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背景下金融科技前沿内容研究性学习任务设计
周雷; 周铃; 毛丹玲
【期刊名称】《《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9(019)004
【总页数】8页(P12-19)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金融科技; 区块链; 学习任务; 教学改革
【作 者】周雷; 周铃; 毛丹玲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商学院 江苏苏州215104;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21118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42.4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驱动下,我国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对金融行业的颠覆性影响逐渐显现,也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带来了挑战。为顺应金融科技发展新趋势,笔者于2016年开始在苏州市职业大学开设互联网金融新课程,并主编了国内首部基于任务驱动的互联网金融项目化教材《互联网金融理论与应用》[1],契合了培养新金融人才的迫切需要,获评江苏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但是,结构化的课程内容仍落后于迭代迅速的行业发展实际,特别是在强化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新时代背景下,金融科技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矛盾逐渐显现。一方面,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大学生对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前沿内容充满兴趣;另一方面,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程教学体系难以及时提供学生接触行业最新技术和体验实践应用的机会。起源于“做中学”理念的研究性学习为解决上述矛盾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问题为载体,主动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并在实践中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2]。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组织和指导作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有效锻炼[3]。研究就是最好的学习,为将金融科技等前沿内容引入教学体系,课题组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实践,开设研究性课程,围绕
区块链、智能金融、保险科技、众筹创业等金融科技热点专题设计了一系列研究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结合金融科技研究性学习教改实践,提出研究性学习任务设计的原则,并以此为指导,通过两个实例具体展示研究性学习任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为金融科技前沿内容教学提供探究素材,同时为其他教学内容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设计提供参考,以期更好地服务新商科新金融人才培养。
一、研究性学习任务设计原则
研究性学习任务的设计首先需要创设适合高职学生探究的情境,贯彻理实一体的原则,突出“理论够用、应用为重”,循序渐进地设计需要学生在研究中解决的各类问题,以提升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一)情境创设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知识生成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机械灌输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性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材料,
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4]。因此金融科技前沿内容研究性学习任务的设计首先需要创设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一般而言,情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来源:一是通过提供某项前沿技术在金融科技业务中的具体应用创设研究情境,如介绍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保险理赔中的应用,要求学生应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机制设计自动理赔创意产品;二是通过介绍某项国家新出台的规划和政策设计需要探究的问题,如介绍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分析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提出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落地”的建议;三是将源自金融科技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改造成研究情境,如将相对复杂的金融科技技术问题分解、简化为适合高职学生研究的若干子课题,并给出步骤引导,要求学生通过实务操作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或提出可能解决某个“痛点”的方案。
(二)理实一体原则
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研究性学习任务的设计还应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任务应当衔接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训练,通过设计包括识别、分析、计算等问题的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设计探究区块链运作原理的学习任务时,可以从概念出发,使学生比较区块链系统与其他中心化系统的区别,识别区块链
的创新特征,并分析区块链的形成过程,从而掌握去中心化和共识信任机制这一理论教学难点。另一方面,学习任务中还应包括需要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操作或综合探究才能解决的现实问题。教师在设计实践性学习任务时,应当给出现实问题的背景介绍。如果所学知识和要解决的问题出现在对学生主体有意义的某个场景或背景中,学习会更有效果[5]。研究性学习任务还可以借助示意图、工作流程图等工具描述必要的步骤指引,以引导高职学生通过“做中学”,打通学以致用的“最后一公里”。
(三)循序渐进原则交易时间字符串是什么
在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的情境创设和选题策划后,对于某项特定学习任务所包含的系列问题的设计,还应当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和心理认知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问题的复杂度和开放性逐渐提升。一般而言,学生在接触一个新的任务时,首先喜欢解决比较简单和答案唯一的问题,然后探索有一定自由度的问题,最后尝试没有标准答案的创新题目。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任务中,可以设计封闭型问题、模式化问题和开放型问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如表1所示,使学生在“阶梯型”的认知和学业挑战中建构知识体系,并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1 研究性学习任务中的问题类型类型复杂度问题示例能力挑战封闭型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的所有相关要素都已列出,学生只需在任务或教材中寻确定的答案所给示意图中包括哪几项金融科技的底层支撑技术理解能力模式化问题可以运用某个模式或模型解决问题,但任务中提供的信息需要学生取舍或补充分析区块链的哪些特征可以助力互联网保险高质量发展分析能力开放型问题问题的答案和分析问题的过程都可以是开放的,需要学生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如何运用金融科技技术解决某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融资难题创新能力
二、实例分析
基于以上设计原则,通过两个体现金融科技前沿内容和教学重难点的实例,来探讨研究性学习任务的具体设计过程。
(一)区块链学习任务设计
作为金融科技的底层前沿技术,区块链的“挖矿”机制和形成过程是学生特别感兴趣但较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为此设计研究性学习任务,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帮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掌握区块链的形成过程和运作原理。
问题一:如何识别区块及其链式结构?
区块链的形成是将一段时间内接收到的交易数据和代码封装到一个带有时间戳的数据区块中,该区块包含区块头和区块体两部分。取得记账权的“矿工”将当前区块链接到前一区块,从而形成一条最长主链。请学生观察图1中由三个区块构成的链式结构,回答以下三个小问题:(1)每个区块的区块头和区块体分别主要封装了哪些内容?(2)区块A、B、C是通过什么链接的?(3)在该区块链中,每10分钟发行的比特币是多少?这些比特币是否就是“矿工”每挖出一个区块的全部奖励?
“问题一”作为研究性学习任务的第一个问题,在创设情境的同时,有意设计了三个引导性小问题,体现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与基本理论讲授部分进行适当的衔接和再现。学生只需要在了解区块链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读图”就可以识别出每个区块的区块头和区块体封装的基本内容以及各区块通过“上一区块哈希散列”链接的基本结构,属于对讲授知识点的回顾和复习。对于小问题(3),也可以从图1中直接得出每10分钟发行12.5枚比特币。同时,根据区块链网络的经济激励机制,“挖矿”奖励由新发行的12.5枚比特币和交易流通过程中的手续费两部分组成,奖励给基于工作量证明机制共识达成过程中成功搜索到该区
块的随机数并记录该区块的节点。因此,挖出区块的全部奖励除了新发行的,还应包括手续费。“问题一”的答案,在任务情境给定的区块链式结构示意图中,都是确定的、唯一的,因此属于封闭型问题。
图1 区块链式结构示意图
问题二:如何理解区块标识符、判断区块的位置?
区块标识符包括区块哈希值(block hash)和区块高度(block height)。区块哈希值是区块头经过两次SHA256哈希函数(又称散列函数)计算而得的64位数字指纹。对于哈希函数,输入一个任意长度的字符串,输出固定长度的哈希值。只要输入的字符串改变,输出的哈希值就会变化。给定输入字符串,容易计算哈希值,但是无法根据输出的哈希值,推算输入的字符串。请通过互联网检索相关区块链网站,出创世区块的哈希值。区块哈希值可以唯一地、明确地标识一个区块。假设每16次随机数输入哈希函数计算会到一个含有一个前导零的区块哈希值,需要尝试多少次计算才能到一个合适的随机数并生成图1中的区块?假设某节点“矿工”的算力为每秒约167次,则该“矿工”约需多久才能生成一个区块并获得达成共识的奖励?通过该区块在区块链中的位置,即区块高度也可识别区块。第一个区块的高度为0,后
续链接到区块链上的每一个区块都会比前一个区块“高”出一个位置。已知截至5月15日15点10分的比特币区块链的区块高度为516500,请计算和推断图1中区块A、B、C的高度分别是多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