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语文,让中职生浸润优雅的灵魂
作者:金丽萍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第11期
作者:金丽萍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第11期
优雅语文,是发挥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用一种趋向美的价值体验与判断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人、事、物等的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发现人物形象的优雅之美,体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丰富学生人文底蕴。优雅语文的提出,是基于中职学生体入学的精神状态,和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仍突出学科工具性的现状。提倡优雅语文,能够突显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提升学生追求生活品味、开展理性批判的能力。教师应让学生置身于优秀文学作品中,创新形式,拓展资源,使学生吸收文本的精华,形成能动顺应生活各种不同状况的智慧,为学生优雅生活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自身的精神气质也至关重要。
一、中职学校优雅语文的内涵
毋庸置疑,语文是一门人文彩浓厚的课程,蕴含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深挚的情感彩,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奥的人生哲理。优雅语文是立足于语文课程人文性的教学模式,以优雅为
抓手和切入点,紧扣语文人文素养的培养,发挥优雅的感召力,吸引学生自觉地追求优雅的内涵和优雅的形象。优雅是从人文素养内涵中提炼出来的一个重要特质,体现出学生个体的行为美、气质美、精神美,自信、明礼、阳光、知性,有追求,有内涵,有担当,具有能动地顺应生活各种不同状况的智慧。
优雅语文充分发挥文学艺术的感染力,培养学生优雅的职业形象,也是中职学校德育的重要一环。浙江省省委书记夏宝龙2015年6月在全省中小学育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树立‘全科德育’的理念,使中小学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德育内容,每一门课程都体现教化功能,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德育教师,推动实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
二、中职学校优雅语文的必要性
(一)基于中职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为学生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14到18岁,是青少年生理与心理发生变化最大的阶段,也是充满矛盾与叛逆的时期。而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又具有这个一般体的特殊性,多了些盲目、自卑、随意或偏激。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初中阶段缺乏应试教育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困于分数的压力,成为
体制里被冷落的“异类”,遭受着偏见、歧视与自我失落的心理折磨,甚至以一种固执、偏激的言行,来显示自己的社会价值。在整个初中阶段,他们都没有真正享受到学习和生活的快乐。进入中职学校,又被周围体贴上了偏负性的标签“职高生”。刚入中职学校,许多学生显得很沮丧,低着头,没有自信,在体交往中消积退缩。在课堂表达中,或怯于言说,或言浮于事,或情不达于理,甚至言语粗糙。
因此,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要发挥语文课程的美育功能,以美辅德、以美育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追求,正确认知自我,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使学生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重拾青春的欢笑、自尊、信心和希望,展示优雅的青春形象,能在体生活中获得他人的精神奖励,满足自己内心对尊重的渴求。
(二)基于中职语文教学偏重工具性,推进语文回归人文教学的本质
当前一些中职教师的语文教学依然偏重于语文的工具性,把语文知识作为工作的主要对象,知识是中心,教师是中心。在课堂上,教师囿于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其重心依然是在于对初中语文应试教学的“补课”,费尽心思讲解语法,解析课文,提炼中心,划分层次,大量的教学是强化学生对分析结果的记忆,让学生掌握做题的套路,不太重视语文的人文性和
学生人文体验的主体性。一些教师开展的专业语文改革的探索,也是偏重语文的工具应用性,服务专业技能学习,重视言语的技巧性,忽视了语文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提倡优雅语文是对语文本质的回归,以发挥语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功能,陶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吸引学生在诗意浸润的语文天地里主动地自我完善,促进完美人格的形成和全面健康地发展。
三、中职学校优雅语文的重要性
(一)提倡优雅语文,突显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
优雅语文,是用一种趋向美的价值体验与判断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人、事、物等的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素养和能力。学生置身于文学作品之中,与文学作品建立情感、态度上紧密联系,从中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发现人物形象的优雅之美,拨动心灵的“情”弦,乃至情感的迁移,体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加厚学生人文底蕴。
(二)提倡优雅语文,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中职学校是“培养”人才,培训机构是“培训”技能。中职学校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又要有较高職业素养。企事业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应聘人员职业素养的评估,而具有优雅的形象与素质,是大多数职业高度认同的,像旅游专业、文秘专业等服务型专业,对优雅的形象与素质具有高度的依赖性。今天,我们对学生怀着人文情怀,明天,他们也将用人文情怀拥抱儿童。
(三)提倡优雅语文,夯实学生生活品味的基础
职业教育要培养的“准职业人”,不仅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人力资源”,还是“鲜活生命”的个体,学生个体本身就是职业教育的目的。职业教育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较高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更要将他们培养成具有生活品味之人,为他们未来的幸福奠定基础。
四、中职学校优雅语文的教学途径
(一)品味古代诗文,探究传统君子之风
我国传统文化相当重视礼仪修身,倡导君子之风,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的精品诗文。这些精品诗文是当代人们文化自信的载体,它们所传承的人生态度、政治理想、生活态度和道
德理念,寄托着人们对优雅、美好人生的向往。
品味古代诗文,要克服学生阅读理解的障碍。教师首先要精选文意适合的诗文,重视古诗文先不究其义的反复朗读。采取小组研究、社团活动、漫画绘影、话剧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先贤主张的处事智慧与为人境界。如教学《静女》,可先让学生反复诵读,其间穿插对诗中人物的认知讨论,此时学生往往会各有所感,数家争鸣,这时引导学生分组表演再现诗中人物的言行,学生在评价、讨论、辨析过程中,感受到了诗中戏剧化的场景、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物超越追求外表之美的真挚爱情。
(二)诵读欣赏美文,提升学生才情灵性
汉语语音系统所具有的元音优势、声调优势和音节优势,使得汉语的语音系统具有多种诗化的元素,蕴含着人类千变万化的的情感,汉语充满感受和体验的精神,是一种神摄而非形摄的语言。如《胡同文化》的人文底蕴非常深厚,语言平白、朴素却又不风趣,学生通过范读、齐读,分组读等形式既体验了充满浓郁京味的语言特点,又感受到北京市民的平和、知足和汪曾祺先生的怀旧、伤感而又理智超脱的情感。精典美文诵读欣赏时,比较容易切入到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与想象,丰富学生细腻的情感,使学生能够敏锐地感知人类社会微
妙情感变化,也使得学生能够得体地开展互动交流,发音准确,语调恰当,语意明确,展示出青年学子的才情灵性,保持较高质量的人际交往。
(三)鼓励自主表达,培养学生自主人格
据笔者观察发现,中职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普遍不积极,主动举手起来发言的寥寥,一些小组讨论也流于形式,发言的质量也不高。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表达自己感兴趣的话,不能抒写本的情感,那么会压制他的表达欲望和期待,无益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表达的习惯,实际上也削弱了他表达的权利意识。这将在以后的生活中,影响他在社会交往中的表达效率和质量。
因此,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让学生说真话,说实话,呼唤“魂兮归文”,尽情地展示自我,不因噎废食,在粗糙中磨砺言语,在单调中丰富言语,在拘谨中敞开言语,在偏激中约束言语,在不完善中完善言语,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个性及体现在表达中的自主人格,“立言”并“立人”,使学生能够准确、明白和适态地表达,懂得如何恰当地与别人交流,展现优雅的言语魅力和人格魅力。
灵魂注入 (四)拓展社会资源,增强学生时代气息
优雅语文,不是象牙塔里封闭的优雅,既有来自文学作品里优雅的人文养料,还有来自现实社会里纷繁的实践、体验、感受和心灵的升华,富有强大的生命力。
笔者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青春无烟”宣传小分队,活动中,他们精心制作了横幅、展板、倡议书等宣传资料向全校师生及街头市民发放,组织了轰轰烈烈的“拒吸第一支烟,做不吸烟的新一代”的签名活动,结束后队员还写了相关新聞报道。这一系列活动中,所有书面材料包括新闻报道均为学生自拟,撰写过程他们能自觉地反复推敲,艰辛但又感觉新鲜有趣;新闻报道被本市“教育信息网”采纳后全体队员都受到了鼓舞;宣传时,队员特别注意礼貌礼节、语言得体;但总结活动时,许多队员也意识到在向市民宣传时,不知该怎么跟市民介绍。也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们真正认识到了语文是渗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处不在。像这样的一些活动,学生能在实践里体验,在实践中自觉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在走进富有底蕴的生活后,也会自然将视野投向广阔的社会,学会思考,学会汲取社会的能量,并优雅从容地在安身立命的社会环境里逐渐“周旋”、成长和发展。
金丽萍,浙江建德市新安江职业学校教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