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uunan Police Colleve
2021年第3期NO.52021总第46期Sum46
心理测试之系统调查测试(SPEI)
证据关联性分析计算实例
----以一起杀人案例为例
杨艳莉1黄俊2
(1.昆明市公安局,云南•昆明750000; 2.玉溪市公安局,云南•玉溪750000)
内容摘要:本文以一起杀人案件的测试过程和评分过程为例,在系统调查测试中证据关联性分析计算的全过程。本文的计算公式和思路都来自于林、孙力斌所著《心证之道》一书,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实践应用,从中获得体会,并把这类较新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式展示给更多从事心理测试技术的同行。
关键词:SPE);心理测试;杀人案例
中图分类号:C9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72—6057(2021)03-71-04
一、案件情况
(一)案件基本情况
224年6月X日4时许,云南省昆明市某派出所接众报警:某工地旁水沟内发现一具漂浮女尸。现场勘查发现:死者头部等多部位有明显外伤,系他杀。前期侦查发现:龙X X(男,495年7月出生,汉族,小学文化,四川省某县人)有重大作案嫌疑,专案组要求对其进行心理测试。
(二)测前分析
1.案件条件:该案是一起杀人案,作案过程复杂,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心理活动复杂,心理测试能够利用的情节较多。结合现场勘查、物证检验鉴定结论,该案是一起测试条件较好的刑事案件。
2.测试时机分析:由于侦查人员已经对被测人开展了连续地、较高强度地审讯,对受测人的身体和心理条件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这起案件的心理测试时机非常不利,心理信息被污染,评估为二级,假阳性率4%o
3.受测人分析:受测人虽然学历不高,但成长和生活经历丰富,具体良好的理解和认知能力;长时间关
押在看守所,休息情况不好,生理反应容易出现钝化现象;涉嫌案件较多,心理信息容易出现混乱和交叉,需要长时间的测前谈话来区分和固定心理信息。
二、心理测试方案
技术人员采用了CQT准绳问题测试法、CIT 隐蔽信息测试法进行测试,具体方案如下:4CQT多目标准绳问题测试相关问题:
R1:你知道谢某某是被谁弄死的吗?
R2:你知道谢某某是怎么被弄死的吗?
R3:是你把谢某某弄死的吗?
R4:是你把谢某某的尸体处理掉的吗?
2.CIT(已知答案)测试相关问题:
R7:你知道谢某某的尸体是在什么地方发的?
R7:你知道发现谢某某的尸体时,她穿什么衣服吗?
R7:你知道谢某某哪里受了重伤而死亡吗?
三、数据分析
(一)提取特征值和计算。根据自比性原理,对图谱中的准绳一一相关问题所对应的数据图谱进行特征值提取,目的是尽可能提取那些反应差别明显的特征。具体如下:
收稿日期:2720-4-26
作者简介:杨艳莉,女,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刑事犯罪侦查支队民警,主要从事心理测试工作,研究方向为心理测试。
黄俊,男,云南省玉溪市公安局刑事犯罪侦查支队民警,主要从事刑事犯罪侦查工作。
—71—
1-CQT 测试①
个等级。略有差异时得±2差异明显时得±2;
SPE)准绳问题标准为七分制,根据准绳问
差异巨大时得±3;没有差异时得2分。
题与相关问题的变化差异,从-3到+ 3分成七
表1准
绳问题
评分表(人
工评分)
容 内 目 题遍一第遍 二 第遍 三
第X /k
均 平呼吸-心电皮电呼吸一心电皮电呼吸一心电皮电67-67-67
2
-3
3-2. CIT 测试
(2首先对主要参数皮电进行评分。
①利用心理测试软件,我们可以直接获取皮 电的强度数值。如果采集到的图谱干扰较少,可 以直接用软件整体导出数值;但为了减少数值的
误差,可利用测试软件中的“卡尺”逐一进行 手动测量。
②将三遍(或者更多)皮电数值进行相加
:
表2 CIT 问题
评
分表
序号
代码
备选答案内容皮电1
皮电2皮电3均值
2)2是在树林里被发现的吗?Oil 9. 399. 452T
是在田地里被发现的吗?9. 29
9. 66
9. 633
R1是在水沟里被发现的吗?(R ) 2. 2 1.25 1.35
4)3
是在房子里被发现的吗?0. 30. 2
9. 681T 是在公路边被发现的吗?0. 38 2.639. 466
T
是在其他地方被发现的吗?
0. 63
9. 34
1.21
所有陪衬问题的均值(C )9. 685
0. m
相关系数9. 66
9. 459. 43得分
-3-5. 6
-2.6
-5. 66
如上表所示,②按照“大准绳”的思维,我
们可以把已知情节测试中的所有陪衬问题都视为 准绳问题,在计算的时候,笔者尝试把所有陪衬 问题数据的几何平均值计算出来,作为准绳问 题。按照这个思路,在上述案例中,陪衬问题皮
电数值总和的均值为第一遍0.51、第二遍0.68、 第三遍0.51;已知目标问题皮电数据为:第一 遍1.19、第二遍1.25、第三遍1.35,可以计算
出相关系数:a = ()r-)c) /Max ()r , )c)对应 的分值分别为-3、-2.6、-2.6,求平均得- 2.56,即为该组已知CIT 测试中相关问题的
分。
(2)对其他参数进行评分。
一般来说,当皮电这一参数得到-3 (或+
3)分,其他参数如呼吸、心电的分值就不再进
行累加;但当皮电没有得到-3 (或+3)分的 情况下,对于每一遍图谱中的其他指标的反应,
按照同样的评判标准并考虑指标所占总分的权重
给予评分,然后进行累加。对一组问题中相关问
①
林,孙力斌.心证之道:心理测试技术新视角[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
② 林,孙力斌.心证之道:心理测试技术新视角[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
—72 —
题的最终评分不低于-3(或高于+3)分。
由上述的打分方法得出三个相关问题的最终评分:
表3CIT问题评分汇总表
问题相关系数得分
R0:你知道凶手把尸体扔
在什么地方吗?
052-2.57
R6:你知道发现谢某某
时,她穿什么衣服吗?
065-0.2
R7:你知道谢某某哪个部
位受了重伤吗?
067-0.3相关系数对应的分值,可通过公式进行计算,也可参照《心证之道》一书中P226页的《相关系数得分及图谱概率对照表》直接获得。
(二)springframework事务
概率转换(通过率及不通过率计算)
现在,我们已经获取了所有相关问题的得分(X),可以进行进一步计算。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过程,以下进行了全过程的计算演示。实际工作中,这些计算过程是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电子表格公式和小程序)代替的。
表4所有相关问题评分汇总表①
问题得分() R1:你知道谢某某是被谁弄死的吗?-1.67电:你知道谢某某是怎么被弄死的吗?-1.67
R3:是你把谢某某弄死的吗?-0.67
R4:是你把谢某某的尸体处理掉的吗-1.33
R0:你知道凶手把尸体扔在什么地方吗?-2.77
R6:你知道发现谢某某时,她穿什么衣
服吗?
-0.2
R7:你知道谢某某哪个部位受了重伤吗?-0.3按照“得分”与“通过率”和“不通过率”的拟合方程如下:
(1)当X<2时,P不通过/有罪=50.00-5X3/6+2.4X-9.36X(X=-3时,取P不通过/有罪=99.9%)
(2)当X M2时,P通过/无辜=5X3/6-2.4X+9.36X+52.4(X=3时,取P通过/无辜=99.9%)
此案例中7个相关问题得分X的数值已计算出来,见表6o此时,只需要把X的数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具体如下:
表5所有相关问题概率转换汇总表
问题
得分
(X)
P不通过/
有罪
P通过/
无辜
R1:你知道谢某某是被
谁弄死的吗?
-1.5705
电:你知道谢某某是怎
么被弄死的吗?
-1.5705
R3:是你把谢某某弄死
的吗?
-2.570201
R4:是你把谢某某的尸
体处理掉的吗?
-
1.33064
R0:你知道凶手把尸体
扔在什么地方吗?
-2.57094
R6:你知道发现谢某某
时,她穿什么衣服吗?
-0.2087
R7:你知道谢某某哪个
部位受了重伤吗?
-0.3073
(三)优势计算。②运用贝叶斯转换,将被测人“无辜”时“通过”的可能性转化为被测人“通过”时的“无辜”可能性;或将其“有罪”“不过”的能性转化为其“不过”
“罪”的能性。
当X<2时,计算出P不通过/有罪的结果,那么按照公式
L有罪=2P不通过/有罪/(1+2a),这里a是假阳性率,测前评估数值为12%,即2.4。
:
准绳问题:
LR1有罪=2P不通过/有罪/(1+2a)= (2*0.5)/(1+2*0.35)=1.28
有罪=1.68;LR3有罪=1.42;LR6有罪=2.98
CTT:
LR5有罪=(n+1)/(1+a(n+1))* P不通过/有罪=(4+4/(1+2.4*(6+ 4)*2.69=2.69
LR6有罪=2.49;LR7有罪=2.37
(四)联合优势计算。③联合概率用于描述某个事件的多种因素联合出现时,其发生的可能
①林,孙力斌.心证之道
②林,孙力斌•心证之道
③林,孙力斌•心证之道心理测试技术新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
心理测试技术新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
心理测试技术新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
—73—
性。具体而言,在计算出单个目标问题“通过”
或“不通过”概率的基础上,计算其有罪或无 辜的可能性。本案例中:
= 1.68 x 2 68 8 2 62 x 2.98 x 2.69 x 2.66 x 2. 36= 25.6
L 联合有罪=L 有罪联合/L 无辜联合=25.6/1 =25.6
L 联合有罪W 1 ,测试结果为“通过”1 <L 联合有罪W 5,测试结果为“不结论”
5<L 联合有罪W 9,测试结果为“不通过”L 联合有罪>9,测试结果可被建议作为“ 罪” 的 个 据。
因此,受测人龙某某的测试结果为“不通 过”。
上的
果
;
经过一组多目标(4个R )准绳问题测试后, L 有罪联合= 1.62,测试结果处于“不结论”区
域;再加两组已知答案CIT 后,L 有罪联合=
10.86,测试结果为“不通过”。通过具体的数据
分析,可以看出准绳问题对结果的“贡献”是非
常小的,CIT 的作用是显著的,这也是为什么在
基本测试中尽可能地加入已知CIT 测试的原因, 也是为什么要保证最小测试量的原因。
表6测试结果评分汇总表序号
图谱概率P r
获得优势L r
备注
(CIT 中 a 的个数)
合计(X )P
通过/无辜
假阴性
率(B )
P
不通过/有罪
假阳性
率(a )有无辜有有罪
R2-2.660 2 2.08R2
-2.66
n 0 2 2.08
R3-5. 660 9220 2 2.45R4
-2.33
0. 640 20. 68R5-5. 660. 640 2 5. 664R6-5.5
0. 360 2 2.49
4R6
-
5. 30. 33
0 2
5. 36
4
L
无辜联合2L 有罪联合35.6无联合有罪
35.6
四、体会
关于测试图谱分析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细致 地 分析这 , 在 的。
为,即便使用以往的评分方法,也是可以得出结
论的。但运用这一方法的实践过程中,却得到了 不小的收获和启发。
2围绕证据的关联性进行测试。这种分析
方法从证据价值的关联性和证明标准出发,通过 贝叶斯定理优势计算,定量描述了证后优势与证 前优势的优势差,并依据刑事证据规则“排除 合理怀疑”的证后优势标准设定了结果评判标 准。 过证据关 性分析 , 使 的
测前准备、测前评估、测试问题设计、测试图谱
收集的过程都必须按照这一标准来思考和操作, 从而为下一步多道仪结果能够进入法庭奠定了良
的基础。
2.思维过程的数据化和客观化。在整个多
道仪测试过程中,有很多相对定量的要求,我们 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过定量地分析和
计算,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
做。例如基本测试为什么推荐使用2Q + 1CIT , CIT 的陪衬问题a 为什么要M 3,为什么最小测
试量MMS 为6-9个相关点,为什么要进行受测
人“污染”和“漂白”地评估……只有弄清楚 这些“所以然”,才能更加清楚地知道每一个测 试环节的控制因素和要点,从而做好每一次
。
(编辑徐南)
— 66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