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豆瓣阅读产品定位:
“高品质的数字阅读服务,支持多种平台。”——豆瓣阅读weibo
“豆瓣阅读是豆瓣读书2012年推出的数字阅读服务,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Kindle等桌面和移动设备……豆瓣阅读的现有内容涵盖了小说、历史、科技、艺术与设计、生活等多种门类,定位为是短篇作品和图书为一体的综合平台”——百度百科
“你想读的《技术元素》已经在豆瓣阅读上架了,查看收藏记录——豆瓣阅读通知
 
分析
可以看出,豆瓣阅读是豆瓣读书推出的服务,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应该是为了更全面、更进一步的满足原豆瓣读书用户的需求。
豆瓣读书的读者用户是热爱读书的人,尤其又以豆瓣的文艺、小清新风格的喜好者居多。他们不仅仅热衷读书,还愿意积极对书本进行评分和评价、摘录书籍笔记、写下观后感、与社区里
的人交流。总结来说,豆瓣读书提供读者用户买书之前选书、读书之后评价书的入口。另一部分“隐藏”的用户是作者/译者/出版商,他们劳动成果以“书”的形式展现在豆瓣读书社区,读者可能通过豆瓣读书社区看了书评后选书购买实体图书,也可能在阅读完实体图书后上豆瓣写书评。所以“作者/译者/出版商”是豆瓣读书的中间环节,直接受到其影响。
电子书的兴起,让完成选书、买书、读书、评价书的整个体验全部IT化成为可能,可以使上述各个环节无缝对接,形成很好的闭环。
相信豆瓣阅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豆瓣读书已经满足了选书和评书需求,而豆瓣阅读弥补了买书和读书需求,使得读者用户可以通过豆瓣读书+豆瓣阅读达到选、买、读、评一站完成,形成闭环。同时,豆瓣阅读也使得曾经“隐藏”的用户成为真正的用户,使发布者用户即作者/译者/出版商的作品发布需求得以满足。至此,豆瓣阅读+豆瓣读书共同打造了高品质阅读作品的平台甚至生态系统,为有高品质阅读诉求的需求方及其供给方提供服务。
 
结论
1. 豆瓣阅读的目标用户是:
1)读者用户:一般文化水平较高,有较好的阅读习惯,对阅读作品品质要求较高,接受电子书,尤其以豆瓣的文艺、小清新风格的喜好者居多。
2)发布者用户:希望在这个平台发布作品、获得收益的读者/译者/出版商。
2. 豆瓣阅读的产品定位是:提供高品质、多平台的数字阅读服务的综合平台,更好的满足读者用户的数字阅读需求,也为发布者用户提供自出版渠道。所以豆瓣阅读涵盖各终端阅读器+投稿-审核-发布-分成系统+作品商店+交流社区等产品,而其中的媒介就是供阅读的“作品”或电子书。
 
二,豆瓣阅读APP使用场景
接上文分析,豆瓣阅读服务的重要载体之一是终端阅读器。豆瓣阅读首先于2012年1月19日推出支持web、ipad和kindle端的阅读器,之后支持了Android平台,至2012年年底也已支持iPhone。
终端阅读器服务的是豆瓣阅读的读者用户,而不同终端则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发挥作用。
在各个终端中,移动端APP产品(android、iphone、ipad、kindle)与Web端使用场景不同,使用移动产品的用户主要是在碎片化时间使用产品的。
所以APP产品的使用场景是:在碎片化时间(通勤、工作间隙等),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阅读。
 
三,产品功能分析:
下面以Android 1.2.0的阅读器为例进行产品功能分析。
核心功能:
- 离线查看个人阅读列表
- 离线阅读某作品
- 从作品商店在线浏览和选购免费/付费/试读作品
非核心功能:
- 在线同步各平台阅读进度
- 通过支付系统在线付费
- 在线通过读者沙龙写评价
- 阅读中可以分享当前页+自己的评论至豆瓣、微博
- 离线查看作品基本信息,如作品封面、介绍等
- 离线查看作品目录,并通过目录快速定位至相关章节
- 简单的阅读支持功能,如字体、光亮的调节,进度的快速调整
总体来说,Android 1.2.0豆瓣阅读APP作为移动终端阅读器的基本功能已经可以满足,可以支持用户选书、读书的环节,并且对于大部分用户的“把书下载到本地来读”的习惯可以通过离线阅读满足。但是,作为一款好用的阅读器,豆瓣阅读APP目前的功能稍显单薄,还需要在功能上有进一步的完善,比如对下面功能的支持:
- 个人阅读列表的管理,如分类、排序
- 进一步的阅读支持,如复制、高亮、笔记、文字段的分享
- 支持作品连载
- 在阅读作品页面显示手机电池、时间等信息
这样的功能,可以让读者用户更好的管理自己“拥有”的图书/作品资源(就像整理书架一样),也能帮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划线、做笔记(就像读实体书时一样;也有助于后续高质量读书笔记的产出)
 
另外,也可考虑如下拓展,但还需要仔细评估是否符合豆瓣风格
- 个人阅读“成就”展示
- 支持读者制定阅读计划并予以监督
- 作者对读者的宣传推送、“优惠券”推送
- 豆瓣阅读产品与豆瓣笔记产品的打通
- 数字阅读作品与实体书购买渠道的打通
- 线上读者沙龙与线下活动的打通
 
四,产品体验分析:
下面将从“功能/资源可用性”和“视觉/UI体验”两个方面分析豆瓣阅读APP的亮点和不足。
功能/资源可用性体验之亮点:
        1. 列表页信息(封面、书名、作者、进度及进度图书)展现恰到好处;
        2. 通过阅读页中的目录可以快速定位,非常好用
        3. 书城的作品质量很好。资源的质量是读书类app体验的重要因素,受豆瓣读书的品牌影响,再加上切实严格的、让读者参与其中的作品审核机制,豆瓣阅读的作品质量很受信赖。
功能/资源可用性体验之不足:
字体下载免费的app        1. 列表页是按照最近一次打开次序排的,且仅在下一次启动时更新次序。此策略需要优化,比如应该将已经读完的作品下移或归入“已读完”文件夹,否则较早选购但未读的作品可能太靠下,很难到;
        2. 作品进入阅读页面时加载有些慢。
        3. 阅读页面长按(显示阅读支持功能选项)与短按(到下一页)的操作会混淆
        4 阅读页面调整字体大小后,当前页可能错乱
        5. 移动端支付仍然比较复杂
        6. 印象中此产品是没有新用户引导的。虽说也算有点高傲的文艺范儿……
视觉/UI体验之亮点:
        1. “小鸟”形象出现在logo和加载页,得到强化;
        2. 整体UI风格为深灰和浅灰,清新简洁,富有文艺气息;
        3. 列表页不同书籍底间隔,方便观看,下方功能tab为半透明很有质感。
        4. 字体是方正兰亭黑,美观。作品排版清爽;
        5. 无论是列表页,还是阅读页的功能图标都少有文字说明,不过基本可以看懂,显得简洁又有文艺范儿。
视觉、UI体验之不足:
        1. “分享”(至微博和豆瓣广播)的按钮图标有些难懂,是否可以考虑改成比较常见的三点两线的图示。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 启动页是个在书中骑车跳跃的小人,有点不知所云,难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之类的意思?画风也没有很文艺。
 
五,竞品简要分析:
作为阅读器+书城的APP,豆瓣阅读面临下面几类竞品:
1)阅读器(直接竞品):iReader、QQ阅读、多看阅读,91熊猫读书、小米读书
2)文库APP(一些文档也是作品):百度文库
3)某本书的APP(质量一般较差)
4)浏览器(针对在线小说阅读等、要求免费、实时连载的作品阅读需求满足较好)
5)网页离线阅读(支持离线阅读):Instapaper、Pocket
 
其中1)是最重要的竞品,拼的主要是品牌、图书资源、功能。其中做的较好的如多看阅读,已经在功能上超过豆瓣阅读,但因为作品风格、图书资源等缘故,目测还不能直接从豆瓣阅读抢走读者用户。
2)是需要留意的产品,虽然叫法不一样,但是模式还是比较类似的,都涉及发布作品/文档与购买/阅读作品/文档。需要留意其发展方向是否构成冲突
3)一般不需要留意,因为质量一般都挺差的。
4)+5)此类应用只提供渠道和工具,不为作品质量负责,需要读者自行寻较高质量的作品,但因为免费、方便看连载(尤其是小说类),还是可以满足一部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阅读需求。目前看来似乎与豆瓣阅读的已有功能形成互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