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0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单元作业题
一、单选题(第1-100小题,每题0.5分,共计50分。)
1.根据霍兰德的观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在()。
A.社会哲学阶段
B.哲学思辨阶段
C.经验描述阶段
D.实证分析阶段
2.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心理咨询师应该()。
A.不予干预
B.完全保持价值中立
C.表示同情
D.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3.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p指()。
A.行为
B.个体所处的情境
C.个体
D.函数关系
4.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的基础上,对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分析。
A.观察
B.实验
C.思辨
D.归纳
5.勒温认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必须同时考虑人和其()。
A.情绪状态
B.过去的经验
C.个性特征
D.所处的情境
6.社会行为是由()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A.社会因素
B.现实生活
C.周围环境
D.即时情境
7.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E的含义是()。
A.行为
B.函数关系
C.个体
D.个体所处的情境
8.麦独孤W.Mcdougall用()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
A.认知过程
B.学习
C.社会影响
D.本能
9.社会学习论的理论根源是()。
A.心理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理论
D.人本主义
10. 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关系最不密切的概念是()。
A.存在主义
B.自我实现
C.人的尊严
D.观察学习
11.性别表示男女在()。
A.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B.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C.社会学方面的差异
D.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
12.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称为()。
A.反思自我
B.客我
C.社会自我
D.镜我
13.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是()的观点。
A.C·罗杰斯
B.M·米德
C.W·詹姆士
D.K·勒温
14.()不是社会化的载体。
A.家庭
B.大学
C.杂志
D.意识
15.企业家属于()的社会角。
A.表现型
B.功利型
C.开放型
D.创新型
16.自我概念self是指()。
A.人格中的监控成分
B.人格中的本能成分
C.求助者真实的本体性
D.求助者如何让看待自己
17.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
A.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B.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C.从社会自我到胜利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D.从心理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18.角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这属于()。
A.角冲突
B.角不清
C.角中断
D.角失败
19.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
A.主我
B.客我
C.镜我
D.超我
20.现实生活中,个体要被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
A.印象定位
B.角期待
C.基本规范
D.评价标准
21.全部社会化的前提是()。
A.性别社会化
B.政治社会化
C.道德社会化
D.语言社会化
22.詹姆士的自尊公式是()。
A.自尊=成功/自信
B.自尊=成功/抱负
C.自尊=自信/抱负
D.自尊=抱负/成功
23.自尊是个体对其()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A.社会角
B.自我概念
C.自我意识
D.自我价值
24.第一印象的作用机制是()。
A.近因效果
B.光环效应
C.刻板印象
D.首因效应
25.在形成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从逻辑上判断各种特征的重要性,这是()。
A.平均模式
B.中心品质模式
C.加法模式
D.加权平均模式
26.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特异性高、共同性和一致性低,那么人们往往做出()的归因。
A.社会视角
B.行为主体
C.刺激客体
D.情境
27.光环效应是一种()的现象。
A.社会适应
正则化描述正确的是B.信息干扰
C.先入为主
D.以偏概全
28.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称为()。
A.图式
B.核心知识
C.框架
D.内隐认知
29.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个体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
A.第一印象
B.刻板印象
C.总体印象
D.客观印象
30.“集体潜意识”概念是()提出来的。
A.弗洛伊德
B.霍妮
C.沙利文
D.荣格
31.刻板印象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因此它具有()的作用。
A.概括化
B.社会适应
C.抽象化
D.消极
32.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的性质。
A.积极
B.双向作用
C.消极
D.定势作用
33.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是()。
A.印象输入
B.印象输出
C.印象管理
D.印象形成
34.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体以及()的知觉。
A.自己
B.社会
C.自然
D.环境
35.当事人和观察者对当事人行为原因的解释往往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影响归因过程及其结果。
A.利益
B.社会视角
C.态度
D.控制点
36.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的预测。
A.准确
B.变化
C.稳定
D.系统
37.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或者人称为()。
A.抽象化他人
B.重要他人
C.概括化他人
D.一般他人
38.某些人认为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这种人被称为()。
A.行动者
B.观察者
C.外控者
D.内控者
39.根据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存在特异性低、共同性低、一致性高的情况,就在有可能被归因于()。
A.行为主体
B.刺激客体
C.偶然因素
D.环境背景
40.时间会影响归因,人们会对过去许久的事情,倾向于解释为()的原因。
A.图形
B.刺激客体
C.背景
D.行为主体
41.关于利他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噪音等恶劣环境会减少利他行为
B.助人的榜样,会增加人们的利他行为
C.他人在场,往往会产生社会助长效应,对利他行为有积极影响
D.长得漂亮的女人一般更容易得到男人的帮助
42.羞耻是一种()的社交情绪。
A.积极
B.作用不明
C.消极
D.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43.动机强度和活动效率的关系大致是()型曲线。
A.倒U
B.U
C.线型
D.N
44.在体活动时,个体的侵犯性一般会()。
A.减少
B.保持稳定
C.增加
D.受到抑制
45.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情绪体验是()。
A.内疚
B.羞耻
C.焦虑
D.嫉妒
46.利他行为中有一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其意思是()。
A.他人在场有利于促进助人行为
B.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有负面影响
C.他人在场,会激励助人者
D.他人在场,使助人者体会到社会赞许,增进助人行为
47.根据研究,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的趋势。
A.逐渐降低
B.逐渐上升
C.迅速上升
D.迅速降低
48.一般情况下,自我控制能力和个体的侵犯性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不确定
49.态度的ABC模型中,B指()。
A.行为
B.情感
C.感觉
D.行为倾向
50.态度转变是在沟通信息与接受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对于威信低的传递者,要引发最大的态度转变量,这种差异应该()。
A.适中
B.较大
C.较小
D.最大
51.信息如果能唤起人们的畏惧情绪,一般利于说服。畏惧和说服之间是()关系。
A.U型曲线
B.线性
C.倒U型曲线
D.指数曲线
52.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不协调时,()往往占有主导地位。
A.情感成分
B.行为倾向成分
C.认知成分
D.动机成分
53.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是()。
A.自我暴露程度
B.好恶评价
C.情感卷入程度
D.亲密行为
54.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程度,反映的态度属性是()。
A.强度
B.外显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