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最小二乘法推导原理
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简称PLS)是一种多变量回归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多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建模问题。它与传统的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简称LS)相比,相对于原始变量空间进行了特征空间的变换,使得建模变量更具有解释性。
PLS方法最早由Herman Wold于1975年提出,并被应用于计量经济学领域。随后,PLS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化学、药物研究、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现如今,PLS被认为是多变量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核心工具之一。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推导PLS的原理,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型构建等方面。
1.数据预处理
在使用PLS方法对数据进行建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中心化和标准化。中心化是指将每个变量减去其均值,使得数据的平均值为0。标准化是指将每个变量除以其标准差,使得数据的方差为1。
2.特征提取
PLS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线性组合构造出新的变量,这些变量被称为潜在变量(Latent Variables)。潜在变量是原始变量对因变量的最佳线性组合,具有最大的协方差和最小的预测误差。
设X为p维自变量矩阵,Y为因变量向量。我们的目标是构造出k个潜在变量t1、t2、...、tk,使得自变量X和因变量Y在潜在变量空间中的协方差最大。正则化最小二乘问题
我们首先构造出第一个潜在变量t1。假设t1是X的线性组合,即t1=Xw1,其中w1为p维权重向量。我们的目标是使得t1和Y的协方差最大,即Max Cov(t1,Y)。
根据最大协方差理论,可以得到w1满足如下方程:
w1=argmax(Cov(Xw1,Y))
进一步推导可以将Cov(Xw1,Y)写成w1的函数,即:
Cov(Xw1,Y)=w1^T(X^TY)w1
我们的目标是最大化上述函数,进一步得到w1的表达式:
w1=argmax(w1^T(X^TY)w1)
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优化问题来求解w1:
max(w1^T(X^TY)w1)
约束条件:||w1||=1
通过求解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得到w1的解析解。
3.潜在变量的构造
在得到了第一个潜在变量t1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得到第二个潜在变量t2。
a.构建y的预测模型
利用t1对Y进行回归建模,得到Y的预测值Y_hat1。
Y_hat1=t1p1^T
其中,p1是一个标量,表示t1对Y的线性回归系数。
b.通过残差计算新的X
将X减去t1的投影,得到新的X_new。
X_new=X-t1w1^T
c.构建新的X对t2的回归模型
利用X_new对t2进行回归建模,得到t2。
t2=X_neww2
同样地,我们通过最大化Cov(t2,Y)来获得w2。
依次类推,我们可以构建k个潜在变量t1、t2、...、tk。
4.模型构建
在得到了k个潜在变量后,我们可以用它们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_hat=b0+t1b1+t2b2+...+tkbk
其中,b0是截距项,而b1、b2、...、bk是对应潜在变量的回归系数。
通过最小二乘法求解上述线性回归模型,我们可以得到回归系数和截距项的估计值。
总结:
偏最小二乘法(PLS)是一种多变量回归方法,用于解决多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建模问题。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潜在变量的构造,使得自变量和因变量在潜在变量空间中的协方差最大。PLS方法的推导原理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型构建等步骤。通过最大化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协方差,我们可以得到潜在变量的权重向量,并通过潜在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