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波动方程典型例题傅氏解的可视化实验
作者:张春玲 胡松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1期
作者:张春玲 胡松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1期
摘 要:波动被称为海洋的节拍,是一种常见且非常重要的海洋现象。其数理方程的傅氏解以复变函数的级数为基础,物理意义不易被学生理解。本文借助于海洋数据处理中常用的Matlab编程软件,选取波动方程有界混合问题的典型例题,以直观地方式再现其傅氏解的物理意义。
关键词:波动方程;可视化;分离变量;海洋现象
引言
海洋波动是海水运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从海表面至海洋深处,均存在尺度不同的各种波动现象。按照成因可以分为风浪、涌浪、地震波、长重力波、潮波、行星波等;按照发生的位置可以分为表面波、内波和边缘波;按照波长相对于水深的大小,可以分为浅水波和深水波;按照波形是否传播又可以分为前进波和驻波[1] 。但不管什么形式的波动,都是能量传播的表现,某一点的波动必然带动其邻近质点,通过周围物质的周期运动来传送或传播能量,故波动的特征是随时间和空间具有周期性变化[2] 。在数学上,通常利用波动方程来描述这一运动规律,并借助于傅里叶解法(也称分离变量法)来求解有界波动问题。但实际海洋中的波动严格来说都不是真正的周期运动,而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其傅里叶解的形式为无穷级数,既无限多个正弦波或余弦波的叠加,这也从理论上刻画了这一特征[3] 。对于这个傅氏解的物理意义,单从公式上,学生很难理解,更不易与实际海洋波动现象联系在一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软件及仿真技术用于数理方程的可视化研究,其中海洋数据处理软件Matlab就不失为一种较好地工具[4-6]。本文以一个有界波的混合问题为例,利用Matlab对其傅氏解进行可视化处理,以便更直观地解释其物理意义。
1 典型例题的傅氏解
一维有界波动满足的混合问题为: ,利用分离变量法求得的解为 ,表示实际波形是由一系列频率成倍增长、相位不同、振幅也不同的驻波叠加而成的。假设研究区域为 ,考虑两端为固定边界(边界上的波动振幅为零),具有一定初始位移,初始速度为零,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的自由振动。其中,当 ,初试位移为 而当 ,初位移为 。由题目的条件,该波动满足方程组 ,分离变量法求得的方程的解是 。
2 傅氏解的可视化实验
首先给定参数波速a,初始位移折线的斜率h及研究区域长度l,然后以一定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将研究区域和波动时间离散化,在此基础上,把所有波动进行叠加。实验代码如下:
实验得到的不同波数所对应的波形如图1所示。由图可以看出,波数确定的单个波波形均为正弦波,理论解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而这些波叠加在一起就使得海面随时间推移,在不同的位置点上表现出不同的波动现象(图2)。波数为10时,由初试扰动引起的波动能量在扰动点达到最大值,而后向两边传播(n=30),在到达边界后(n=100),前进波与反射波能量抵消(n=102),对于某个固定的位置点,其波动形式,在反射波与前进波叠加前后,
表现为相反的振幅大小(n=180;n=200)。
3 结论
傅里叶解法是求解海洋中运动方程的基本解法,其以无穷级数的形式给出了理论解。通过matlab的可视化功能,将其理论解进行直观地展示,可以更形象地揭示波动方程的运动情况。而且,可视化实验程序中,可以自由调节各个参数的大小,如波速、波数、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等,对应于不同参数,研究区域各个点的波动情况也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正则化长波方程 [1] 冯士筰,李凤歧,李少菁.海洋科学导论[M].1999.
[2] D.A.罗斯,b.A,罗斯,et al.海洋学导论[M].科学出版社,1984.
[3] 姜礼尚.数学物理方程讲义.第3版[M].2007.
[4] 彭芳麟.数学物理方程的MATLAB解法与可视化[M].2004.
[5] 郝玉华.一维弦振动方程的可视化处理[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16-19.
[6] 徐彬,XuBin.Matlab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6,32(3):68-72.5(2):40-40.
作者简介:张春玲,(1981-),女,山东,讲师,博士,海洋科学,主要从事海洋数据分析研究。
胡松,(1978-),男,广西,教授,博士,海洋科学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基金项目:上海海洋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A1-2005- 20-300348);國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中白冠覆盖率的特征及参数化”(4160619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