连老师于19978月到我校工作,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从教时间不长,但在她身上发生的一件事,至今令我难以忘却。宗老师刚刚工作后不久,曾担任初二年级的班主任,她班上有一位叫商某艳的学生在开学时没有来报名。为了防止这位女生失学,她决定进行家访动员。宗老师作为一名外地来刘庄中学工作的教师,对刘庄的农村地势并不熟悉,但她并没有放弃,不知她从哪借来了自行车,踏着崎岖不平的乡村小路,一直摸索到这位女学生的家门。在得知该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想辍学时,宗老师决定出钱资助这位女同学。这些情况,学校没有一个人知道,直到这位女孩的父亲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盐城市教育局,我们才知道这一情况。
        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对学生富有爱心,做了好事不留名,真的不容易。这件事让我明白:一是不能轻看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要积极保护他们的工作热情,不仅要客观公正地评价青年教师,而且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二是要多发现身边每个人的长处和优点,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学会发现,善于发现,正如一句俗语说得好:不是我们身边缺少美,而是我们没有发现美。
        从教近30年来,杨皆辛、李荣邡、宗存连等同事诸多感人的故事,时常像放电影一样在
我的脑海之中一遍遍闪过,深深影响和感染着我,让我为师的灵魂不断受到洗礼,爱生的情感不断升华,工作不断得到鼓舞和鞭策。我多次放弃改行和进城工作的机会,扎根农村、奉献教育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对渴望求知、期望成才的农村孩子,我有了更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对贫困生、残疾生、后进生、留守生等特殊学生,我有了更多的一份情感和心灵呵护。能否在教育过程中注入爱,已经成为我从教的坚守和追求。
        我倍加珍惜自己的教学岗位,不断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寻科学的育人规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对我来说不再是平凡、烦琐的单调劳动,而是成了我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对学生的爱已经成为我乐教勤业的巨大动力。多年来,我先后被表彰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师德标兵、盐城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99721日,我有幸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20058月,组织培养我走上了学校副校长的工作岗位;2015年,我被评为盐城市初中政治学科带头人。一路前行,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就是因为我时常以身边的优秀教师为标杆和明镜。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家夏丏尊先生也曾经说过:灵魂注入“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虚空。
回顾我身边的3位优秀教师感人至深的事迹,使我越发明白这样的道理:爱的情怀是从教师灵魂深处飘散出来的温暖,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相应相通,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影响和作用。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刘庄初级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盐城市学科带头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