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搜索的整合
——“桂林山水”与互联网搜索整合的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对学生:小学四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2课时 |
二、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在编写教案前,先阅读网上大量有关《桂林山水》的优秀案例,理解不同版本的教学设计,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教材重组,可参考下列网页。 【百度搜索】www.pep/xiaoyu/jiaoshi/tbjx/tb8/tb8_1 【百度搜索】www.xkb1/jiaoan/yuwen/4/20100405/58485.html 【百度搜索】www.lbx777/yw08/x_glss/jxsj14.htm 【百度搜索】www.5ykj/Health/si/73357.htm 【百度搜索】blog.sina/s/blog_4b1792320100c7a0.html 【教师、学生课前准备】利用互联网进行预习,查看“桂林山水”的简介,图片和视频,以此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为开课做好准备和丰富感情。 【百度搜索】zhidao.baidu/question/378613102.html?fr=qrl&index=0 image.baidu/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B9%F0%C1%D6%C9%BD%CB%AE%CD%BC%C6%AC v.youku/v_playlist/f309841o1p0.html v.youku/v_playlist/f309841o1p3.html |
三、教学课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P6、7页的《桂林山水》。 |
四、教材分析 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学情分析 学生对桂林山水比较陌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前的情景预设非常必要。本文语言优美流畅,读上去朗朗上口,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充分感悟到课文遣词用句之妙、谋篇布局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设计思路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2、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中快乐的学习,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欣赏者,力求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 3、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关系。立足本课教材实际,科学的确立三维目标。教学中紧紧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以语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目标,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 4、《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教师先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后,通过欣赏课件、赏析课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的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百度搜索】:acher/feixueli2011admin/HomeWork/ShowStudentHomework.aspx?HomeWorkStudentID=5197 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进而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尝试通过“研究朗读”加深理解课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准备] 1、学生:初步预习课文。 2、教具与学具: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 两课时 |
五、教学方法 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研读,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用了“345优质高效课堂中年级高效阅读教学”的方法,基本流程为: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自主互助,预习课文;3、学习课文;4、畅所欲言,谈收获;5、拓展积累,展示风采。 |
六、教学过程 一、伴随歌曲美景导入新课: 如果有人来到我们家乡,问我们这里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你准备怎么介绍? 设计理念:爱国主义教育可从爱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开始,并以此将学生带入课堂。) 美丽的家乡仅是我们祖国秀丽河山的一角,在祖国的大地上有许多名山大川。出示地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一处美丽的风景,(出示视频【百度搜索】v.youku/v_playlist/f309841o1p0.html),就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游览的美景:桂林山水。(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过渡语:桂林山水到底有多美,你们想去游览一番吗?那现在就让我们坐上飞机,去桂林旅游吧,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光水—就是桂林的山水。现在老师给你们作导游,来介绍桂林山水。 设计理念:过渡自然亲切,让学生情不自禁的走入课堂教学情境。 三、初读课文 1、教师示范读,整体感知课文。 2、简单介绍“啊”的音变:在普通话中,“啊”在句子末尾时,读音会受它前一个字的读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在本课中“啊”就这样读:真静啊(网页设计html代码大全桂林nga);真绿啊、真奇啊(呀);真秀啊(哇)真险啊(哪)。 (注:学生了解“啊”字读音这一特点即可,为什么这样变化不必讲。本课出现的让学生读准,读对。) 3、学生自由读课文,认读字音。 4、检查字音。 波澜壮阔 无瑕 攀登 峰峦雄伟 泰山 骆驼 奇峰罗列 屏障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 设计理念:让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和老师强化识字相结合,在读中识字。 过渡语:障碍已经排除,通过读课文,我们已经领略了桂林的美景,人们是如何评价桂林山水的呢?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天下第一,同学们想不想一起游览?好。但是登上木船需要同学们大声读第一自然段。看,观赏桂林山水的木舟已经来到,让我们顺着漓江的水开始观赏吧。 四、图文结合,研究朗读。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画面)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出示大海和西湖)自制课件 【百度搜索】image.baidu/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4%F3%BA%A3%CD%BC%C6%AC&in=8913&cl=2&lm=-1&st=-1&pn=15&rn=1&di=120951784455&ln=1998&fr=ala1&fm=ala1&fmq=1331348893568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 【百度搜索】image.baidu/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E%F7%BA%FE%CD%BC%C6%AC&in=11739&cl=2&lm=-1&st=-1&pn=24&rn=1&di=11047406325&ln=2000&fr=ala1&fm=ala1&fmq=1331349018104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24&-1&di11047406325&objURLhttp%3A%2F%2Fimages.76jie%2Fattachments%2Fforum%2F201106%2F27%2F161116zp49wf1zzmzuhfrh.jpg&fromURLhttp%3A%2F%2Fwww.76jie%2F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113920%26highlight%3D%26page%3D1&W2200&H1197&T10395&S214&TPjpg 2、讨论: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两位学生评读,出示图片,并且出示大海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对比如何读。然后试验,最后学生集体读。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两位学生读,出示图片,出示西湖图,对比研究读法。学生比赛读。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出示图片,研究比喻,解释无瑕的翡翠,学生感悟读,同桌读,集体读。 同学们,漓江的水美吗?对于美丽的景我们应该怀有怎样的感情?(喜爱,赞美),请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赞美一下你喜欢的漓江的水的特点吧!展示漓江的水的图片。 设计理念:【采用研读法,即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真正做到由感而发。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读时语气要缓,要轻。“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读得稍重些即可,不要过分强调重音,以免使得整体不和谐。“静”字读得稍慢,“清”略显示轻快,“绿”读得更加明快。读这一段,整体感觉轻缓,富有起伏。】 【指名读——师生评价(可问:这里为什么这样读?怎样读更能体现漓江水的这一特点呢?你认为他哪里读得好,请说说理由。你能试一试吗?评价中穿插自由读、指名读、范读等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想象体会漓江水之美。】 3、总结学法:结合图画读课文——特点——感情朗读 设计理念:《桂林山水》是一篇非常美的抒情文,时刻指引学生去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最美的篇章,在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使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桂林水的美,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循序渐进的理解不同景的读法,从而掌握朗读技巧。 过渡句:漓江的水柔美沉静,那他的山呢?请同学们带着在第二自然段学到的方法,小组自学第三自然段。 (三)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奇——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让学生读,出示图片,展示桂林山的各种形状,然后让学生再读。 设计理念:让学生展开想象,以想象促阅读。 秀——彩明丽 出示图片,比赛读,在学生互相评价中,领悟读。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让学生展示读,比赛。 设计理念: 1、整体汇报,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楚的理清课文脉络。 2、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展示,可以让学生把当堂学到的朗读方法,分析课文的方法加以应用,当堂展示。 3、小组合作展示,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之间的配合和相互学习。 相较于泰山和香山,桂林的山怎样?齐读。 设计理念: 1、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其不同,而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桂林山的特点。 2、小组展示过程中的问题,通过这个,教师可以加以纠正和引导。 自制课件 过渡语: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想象山绕水,水映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丽画面。 2、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舟行碧波上,人在面中游”的感觉。) 自制课件 3、让学生读,集体读。 设计理念:整体理解课文,用图片引导学生的想象。从课文,图片画面入手,让学生感觉语文亲切亲近,实现教师、学生与教材文本的巧妙对话。 五、课外拓展 (1)桂林山水如此秀丽,当我们游览结束的时候,我发现还有两位客人也在我们的游览之中,他们面对桂林的山水美景说出了这样的话语:(出示杜甫,范成大的诗),面对桂林的山水你想说什么? 自制课件 设计理念:在阅读中,在别人感情的抒发中,展示自己的情感,同时锻炼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和应用。 (2)桂林的山水,就是祖国山河的一部分,祖国山河还有很多美景,如镜泊湖,庐山等。(出示图片)你由此又想到什么? 设计理念:让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学生的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同时是导入课文的热爱家乡之情的深化。 六、作业布置 祖国的河山绵延壮阔,希望同学们带着一份热爱,一份敬畏去游览祖国的山河,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 1、写一写:写一写家乡的美景或者你曾经旅游过的地方。字数在150-200字之间。 2、画一画:一处你喜欢的景,画下来。 设计理念: 1、活学活用,真正使语文来源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借作业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2、采用分层,让学生选择作业,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能力。 板书设计: 2、桂 林 山 水 甲 天 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
七、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该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审美过程是一种见情、见性、见灵、见神韵的活动,靠的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桂林山水》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桂林奇美的山光水,词藻华丽,让人如临其境,赞颂了祖国美丽的河山,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的热爱。在备课中,我发现那浓浓的情感跃然纸上,学生体会起来并不困难,但对于如何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致描写的方法,学生会感到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先借助展台看了桂林的视频,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尝试着采用了紧扣作者思路,跟着作者一起游览的方法学习课文,这样不但能有效地进行读的训练,而且使读写感悟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一、读中具体感受祖国山川之美,作者爱大自然之情。《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作文,学生从视频中已经初步感知桂林山水之美。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读出音乐美、形象美。以一个游览者从容、轻松语气语速朗读,用接读和删字读的方法体会 。突出几处强调重音,如“却从没见过”、“静、清、绿”、“奇、秀、险”等。注意了以上几点,个体练习读课文,在读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感受到一连串意象的美。 2、展现桂林风光图画,让学生观赏,学生感叹“啊,这样美!”学生头脑中意象或与此契合,或没有想象到,通过互补、印证文本,想象更丰富了 二、读后组织学生总结学到的方法和读法,以及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组学习桂林山的特点,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 三、拓展训练,加深情感认识,由读到说,由说到写 。学生通过读已经充分体会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教学完本课后,我让学生写写对桂林山水的印象,其中有很多让我深有感触的语句,比如,有学生写道:“桂林人间仙境,漓江水好奇迹,我还没长大,长大后一定要到桂林。”从这稚嫩的诗句中我感受到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对美丽风景的热烈向往,还有诸如:“人说桂林甲天下,我说桂林是仙境;人说漓江是第一,我说漓江是奇迹。”“漓江的水清见底,桂林的山形各异,只要到了桂林,我肯定会不想回来。”等等。学生的语言丰富让我欣慰。在作业上,我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方式,孩子们的导游词,美丽的祖国风景画都让我颇感意外。 对此,我深有体会,教学写景文章时,要让学生带着身临其境的心态去学习,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吃透文章,抓住文章的精华部分,引导学生进入文境,让学生真实地体会文章之趣味,领悟文章之精髓,学生在此基础上才会有深刻的感受、体会。 四、借助互联网,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情景出发,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使学生学得更轻松。能把互联网教学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效地整合。课前指导学生在家利用互联网进行预习,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又为以后自学新知识时打下基础;课内恰当地借助网上课件、视频等资源,降低教学难度,扩阔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说,这节课,学生将生活带入课堂,在课堂上,他们读着课文,谈着生活,丰富的生活经历帮助他们理解了这么优美的散文,使“晦涩”变成了“通俗”。 改进措施 古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师者,不再是整堂课的主导者,而应是学生的引路人,学生的指导者,学生的合作者,这就促使我们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文化底蕴的加深。 不论教学新理念,还是课堂新理念,如何与课堂教学结合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需要不断琢磨反思。但我的追求始终不谕,希望能成为新理念通往课堂教学实践的一座桥梁。更希望教学新理念和课堂新理念能引领我和我的学生把课堂当做我们到过的最美的地方,我想:那将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