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创造幸福生活——OECD学习框架2030研究述要
舒越; 盛力
【期刊名称】《《中国电化教育》》
【年(卷),期】2019(000)003
【总页数】7页(P9-15)
【关键词】OECD学习框架2030; 核心素养; 变革能力; 幸福2030
【作 者】舒越; 盛力怎么看项目是什么框架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8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434
一、引言
1997年底,OECD和瑞士联邦统计署(Swiss Federal Statistical Office,SFSO)共同启动了一个名为“素养的界定与选择:理论和概念的基础(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简称DeSeCo)”的跨国合作项目。DeSoCo将核心素养看作成功生活和健全社会的重要前提,“素养并不只是知识与技能,而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使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求的能力”。且每个关键能力能必须“对社会和个体产生有价值的结果;帮助个体在多元情境中能够满足不同的核心需求;不仅对学科专家,对所有人而言都至关重要”。该项目最终确定了三大类型核心素养:互动地运用工具、与异质体互动、自主行动,并在这三类核心素养之下确定了相关能力指标[1]。
然而,随着迅猛推进的时代变革,世界各国无一不感受着未来力量所带来的冲击,在此时代变革的重要节点上,个人和社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什么样的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让学生在新时代茁壮成长并主动构建属于他们的未来世界?2018年4月5日,OECD在发布了一份题为《教育与技能的未来:教育2030》(The Future of Education and Skills Education 2030)的简要正式报告,概述了OECD近几年启动的“教育和技能的未来:2030项目”(也称“OECD 2030学习框架”)的框架(如下页图1所示)与相关进展,该项目重新审视新时代背景下的个人与社会发展需求,拓展核心素养的内涵,以求就构建2030新未来所需知识、技
能和态度达成共识。本文根据这一报告和其他项目小组的阶段性进展报告,对0ECD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更新认识,作一个简要叙述,以此作为借鉴。OECD学习框架2030正处于研发与完善的过程中,预计该框架将于2018年末完成,并且在2019年起予以实施。该框架被寄予厚望,能够通过实施落实贯彻“全球倡导,地方融入”(Globally Informed and Locally Contextualised)的原则。
二、共同愿景——教育的使命
1.我们追求的未来——幸福2030
技术变革(如人工智能、3D打印、生物技术等)、全球化和多样化趋势、日益突出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人口变化、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生物多样性消失、新的交互模式、大规模的价值变化、规范不稳定、冲突和新形势暴力、贫困和人口流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都正在急剧地对当下生活以及重塑未来世界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有些全球趋势并非新兴出现的,早已存在几十年,只是近年来显得愈加突出,相互之间也逐渐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这些因素对未来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OECD教育2030项目将这样的未来世界称为“VUCA世界”,即一个充满波动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
、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的世界。
图1 OECD学习框架2030(进展中)[2]
OECD教育2030不仅取决于未来趋势和需求,同时也取决于社会愿景(Societal Aspiration)。OECD教育2030项目成员大多是政策制定者、思想和行动领袖,他们集合在一起旨在创造一个强有力的变革愿景,并且渴望激励身边的体携手促成变革的发生。所有人一同用新的视角去创造这个愿景,去实现“我们追求的未来”(Future We Want)和“我们渴望的教育”(Education We Want),以及将我们所追求的未来变为现实所需的“变革能力”(Transformative Competencies)。
近年来,OECD致力于将发展视角从经济增长转向包容性增长,而这个新视角将“幸福生活(Well-being)”置于发展核心位置[3]。过去若干年来,谈论教育的话语大多都围绕着“知识经济”展开,也就是专注于培养学生具备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率和效率的知识与技能。然而今天,以经济增长为目的的视角已经远远无法匹配社会发展的步伐,亟需一个新视角,跳出单纯的经济增长,帮助重新建设能够为个人、社会和环境发展创造更好未来的国家或地区。不仅OECD强调了寻新视角的重要性,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也将视角
转变提上日程,他们寄希望于新视角的产生“赋予艺术、文化、科学和智慧领域发声权”,通过他们的角度“阐述欧洲的今天与明天”。其目的在于拉近与欧洲公民的距离,并且通过文化与科学复兴“欧洲精神”;其核心是通过新视角的确定,考虑到欧洲大陆不断发展变迁的现实,强调欧盟不仅仅关注经济和增长,而且在全球化进程下重视文化统一和共同价值[4]。这些组织在视角转换上做出的努力,无一不体现了在新时代变革的浪潮下人类共同福祉的核心地位。OECD从11个维度去衡量个人幸福,并且强调个人幸福有助于社会整体幸福指数的提高,反之,社会幸福指数的提高也将回馈并增强个人福祉[5](如图2所示)。
图2 OECD测量幸福生活的指标框架[6]
不可否认在追求全人类幸福的过程中,必然面临诸多威胁和挑战,包括:科技发展对于人类存在意义的威胁,不公平现象恶化、生态生存与再生、工作保障缺乏、民主代表效率低下、恐怖主义与观念战争以及隐私终结等,而教育无可厚非将是帮助全人类应对这些威胁和挑战的主要方式,通过教育的系统变革,让“我们追求的未来”——“幸福2030”成为现实,这也就需要未来教育担负起面对未来挑战的使命。
2.我们渴望的教育——未来教育使命
教育之所以能够通过系统性变革打造更为美好的未来,是其能够塑造年轻一代的思想,从而改变过去几代人争取和奋斗而建立的制度,把建设“我们追求的未来”变为现实,教育将在此过程中肩负重任。但是现行的教育系统是为了满足19世纪工业革命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学校系统范式也就此固定了下来,并没有随着社会变革发展做出相应调整。根据大量研究可以确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教育都集中在学业表现上,而忽视了学生个人幸福的诸多方面,更谈不上对未来繁荣和社区、国家和世界持续发展的关注。在许多层面上,教育依旧沿用“涛声依旧”(Business as Usual)的方式,然而世界已经沉浸在无法预见的21世纪现实中,就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做出转型变革势在必行。全球共同面对着变革的紧迫,“转变教育范式”(Shift the Paradigms of Education)也成为当务之急,OECD教育2030项目就此提出了“未来教育的使命”(如下表所示)。
未来教育的使命一览表[7]?
3.建构学生主体性,实现人生的自我导航
面对着充满变革且不稳定的新未来,如果OECD学习框架依然采用以往的惯用方式去细化特定知识和技能,会被时代发展的浪潮所淹没。该框架希望能够为学习者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
础,并以此帮助他们获取自身文化和个人身份认同。另外,“重中之重”还应当能够引导他们自主探索未知领域。
在该框架中,OECD提出了“OECD学习罗盘(Learning Compass)”这一概念,采用“罗盘”这一比喻,旨在强调:如何利用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实现“在陌生环境中自定航向(Navigating Oneself)”。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出现,以及日益频繁的人口流动、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地区发展不平衡情况加剧以及网络安全等问题的涌现,学习者将面临预料中、意料外甚至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基根(Kegan)曾经也提出当今学生应该能够“历经丰富多样的环境”[8],这里的多样环境既包含了时间层面(过去、现在、将来),也涵盖社会空间(家庭、社区、地区、国家、世界),发展到今天必然还应当包括数位空间(Digital Space)。
教育很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将自己置身于更加广阔和相互关联的社会与环境背景中,OECD学习罗盘2030希望能够让学生建立个人追求的意识,对未来计划或者有意义的人生计划进行正确的定位。这要求学生拥有健全的个人身份建构和正确的自我认识,并具备以负责任的方式将需求和愿望转化成为意志行为的能力,这也就是OECD学习罗盘2030中所提到的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意义。
OECD学习罗盘2030的核心观点提到“学生主体性”(Student Agency),其内涵是为了实现“我们追求的未来”,让学生从教育中完成蜕变,成为有目标、有反思意识的主体,积极地投身到学习过程中以实现自身理解和认可的目标,学生主体性既可以看作是发展过程也可以是预期目标。作为发展过程,主体性培养和学习是循环往复且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关系。众多研究表明,帮助学生树立成为学习或者变革主体的内心信念,能够让他们更乐意去学习,然而学习过程的不断积累又能够为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能量。然而如何理解学生主体性这一概念,需要将其看作有意义的个人自主权,然而自主行事并不意味着独立于社会以外来发挥作用,也不意味着仅仅为了自身利益而行事。事实上,只有在社会环境和背景下,人才能成为更加有效的主体;是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成长为独立主体,从而更深层次地认同自我身份与追求目标。哈特(Hart)的阶梯理论,发现儿童、学生都经历了“象征性、非真实性——成人导向——青年自发”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成年人的指导以及同伴协作逐步走向成熟,伴随着真实的经历让主体性变得真实可靠[9]。因此,学生主体性应该被理解为个人、协作(集体)和共同(或社会)的层面上的运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