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中文输入与Word基础
7课 查和替换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余金昕
一、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是小学阶段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应当与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以应用为导向,使学生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非常重要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存在三种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教学应当以激发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为手段,最终达成学生认知内驱力的提升,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本课创设了侦探情境,希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以提
升学习效果。同时,情境中的案件,尽量选择学生在日常使用中有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以提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查和替换》是海淀区信息技术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中文输入与Word基础》中的第7课,在本课中,学生要认识word中的“查和替换”功能,并且在学会使用的过程中理解其用法。本课知识点相对独立,仅与第8课在快速输入上有些许联系。在实际学习工作中,是一个相当实用的技巧。
虽然课题是《查和替换》,但教材显然将重点放在了 “替换”的应用上,所设情境就是将周记中多次重复出现的“吕雪”,部分替换成“她”,以使语言更为顺畅。课后练习所练也皆是“替换”,还将“替换”的应用做了扩展。
而实际上,单纯的仅“查”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比“替换”更常见的需求,比如说,在一份用word编辑的密密麻麻的获奖名单中查有没有自己;而在word软件之外,也有可以使用
字符串截取替换相通的操作方式(快捷键ctrl+f)去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在网页中搜索特定文字信息、在计算机中搜索文件等,这些都是对“查”的实际需求,可以作为本课的补充。
因此,本课在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做了一次加法和减法。
加上的是:查的应用练习,并将查的应用扩展到word软件之外。
减去的是:本课对替换应用的扩展,即如果文档中多次出现较长的词,或者不容易输入的词,“替换”也是除复制之外,另一种比较快捷的输入方式 。由于第8课就是《复制和粘贴》,因此,我计划将其列入第8课的学习中,本课不做涉及。
2.学生情况分析
对我校四年级的学生来说,Word并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软件,很多知识(比如:字符格式的设置、复制、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等等)学生都有模糊的认识。但是 “查和替换”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
在学习方法上,学生具备基本的探究能力,对word窗口选项卡和右击等一般方法有比较深刻的认识,知道操作之前先要选定对象,学生主动探索与自主学习具备一定的基础。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本课拟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破解宝箱密码”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查”和“替换”的操作方法;创设“侦探训练营”和“破案”情境,使学生学会应用“查”和“替换”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大屏幕展示情境,聚焦学生注意力,便于教师观察学生反应;操作演示使用极域电子教室广播,便于学生清晰观察操作细节。
4.技术准备
(1)材料:教师用PPT课件、学生用练习素材和自评工具“破案记录单”
(2)软件:word2013和极域电子教室
5.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依据“学生情况分析”中所述,“查和替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因此,在“破解宝箱密码”情境中,直接向学生说明word软件具备“查和替换”的功能,指出“查和替换”
的位置,具体使用再由学生进行探索。
三、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查和替换”的用途,掌握“查和替换”的操作方法,理解替换和全部替换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在侦探情境问题的解决中,掌握“查和替换”的用法,理解不同软件操作的共通性,提升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