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
——替换
预习教材89~90页的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教学内容:《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9-90页及练习十七第1题内容。
内容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中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推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教学是用替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替”即替代,“换”则更换,替换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教材安排的例1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等量替换的策略,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换成大杯,来解决倍数关系的替换方法,并学会检验。“练一练”区别于例1的是两盒子的关系不是倍数关系而是相差关系,要求学生在替换时分清前后数量的变换关系。通过替换,使学生感受到替换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让学生也逐步形成一定的策略意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运用“替换”解决差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学之前在百度上搜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的相关教学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2.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到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的多媒体课件(PPT),给学生直观上的感受,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四、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精神。教师还应创设丰富的现实情景,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到替换策略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故事启发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逐步启发学生探究用替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3)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过程
一、重温故事,感受替换策略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个故事。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曹冲用什么策略称出大象的重量?
师:“真好,你们发现了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就是替换。如果我们学会了用替换的思想,我们就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2.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运用替换的策略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从我国古代数学故事直接引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唤
醒学生已有经验中关于替换的经历,为理解替换策略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铺垫。】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学生读题后,让学生说说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师:“你是怎样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PPT相机出示:
师:“您能直接计算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吗?为什么?”
师:“这里是将720毫升果汁倒入两种不同的杯子,因此不能直接计算。那么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把大杯换成小杯。
生:把小杯换成大杯
师:“为什么要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者把小杯替换成大杯呢?”
师:“看来大家已经到解决这道题的‘钥匙’。那么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呢?”
师:“我们可以借助画图的方式帮助理清思路。”
四人小组合作。
要求:1.画一画,选一种替换方法画出替换过程。
2.说一说,应该怎样替换,并且如何计算。
小组展示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PPT相机展示替换过程。
师:“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学生口头检验。
根据学生的回答PPT相机出示检验的方法、过程。
师:“解决这个问题时,运用的是什么方法?这里为什么要用替换的方法?替换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我们把两个量通过替换转化为一个量,便于我们计算,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设计意图:让
学生合作画图解决问题,既符合新课标倡导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可以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让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和操作。】
三、巩固运用1.练一练(1) PPT出示: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
师:“这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师:“那么你准备怎样替换?”
(2) 师:“如果将2个大盒替换成小盒,这时一共是几个小盒?7个小盒还能装100 个球吗?那么7个小盒一共可以装多少个球呢?”
(3) 师:“如果把小盒换成大盒呢?”
师边提问边出示PPT. 学生列式解答,再检验。做好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2. 练习十七第1题PPT出示练习十七第1题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师:“你会用替换的策略吗?试着在书上画一画。”
学生画图后同桌交流画法。
师:“你能结合图说说你的想法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PPT相机出示。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国古代就有利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大家想知道吗?”
师:“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法?感觉我们的祖国怎么样?”
指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有信心完成这题吗?请同学在课后完成这题。”
字符串截取替换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让学有余力学生的思维在课后延伸,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学习上的满足。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热情,使他们感到学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风趣幽默、有情有趣的一门学科。
五、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替换720÷(6+3)720÷(1+6×13 )=720÷9 =720÷3 =80(毫升)=240(毫升)80×3=240(毫升)240×13 =80(毫升)
答:大杯是容量是240毫升,小杯的容量是80毫升。
教学反思: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令我满意:一、创设情景,引入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思维难度较大,面对农村学生,没有学过奥数,遇到类似问题会产生惧怕心理。针对这种现状,我以《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替换策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且通过故事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替换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开展活动,经历策略。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充分探究与交流的时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开展画图、叙述、验证等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替换策略的形成过程,从而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三、精选习题,运用策略习题的设计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巩固,二是提升。所有我选择了课本上的“练一练”与练习十七的第1题作为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断体验到替换策略的优势——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网上收集的有关古代替换的数学问题,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数学文化,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
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兴趣。当然,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一、学生说的不够考虑到时间关系,在学生交流时没有兼顾到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只选择了几个举手的学生,说的面不广,对于学困生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二、个别地方处理不尽人意“练一练”虽然运用的是替换的策略,但和例1不同,比例1更难,应该多留点学生思考的时间。但是考虑到教学内容,教学时速度有点过快,部分学生没有跟上我的进度,影响了学习效果。应兼顾到全体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使我进一步明白“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学习,对学生来说能使其终身受用的,不是数学知识,而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