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App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展望
 
   
 
 
 
 
 
 
 
     
 
 
 
 
 
一 移动应用App的发展现状
(一)移动化的新媒体应用
1.移动用户数量的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1.22亿户。其中,3G用户达到2.46亿户(见图1),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7.87亿户。[1]
图1 2010~2013年移动电话用户各月净增比较
市场研究公司IDC指出,2012年,手机供应商已销售了2.13亿台智能手机,约为2011年的两倍多。目前,中国智能手机销量约占全部手机销量的58.8%。艾瑞咨询(iResearch)2011年底及2012年底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大调研数据显示,智能手机的保有量由2011年的2亿台迅速增长到2012年的3.6亿台,而其中的增量绝大部分为iOS及Android系统的智能设备,能够安装大量的客户端App;同时,过去使用浏览器进行浏览的资讯类网站、阅读类网站等纷纷推出了客户端。这些客户端的用户体验一般都要远远优于其WAP网页,大量
下载app赚钱软件排行用户的阅读行为都转移到这些客户端。截至2013年1月,iOS及Android系统用户中的手机浏览器活跃用户已经达到1.57亿。[2]
2.移动App应用的增长
目前,拥有过亿用户的移动应用已达10款左右,包括、新浪微博、手机淘宝、UC浏览器、搜狗输入法、91手机助手、360手机安全卫士、高德地图、美图秀秀及墨迹天气等。
截至2013年1月7日,苹果官方应用商店App Store的应用下载量已经突破400亿次,总活跃账户数达5亿个。2012年6月,App Store应用下载量达到300亿次,活跃账户超过4亿个,应用总量为65万款。在6个月的时间内,App Store新增1亿活跃用户、12.5万款应用和100亿次下载量。目前,App Store面向155个国家开放,共有77.5万款应用,其中原生iPad应用超过30万款。[3]苹果App Store在2012年共新增了约34万个应用,2011年为30万个,应用数量在以加速度攀升,苹果App Store的日均收入高达1500万美元。[4]根据艾瑞咨询(iResearch)的监测数据,截至2012年3月,App Store中国区的应用总数超过66万个(660376个),其中免费应用占比为41.9%,免费应用的重要收益来源之一是广告。[5]
3.首先选择登录App应用客户端的用户比例增长
艾瑞咨询(iResearch)2012年底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大调研数据显示,有57.8%的用户会登录手机浏览器,42.2%的用户会登录客户端应用,二者的占比几乎接近1∶1,首先选择登录客户端应用的用户比例大幅增长。[6]这无疑是2012年移动App应用良好发展的一个佐证,并且,移动App应用也已经改变了或者正在改变用户的手机使用习惯。
(二)圈子细分,个性化服务
中国App Store中73%的下载量来自支持本地化语言的应用,本土化应用效果改善明显。[7]移动化、社交化、多媒体化、云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新媒体发展趋势,各类个性化和本土化的App应用应运而生。专业或者专门的App为用户筛选了信息,剔除了用户不需要或者不感兴趣的内容,而专门呈现了个性化的用户“想要”的内容。比如题酷是一款学习型的移动应用,为中高考学生、家长和老师带来便利;Mapets(麦斯)是一款随时随地记录主人与宠物生活的App应用,为同样热爱宠物或动物的用户交流和分享养护经验和成长故事提供了便利。
(三)用户个人App制作,技术门槛较低
目前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做到为所有的用户提供最有价值和最有用的信息分享平台,如果用户想要有自己的App,可以通过简单途径实现,比如简网App工场,就提供了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模板App,它可以采集网页的内容,用手机上传图片、评论所有内容,可以在里面发布博客,也可以使用语音评论。这就为不懂技术、不懂编程的人提供了技术平台,用户只需要提供想要发布和分享的内容,就可以在简网App工场启动一个属于自己的App。[8]而、微博信息便利同步到个人或者机构的App,帮助圈内用户直接抓取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细分了粉丝,也更进一步满足了不同圈子粉丝对不同类型信息的需求。这样便捷的实现途径和较低的技术门槛,使得用户能够轻易生成属于个人的个性化的App应用平台。
二 移动应用App发展中的问题
(一)使用便捷,但隐私堪忧
随着手机成为第一终端、互联网中心及个人信息中心,人们把自己的沟通、社交、娱乐、生活、商务、隐私交给了智能手机及其各种应用。DCCI针对中国各类Android市场下载量前1400位的Apps所进行的《2013移动隐私安全评测报告》显示,53.1%的移动应用具备读
取位置信息这一项权限,其在获取手机用户隐私信息的主要目标中排名第一,其次是访问联系人(21.2%)、读取通话记录(18.1%)、(14.7%)、(14.7%)、读取短信记录(11.9%)、获取本机号码(8.1%)、收集用户使用行为(4.2%)等。DCCI报告显示,66.9%的智能手机移动应用在抓取用户隐私数据,其中高达34.5%的移动应用有“隐私越轨”行为,通话记录、短信记录、通讯录是隐私信息泄露的三个高危地带。具有读取通话记录行为的移动应用当中,高达73.1%为越界抓取,也就是用户在使用该应用的各项服务功能过程中,根本不需要也不会用到此项通话记录获取功能,而这些移动应用却在源源不断地抓取用户的通话记录。具备读取短信记录功能的移动应用当中,61.1%的短信记录获取为越界抓取,访问通讯录联系人的这一隐私越轨比例为38%,获取本机号码的越轨比例则高达60.5%。Android手机上隐私不安全,那iPhone手机上隐私安全吗?据国外移动应用安全服务商Appthority最新数据:最热门的iOS平台应用泄露用户信息的情况多于最热门的Android应用。[9]
(二)App应用数量多,用得少
目前,苹果App Store应用商店中总计拥有77.5万个应用,安卓系统的应用数量已超过70万
款,微软则宣称其WP应用商店的应用数量已突破12万款,谷歌Google Play应用商店中应用也超过70万个。但据重庆商报联合大渝网进行的手机App应用调查结果显示,71.05%的网友手机安装的App在21~50个之间;但常用的App不多,86.29%的网友最常用的App应用只有5~8个,8个以上的仅4.84%。在这些常用App应用中,最受欢迎的分别是QQ、等通讯社交类,水果忍者、QQ影音等娱乐休闲类及淘宝等生活健康类应用,分别占27.24%、31.89%和24.92%;系统安全类和学习办公类分别只占9.3%和6.64%。[10]
(三)App应用开发者多,但赚钱不易
截至2011年11月底,中国手机应用开发者总数约100万人,其中,针对iOS系统的应用开发者约14万人,安卓约75万人,塞班约4万人,其他约7万人。据此,个人开发者以及小型团队的数量大概是60万人。“免费的App+植入广告”成为最为普遍的盈利模式,IHS ScreenDigest公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显示,近一半最赚钱iPhone的App是免费的,31%的最赚钱安卓App是免费的。通过推广,增加应用下载量只是第一步,想要赚到钱,还需要手机用户点击广告条(banner)下载广告主要求的内容。用户每成功下载一次,开发者能够得到约0.5元的分成。[11]事实上,大多数开发者仅靠广告赚到的钱是很少的。直
到2011年底“积分墙”的出现,开发者的收入情况有了好转。[11]但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1月底,仅有23.3%的开发者能从应用开发中盈利。[12]而进入这个领域的新开发商也是不容易赢利的,据Distimo 公司调查数据,前250名的iPhone应用发布商中仅有2%是新开发商,在Google Play市场中,仅有3%是新开发商。[13]
另外,知识产权保护欠缺,不当竞争严重,自主创新困难,技术瓶颈的限制等也都影响了移动应用App的发展和赢利。
三 未来移动应用App展望
(一)引导大众对于应用App隐私获取的辩证理解
移动应用App的发展为用户带来诸多方便,也催生了很多新兴的便捷服务,但与此同时产生的隐私泄漏等问题,还是需要通过法律约束和技术手段、行业自律协议等共同来保障移动应用App的良性发展。
但是,基于分享的社交平台本性和定制化、个性化服务的需要,有些应用确实需要用户信息,以更好地定位服务,比如一些智能推荐、“摇一摇”功能等。另外,用户使用某种应用的
时候,实际上已经认可或者不在乎其有可能被获取“隐私”了,因为用户更在乎的是该应用带来的方便和快捷,而所谓的有些“隐私”并不那么需要保密。比如用户出门旅游,通过移动终端能够方便地购买机票、预订座位、浏览酒店并参阅网友对该酒店的评论、查看其他网友对该地区旅游最佳路线和攻略的推荐、甚至寻同伴、分享旅游经历等,诸如此类的信息,是用户愿意分享的。同时,如果想要得到这些信息,也必须是建立在别的用户分享的基础之上。
(二)工具应用可能向社交应用拓展
工具类应用受到大多数用户免费使用的期望和惯性影响,很难以收费方式盈利,而转向社交应用之后,可以更加容易地积累和整合一些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比如有用户给其好友推荐某地理位置的某种产品,那么该信息就被抓取为有价值的信息,经由更多好友推荐,或对这些信息的进一步整合和分享,实现更多的盈利空间。
(三)企业App将大量涌现,服务更加便捷
荷兰应用商店分析机构Distimo的分析报告显示,全球前100强企业中,91%的都在移动应
用商店发布应用,大部分会选择苹果的iTunes。86%的顶级品牌选择App Store,66%的选择iPad App Store,59%的选择Android Market,26%的选择黑莓的App World。[14]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增加和普及,以及用户对移动设备的青睐,企业正逐渐认识到移动应用“无处不在”的价值,比如客户通过摄像头读取二维码便可迅速获得企业的大量信息,使移动应用成为企业业务拓展和为客户提供更加贴心、实用和便捷服务的需要。
(四)通过搜索与推荐,大量“僵尸”App都可以活起来
百度2013年3月12日宣布应用内搜索,即手机用户通过搜索对本地App进行调用进展。继在百度App上实现后,现在用户通过任意手机浏览器使用百度搜索,都能方便地直接调用手机本地应用(Native App)。这一功能可满足地图导航、听音乐、下载优惠券、订电影票等需求,未来支持调用的应用范围还将增大。业界认为,百度搜索这条应用分发的大动脉,将能激活手机用户安装的九成“僵尸App”。[15]通过搜索与推荐,使得大量不用的App都被用起来,将会鼓励开发者的积极性、刺激市场、吸引用户,对于市场、开发者和用户都有好处。未来,先进的搜索如果能够直接搜到App内容,无疑会激活一部分未被激活的应用,而用户也因此能够享受更加便捷的服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