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情 分 析
对于黄河的认识,由于东营市是黄河的入海口,学生对它的认识,紧紧局限在对黄河入海口的观光,学生仅仅是从电视或者书本上对黄河有些简单的了解,知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但对为什么说黄河哺育了我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几乎等于零。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是依据教材的内容,再补充一些资料,以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忽略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 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到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点,从而让学生自己查大量有关黄河的学习资料,然后小组汇总资料,学生根据本课内容筛选出了精确的图片、视频资料,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效 果 分 析
本节课结束了,当有些孩子在课下拿着一些课外书兴冲冲的和我再次交流有关黄河的知识时候。我想,通过“来到黄河岸边”一课的学习,学生是有所收获的,他们愿意继续去了解有关的内容。我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成长,现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1、学生自己通过查资料,搜集视频,探究了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而且感受到了祖先的智慧和创造,萌发了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课后孩子们对此环节兴趣依旧浓厚,我们可以再用一节课的时间来探究黄河的古老文明,一起去感受早期人类的智慧。
2、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黄河有准确而清晰的认识,我根据教学的主要目标,精心为学生制作了一段录像,气势磅礴的黄河增加了学生对黄河的感性认识,为下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认识和情感基础。据课后调查,这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环节之一。
3、学生自己整理的两段具有黄图高原特的视频也深深吸引了同学们,他们那种豪迈和憨厚,更激发起学生对这片黄土高原的热爱,从而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有关黄河的其他知识。
4、在学生合作学习后,在老师收集整理相关历史知识的前提下,使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
相结合,升华学生对黄河的已有认识,突破难点,学生自己揭示出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培养了学生自己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恰当地选择了资料,准确地为自己小组学习提供了探究资源,为自己小组内实现教学目标做了准备,同时,学生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教 学 设 计
学生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根据学生上节课自己提出的探究问题“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小组最想了解的黄河哪方面的资料,然后老师把他们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成四大板块:大河风采、远古文明、风土民情、经济发展。
1、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板块搜集图片、文字或者视频资料。并要求他们进行筛选,不能只呈现文字或者图片资料。比如经济发展中有很多方面,黄河上的经济发展包括:农业、工业、手工业、旅游还有最具典型的电力资源,都是学生可以探究的话题,但一节课时间有限,
选择最具特的问题展现在课堂上才是根本。
2、小组筛选好资料后,老师进行指导,删繁就简,提高课堂效率。
3、小组成员合作练习,完成最后的展示工作。
教学活动设计:
一、故事导入。
有这样一则故事。话说中国东西南北中各省之人在一起闲谈争胜,纷纷夸耀自己家乡的名山大川和著名人物有多少多少,唯有我们人沉默不语,在众人的催问下,人才开口说道:“何敢争胜呀?只有一山一水一圣人。”听了人的话,大家都沉默了,不敢再争论什么了。同学们你知道这“一山一水一圣人”各指什么吗?(生答)的山水人物虽少,但是名高无比。而更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是被誉为母亲河的黄河就是从我们东营流入大海的。今天我们就沿着黄河去寻中华民族的根。
二、总结上节课任务
上节课经过大家的讨论,我知道大家最想弄明白的是: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的问题。课下同学们也搜集了许多关于黄河的资料,各小组对资料进行了筛选和汇总,结合你们的资料,我们这节课就从:大河风采、远古文明、民俗风情、经济发展,这四大板块进行交流学习。
三、学生汇报,交流学习。
(一)、大河风采
1、大河风采1
(1)生介绍黄河,生指图。
师强调指图方法:我们在地图上指出一条河流,要先从这条河流的源头开始,沿着这条河的形状一直指到河流的入海口。
(2)生操作白板,并圈出9个省份。
师总结:我觉得这组同学的这组数据非常具有说服力,我们再来看这组数据,你从这些数
据中读出了什么?黄河流域面积广,流域面积广耕地面就就大,耕地面积大养育的人口就多,所以说黄河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中华儿女。
2、大河风采2
(1)小组展示有关黄河的图片。
(2)师展播黄河的视频。
(3)提升: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答)
(二)远古文明
1、远古文明1
(1)生介绍黄河流域的古文明
(2)师总结:180万年前黄河两岸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而且土地肥沃,是个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至今为止我们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址就出现在这里。
2、远古文明2
(1)生展示半坡族的文物并讲解
(2)针对半坡“尖底瓶”重现尖底瓶的用途。
(3)提升: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选择生活在黄河岸边呢?
(4)师总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黄河为我们祖先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因此黄河被称为孕育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三)风土民情
(1)生播放截取的相关能表现黄土高原特的视频。
(2)师总结:这两段视频非常就有代表性,它体现了黄土高原人的憨厚和实在,也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
(四)经济发展
1、农业
(1)生介绍黄河两岸的农业概况。
(2)师总结:黄河两岸除了有多种多样的农作物,他还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煤炭和石油等等。
2、旅游业
(1)生介绍黄河两岸的旅游业,特别要介绍一下故乡东营的旅游特
3、水力资源
(1)介绍黄河流域的水库、水电站,以及带来的经济效益。
(2)师总结:看了这组数据,我不禁感叹,黄河真像母亲一样养育着我们呀!
四、师总结小组学习情况
这节课我觉得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学习,在面对大量图文资料的时候大家首先学会了选择,筛
选出自己小组最需要、最具特的资料。其次,学会了汇总,把我们整理出来的资料进行重组,这样条例更清楚。最后,同学们学会了合作,刚才上台的几位同学配合的非常好。我觉得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五、看黄河母亲图片,对“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并进行总结
1、同学们看黄河母亲雕像,母亲意味着给予生命、哺育生命,同时也意味着无私地奉献和付出,你现在能说说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了吗?(生答)
2、黄河像母亲教养孩子一样,为我们民族创造了中华文明。
六、激情导行、情感升华
1、配乐诵读《黄河魂》
2、导行,根据自己学到的知识写一写。
七、布置下节课任务
1、可是今天我们的母亲河在呻吟、在呼喊。由于植被的破坏,黄河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各种污染使黄河面目全非,昔日其实磅礴的母亲河出现了断流。
2、出示“没有黄河水,东营将是一片废墟!”
师:这是东营市市长在一次黄河研讨会上的疾呼,市长的话绝非危言耸听,作为东营人我们能为保护母亲河做些什么呢?课后请同学进一步了解黄河的现状,根据你的考察制定出“保护母亲河”的方案
师:让黄河的明天更美丽!
学生课堂学习设计:
一、
1、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首先有我们组带领大家认识黄河。
2、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你能在我们中国的版图上到母亲河的身影吗?(让同学指图)
3、同学们你们看黄河的形状像个什么字?(“几”字),对。
4、这条几字形的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全长5500千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9个省级行政区(边看边圈省区),在我们东营市注入渤海。
5、黄河流域面积79.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2.7%,在黄河两岸居住的人口占全国的8.2%。
我们的交流完毕,谢谢大家。
二、
同学们!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游览黄河,我叫xxx,担任今天的导游。黄河全长约5500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黄河的形状九曲十八弯,十分美丽。(读幻灯)
欢迎大家游览壶口瀑布。(读幻灯)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我相信同学们应该都知道,(看黄河大桥)这就是坐落于我们东营境内“黄河大桥”,(读幻灯)
今天我们的游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三、
1、同学们,请跟随我们组一起走进黄河的远古时期。什么人适合做数据分析师
2、读幻灯
3、(背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顶峰。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唐诗、宋词、元曲更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黄河流域上的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谢谢聆听!
四、
提到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我们组想说一说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我们组搜集了有关半坡原始居民的图片,那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时代,要想了解他们,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大胆
想象,猜测一下这些东西在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是干什么用的?
出示图片
(1) 陶器,农具图片
这些文物都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经会用骨针缝衣,并且制造出一些生活器具了。
(2) 纺织图
(简单介绍一家人)这位母亲正在纺织粗糙的麻布,并且用粗糙的麻布制作简单的衣服。
(3)这是半坡人居住的房子。我们组特意为大家剪辑了一段关于方形房屋复原视频,请欣赏。
(4) 尖底瓶
这件东西比较有意思,大家可以猜猜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五、
黄土高原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我们组给大家带来了两段最具有黄土高原特的视频。
1、刚才大家欣赏的舞蹈就是享誉世界的汉族民俗舞蹈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2、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汉族民歌形式。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