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SCT的自适应阈值图像去噪算法
作者:郑成旭 范学超 刘金龙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2期
郑成旭 范学超 刘金龙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吉林 130022)
摘 要:为了有效的去除图像中的噪声,保护图像细节,在研究了非采样下Contourlet(NSCT)变换和贝叶斯阈值的基础上,综合考虑NSCT变换后系数尺度间和尺度内的相关性,提出了一种新算法。该算法结合NSCT系数的相关性和贝叶斯风险最小准则估计区域自适应贝叶斯阈值,再利用硬阈值函数去噪,最后通过最小均方误差准则进行比例萎缩,得到真实系数估计。对于被高斯白噪声污染的图像,实验将该算法与经典算法相比较,结果表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该算法在峰值信噪比和视觉效果上都优于经典算法。
关键词: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 贝叶斯阈值 区域自适应 比例萎缩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b)-0057-02
图像在获取与传输过程中常常受到噪声的污染,噪声会对人类视觉感官和图像的后续处理产生影响,因此图像去噪已经成为图像预处理的重要方法。1994年,Donoho等人提出了非线性小波阈值去噪[1]。由于小波变换多尺度、多分辨率的思想,更好的保护了图像的边缘及细节信息,抑制了噪声,但其存在方向信息少和伪吉布斯现象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Minh N. Do和Martin Vetterli提出了Contourlet(CT)变换[2]。此变换不但继承了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的时频分析特征,还解决了良好的方向各异性,但由于其下采样的原因导致缺乏平移不变性,伪吉布斯仍然存在。在此基础上,Cunha和Minh N.Do提出NSCT变换[3],解决了伪吉布斯的问题,并将其用于图像去噪,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相关理论
1.1 NSCT变换
CT变换是由拉普拉斯塔式分解(LP)和方向滤波器组(DFB)实现,而NSCT变换借鉴atrous的思想,取消了LP和DFB中的下采样操作,因而具有平移不变性,所以不存在伪吉布斯现象;NSCT采样冗余的表示方法,丰富了基函数,其滤波器的设计更加灵活;NSCT变换满足图像的完美重构条件,因此其具有更好的方向选择性,更容易提取图像的特征。
正则化改进算法 1.2 贝叶斯阈值
贝叶斯阈值是在贝叶斯准则下得到的,贝叶斯风险函数如下:
差。从(3)式中我们可以看,噪声方差增大时,阈值增大,噪声方差减小时,阈值减小,从而在去噪的同时保留更多的细节,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
2 算法实现
原始图像NSCT分解后的高能量区域主要对应剧烈变化的图像特征,如边缘和纹理,而低能量区域主要对应平滑区域,如噪声。基于这样的思想,对贝叶斯阈值进行改进,作法是各NSCT系数的阈值由基于该位置的图像方差自适应选择,即将贝叶斯阈值替换为:
从(4)式中可以看到,阈值只与噪声方差和信号方差有关。NSCT子带的噪声方差在尺度间和尺度内是相关的,在NSCT变换中,小尺度为高频系数,噪声方差大,大尺度为低频系数,噪声方差小。根据文献[4],不同尺度的噪声方差沿着分解层次近似为指数分布,而同一个尺度内各方向的噪声方差基本相等。从而得到的噪声方差模型来估计不同尺度的噪声方差:
最小尺度的噪声方差估计采用经典的鲁棒中值方法[5]:
其中的选择采用以为中心的窗口,M是邻域内象素的个数,的设定直接影响信号方差的估计,对去噪效果的影响大,需要人为设定,常用的为5×5和7×7的正方形窗口。
因为NSCT变换的冗余性,所以该文采取硬阈值处理。
经过阈值去噪后得到的“大”系数再经
算法的流程如下:
将含噪图像进过NSCT分解。
根据(4)-(6)式求各子带系数贝叶斯阈值。
将各子带系数硬阈值去噪。
根据(7)式进行比例萎缩。
NSCT反变换求得去噪图像。
仿真结果及分析
该文仿真实验选取2张512*512的标准测试图像Lena、Barbara进行测试分析,分别加入均值为0,方差不等的高斯白噪声。为了验证本算法的有效性,选取其他两种经典去噪算法进行对比,小波全局阈值去噪和小波贝叶斯去噪。去噪结果的客观评价标准用峰值信噪比PSNR衡量。
从表1中可以看出,该文算法在噪声较大时明显优于其他算法,而当噪声较小时,该文算法体现不出优势。
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文算法结果不仅清晰,而且保留了更多的图像细节。
3 结语
该文结合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的多分辨率、多方向和平移不变性的特点,利用贝叶斯自适应阈值去噪,再进行比例萎缩估计系数,得到较好的去噪效果。通过对标准图像加高斯噪声进行模拟,该文的算法要优于经典算法,但由于NSCT变换的冗余性,算法计算耗时,而且本文计算区域自适应贝叶斯阈值时,参数需要人工设定,增加了计算复杂度,有待改善。
参考文献
[1]Donogo D L and Johhstone I M. Ideal special adaptation by waveletshrinkage[J].Biometrika, 1994, 81(3): 425-455.
[2]Minh N. Do, Martin Vetterli. The Contourlet transform: An efficient directional multiresolution image respresentation[J].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2005, 14(12): 2091-2106.
[3]Arthur L. da Cunha, Jianping Zhou. and Minh N. Do. The 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 theory, design and application[J].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2006, 15(10): 3089-3101.
[4]Yuan X H, Buckles B P. Subband noise estimation for adaptive wavelet shrinkage[C]// ICPR 2004. Proceedings of the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2004(4) 858-888.
[5]S G Chang, B Yu and M Vetterli. Spatially adaptive wavelet thresholding with context modeling for image denoising[J].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2000, 9(9): 1522-153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