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感知理论研究简述
1 引⾔
传统⽅式下的信号处理,依照Shannon/Nyquist采样理论采样会产⽣⼤量的采样数据,需要先获取整个信号再进⾏压缩[20],即采样后⼤部分采样数据将会被抛弃,这就极⼤地增加了存储和传输的代价。由于带宽的限制,许多信号只包含少量的重要频率的信息,所以⼤部分信号是稀疏的或可压缩的,对于这种类型的信号,我们知道,传统⽅式采样后的多数数据都会被抛弃,那么,为什么还要获取全部数据呢?难道不能直接获取已压缩数据⽽不需要抛弃任何数据?由Candes和Donoho 等⼈于2004 年提出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或Co mp r e ssed S e n si n g、Co m p r es sed Sampling, CS)理论[1-6]。该理论可以理解为将模拟数据节约地转换成压缩数字形式,避免了资源浪费。即,在采样信号的同时就对数据进⾏适当的压缩,相当于在采样过程中寻最少的系数来表⽰
信号,并能⽤适当的重构算法从压缩数
据中恢复出原始信号。压缩感知的主要
⽬标是从少量的⾮适应线性测量中精确有
效地重建信号。核⼼概念在于试图从原
理上降低对⼀个信号进⾏测量的成本。
压缩感知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理论,
具有⼴泛的应⽤前景,最近⼏年引起⼴
泛关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2 CS理论模型及主要算法
压缩感知(CS),也被称为压缩传感
或压缩采样,是⼀种利⽤稀疏的或可压缩
的信号进⾏信号重建的技术。或者可以说
是信号在采样的同时被压缩,从⽽在很⼤
程度上降低了采样率。压缩感知跳过了采
集N个样本这⼀步骤,直接获得压缩的信
号的表⽰[2][4]。CS理论利⽤到了许多⾃然
信号在特定的基Ψ上具有紧凑的表⽰,即
这些信号是“稀疏”的或“可压缩”的。
CS理论主要包括三部分:⼀是信号
的稀疏表⽰,⼆是设计测量矩阵,要在
降低维数的同时保证原始信号x 的信息损
失最⼩;三是设计信号恢复算法,利⽤
M个观测值⽆失真地恢复出长度为N的原
始信号。
2.1 信号稀疏表⽰
具体地,信号通常会在⼀组
基上展开为S-
稀疏的表⽰,集合
只有个⾮零元素。信号x
可以表⽰为
(1)
其中,s是N×1列向量,加权系数
,为转置变
换。
信号的稀疏表⽰就是将信号x投影到
正交变换基Ψ时,绝⼤部分变换系数的绝对值很⼩,所得到的变换向量S=ΨT x是稀疏的或者近似稀疏的[4]。如果变换系数s
i
的⽀撑域的势⼩于等于K,
则信号x是K-项稀疏的[1]。
2.2 测量矩阵设计
CS
的测量过程可表⽰为:
其中,,是M×1观
测向量y 中的量,是M×N矩
阵Φ的⾏向量,Θ=ΦΨ是M×N矩阵,
Φ称为测量矩阵或传感矩阵[9][10]。测量过程是⾮⾃适应的,即,Φ⽆需根据信号x
⽽变化, 观测的不再是信号的点采样⽽是信号[11,12],要求测量矩阵Φ必须服从“有
限等距性质(RIP)”。此条件说明了测量矩阵Φ和稀疏表⽰的基Ψ不相关,即要求Φ的⾏φ
i
不能由Ψ的列ψ
i
稀疏表⽰,且
Ψ的列ψ
i
不能由Φ的⾏φ
i
稀疏表⽰。
随机⾼斯矩阵与⼤多数固定正交基构
成的矩阵不相关,这⼀特性决定了选择由⾼斯随机变量形成的测量矩阵为普适的CS 测量矩阵,但是,它在硬件实现和重建
算法构造上却难以实⽤。相对⾼斯矩阵
等硬件上较难实现的其他随机矩阵形式,伯努利分布的±1矩阵成为构建硬件可实
现的压缩感知⽅式的⼀个前提。
从CS的整个过程来看,选择合适的
测量矩阵,可以达到压缩的⽬的,能够精确地重构信号。在CS理论中,对测量矩阵的约束是⽐较宽松的,测量矩阵所必需满⾜的⼀些具体条件请参阅⽂献[6]。
2.3 信号恢复主要算法
稀疏恢复算法是从少量的⾮⾃适应线
压缩感知理论研究简述
任肖丽1 2
1,⼴东海洋⼤学信息学院 524088;
DOI: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3.014
性观测中重建稀疏信号。每⼀次测量可
正则化正交匹配追踪被视为信号
与某⽮量φ
i
(或 C N )的内积。如以此⽅法观测M 次,得到M ×N 维的测量矩阵Φ,其列向量为φi 。则稀疏恢复问题可看成为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