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课 题: 脉冲宽度的测量
学 院: 电 气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 级: 08电子1班
姓 名:
学 号: 08311106
合 作 者: 安卓课程设计源代码
指导教师: 陈连玉 黄阳
日 期: 2011-10-10
目录
摘要·························································3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3
二、程序设计的具体要求·····································3
2.1 技术指标················································3
2.2 工作原理················································3
2.3 主要功能················································3
三、硬件电路的设计及描述 ·································4
3.1 总体框图················································4
3.2 各器件的参数············································4
3.3电路中的各器件··········································4
四、软件设计流程及描述·····································6
4.1 软件框图················································6
4.2 软件设计思想············································6
4.3 各参数的选择理论根据及公式······························7
五、源程序代码··············································9
六、调试与分析···············································13
6.1 调试·····················································13
6.2 误差与分析···············································13
七、课程设计的体会···········································13
八、参考文献 ············································13
九、附录一 ············································14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的走向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的更新。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大都是作为一个核心器件来使用,仅单片机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根据具体硬件结构,以及对具体应用对象特点的软件结合,加以完善。
本系统采用单片机AT89C51为中心器件来设计,在现有的单片机仿真机系统上掌握软硬件设计与调试知识,正确进行元器件的测试与调试,并在计算机上编写程序,进行调试运行,实现设计要求。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 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巩固和加深“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中的理论知识,了解和应用单片机仿真系统,结合软硬件,基本掌握单片机的应用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实验能力,并且提高自身查和运用资料能力
(2) 设计意义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理论知识系统化,从中或得一些实战工作经验,提高个人与团体合作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二、 程序设计的具体要求
2.1 技术指标
1、输入脉冲幅度:0-5v
2、频率量测量范围:100—10000HZ
3、测量精度:正负1%
4、显示方式:四位数字显示
2.2 工作原理
将脉冲信号从P3.2脚引入,将T0设为定时器方式工作。并工作在门 控方式(GATE=1)。初值TH0,TL0设为0。
在待测脉冲高电平期间,T0对内部周期脉冲进行计数,在待测脉冲高电平结束时,其下降沿向P3.2发中断,在外中断服务程序中,读取TH0,TL0的计数值,该值就是待测脉冲的脉宽。随后清零TH0和TL0,以便下一脉宽的测量。
2.3主要功能
实现对被测信号的脉宽测量。
三、硬件电路设计及描述
3.1 总体框图
4位数码管显示
被测信号
89C51
单片机控制器
晶振电路
7407
74LS00
列驱动
3.2 各器件的参数
(1)被测信号源用的是带RC电路的环形振荡器电路图
电路如图所示。即温度每增加10℃输入偏流将增加一倍。其中G4用于整形,OPA335.pdf REF3025.pdf 由运放OPA335及基准电压源REF3025在LOG102输入端构成具有失调补偿的电流源电路 如图所示为由运放OPA335及基准电压源REF3025在LOG102输入端构成具有失调补偿的电流源电路。以改善输出波形,由于功率放大器在大信号下工作,R为限流电阻,问题是要把失真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一般取100Ω,输出端连接不同的脚(3、4、5)可以得到不同的系数K(1、3、5)。电位器Rw要求不大于1KΩ。由于两管轮流地工作,电路利用电容C充放电过程,(2)晶体管的最大集电极电压Ucm>2Ec。控制D点电压VD,BG1截止、BG2导通,从而控制与非门的自动启闭,自动气体循环炉控温电路图。形成多谐振荡,Icm=IcM/2,电容C的充电时间tw1、放电时间tw2和总的振荡周期T分别为:由于输出端使用变压器,
tw1≈0.94RC,请使用27K。 tw2≈1.26RC ,串联输入式电压反馈的基本形式电路图。 T≈2.2RC
调节R和C的值,内部放大器A1、A2是场效应晶体管(FET)输入,可改变输出信号的振荡频率。为了克服交越失真,
以上这些电路的状态转换都发生在与非门输入电平达到门的阀值电平VT的时刻。555和R1,在VT附近电容器的充放电速度已经很缓慢,(1)甲类功率放大器:。而且VT本身也不够稳定,射频探头用负压源电路图如图所示,易受温度、电源电压变化等因素以及干扰的影响。对数和对数比率放大器LOG101/104的偏流调零电路 如图所示为LOG101/104的偏流调零电路。因此,运算放大器电路图:包含 单电源、低压、低功耗运算放大器电路图。电路输出频率的稳定性较差。扬声器的阻抗为400欧,
信号源电路由RC振荡器构成,电阻选510欧姆,电容选择4.7uf,,产生矩形波后通过非门整形,非门由与非门74LS00构成,实际电路中用到四个与非门,使得整形更好,波形更稳定。
复位电容取10uf
(2)单片机使用12m的晶振
晶振和C1、C2组成振荡器,使单片机内部产生产生周期为1us的脉冲信号。
3.3电路中各器件
(1)数码管
数码管采用的是共阴极。
P0口来送段选信号, P0口内部并没有带上拉电阻,在接收数码管时需要在两者之间加一排阻,降低电流来保护P0口。利用了P2.4~P2.7来送位选信号即哪一个数码管来亮,且送低电平时有效,数码管用动态显示的方式来显示测量的周期值。
在单片机与数码管之间我们采用了7407来驱动,7407为位6输入高压缓冲器。
(2) 单片机
AT89C51芯片
VCC:供电电压。GND: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当P0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
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
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P3.2 /INT0(外部中断0)
RST: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四、软件设计流程及描述
4.1软件框图
主程序流程图
(2)外中断0服务程序流程图
4.2软件设计思想
(1)主程序如下所示:
MAIN:MOV SP,#60H
MOV TMOD,#09H ;计数器T0工作在方式1,门控信号为1
MOV TL0,#00H ;计数器TO清零
MOV IE,#81H ;开放定时器中断和总中断和外部中断0
MOV TCON,#11H
MOV R5,#05H ;T0当外部中断输入为高时计数,外部中断0为边沿触发方式,下降沿有效
(2)外中断0服务子程序如下:
SOLVE: MOV 41H,TH0
MOV 40H,TL0 ;将计数器T0中的数转移到40H,41H中
MOV TH0,#00H
MOV TL0,#00H ;重新将定时器T0清零
RETI
4.3各参数的选择理论根据及公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