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学习总结
在这次学习过程中对STR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建议如下:
1、导学练案的编制以组进行,每周教研时间组内教师讨论下一周的导学练案的设计,指定专人进行电子版的录入和排版。现有的导学案各代课教师根据所带班级学情筛选后分层次进行练习。课本试题尽量课堂处理,练案中设计类似的题进行巩固练习。
2、导学练案提前一天发放,当晚自习完成预习案,每科30分钟。自习安排6:30到10:00。下晚自习时收回。教师第二天上午进行批阅。按办公室配备扫描仪,对教师进行培训,熟练掌握作业系统的使用。
3、班内分组按照学生层次进行,尽量每组各科均有一名优生,便于组内讨论时部分问题能够有效解决和成绩的整体提升。组员分工根据科目、性格、爱好。积分周汇总,成绩月奖励。
4、二次备课是对导学练案的补充,按照班级学生学情进行分层设计,不需进行模式固化。
5、课改根据班级逐步实施,特重班学生能力强可以优先考虑开展,普重班每周部分课时按照STR进行授课,普通班先进行行规教育,随后开展。
6、第一学期可以进行试验,等大部分教师熟悉流程后再纳入绩效考核、评优晋级。但是试行阶段应制定奖励政策便于教改顺利推进。年终责任制考核不应太早介入,影响制度推行。领导听课、巡课、参加教研应和教师多探讨教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政策的调整和支持,研究出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改细则。
7、课堂展示最初设置一到两个问题,逐步增加,让学生慢慢适应这种授课方式;概念课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教师讲授,习题课可以进行STR模式;这种围座法对于高一新生很难进行管理,第一个月需进行严格的行规教育,然后再试行围座法,学校须制定有效的课堂奖励和惩戒制度,辅助试行教改。
8、在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分层次设计导学练案,保证年级整体教学进度基本相同的基础上增加特重班的学习内容,降低普通班的学习困难,由教师把控达到各自的能力要求。
9、例会太长且无效,每周都是那几个问题,但是并没有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整改,人浮于事。需要列出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落实奖励和惩戒措施,每月针对性整改一到两项,规范模式形成常态,须加强监管力度。教研针对性不强,没有给组内下达目标性要求,只是教研
而已。论坛只剩形式,教师并没有从中得到有效提升,须整改。
10、课改的推进和实施过程中需尽量减少教师工作中与教学无关的事项,让教师能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探讨教学改革中随时出现的问题,提升教师对新设备和电脑的应用技能。要求备课组长能及时传达教研室相关的通知、要求,会统筹安排组内教改事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