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人才的极具匮乏
北京软通动力软件教育基地
近年来,我国IT软件产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但高速增长的背后,无法掩藏困扰我国软件企业多年的人才断层、缺乏国际竞争力、散而不强等问题——人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IT产业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而软件业无疑是IT产业的核心。中国是亚洲第一大PC市场,没有理由不承认中国也是软件产业的第一大市场。但无论是在世界上最大的独立软件公司微软,还是印度的软件业,人才构成都呈金字塔结构,与软件大国印度相比,我国软件人才严重失衡,特别是技能型软件人才的短缺,实际上隐藏着软件人才供应的断层危机,结构不合理、企业需求与教育脱节、培训机构方向迷失……
  “目前我国软件人才缺口达到42.5万,未来企业对“工程化”尤其是外包人才需求缺口,还会加剧。”北京市科委信息处处长姜广智表示,尽管各高校、高职近年对计算机专业不断扩招,各类名目繁多的IT培训机构一哄而上,但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软件企业招不到亟需的
可用之才,要实现超越印度、竞争国际等目标,成了一纸空谈。
  “企业的目标是盈利,我们需要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的‘熟手’。但无论是高校毕业生,还是培训机构出来的学员,都让我们难以满意。”身为一家软件企业技术总监这样谈道:“传统的高等教育过度注重基础知识和理论培养,输出大量的‘研究型’人才,但我们需要的是职业素养较高的‘工程型’人才。”
  作为面向社会的培训机构,为什么没有成为个人从学校到企业的桥梁呢?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秘书长邱钦伦表示,一些传统的培训机构主要以谋求商业利益为目标,不可避免地存在目光短浅、扎堆儿、重招生轻就业等现象,根本上决定了他们的局限性。
  根据软件人才在中国的这种缺乏状态,软通动力软件教育基地凭借在软件行业资深的资质,2005年4月份与印度国家信息学院(NIIT)首次合作,以培养
  据了解,在中国,IT培训已经走过20余年的历程。早期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如打字、排版、DOS操作基础等;而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硬件维修、络维护、美工等培训迅速增多,细分雏形初显;之后的发展中,课程全、费用高、周期长的综合技能培训开始走俏,为了吸引学员,他们大都做出了就业的许诺。到1998年之后,以MCSE、CCNA/CC
NP为代表的国际认证热潮席卷而来,“国际证书=高薪通行证”的口让众多学员挤破了门槛,形成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不难发现,培训行业走到今天,除了课程内容在不断调整外,课堂式、缺乏实践技能的教学模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学员们大量时间花在了知识型教育,从学校到企业,总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北京软件产业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上不断开拓,硕果累累,北京软件企业的销售收入首次突破500亿元。但与此同时,软件人才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造成了北京软件企业‘小、散、软’的状况。据姜广智介绍,归纳其原因,主要是教育培训机构未输出软件产业最缺少的“工程化”、“规范化”、“国际化”人才,难以形成印度那样的软件工业化模式,外包业务拓展也受到约束。

  邱钦伦强调,必须推进与国际著名IT企业和国内企业的联合办学,为学员创造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的环境,多以项目实例为基础,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标准化人才,切实构造起健康
、良性发展的IT产业人才链。
培训机构出来的程序员真的强吗
  姜广智认为,如果软件按“代”来算,大部分软件半年就是一代产品,软件产品落后半年、领先半年对软件产业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提升中国软件产业的竞争力,提升软件企业的竞争力,缩短和国外软件企业的差距,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的实用化,看从大学里出来的学生,能不能缩短投入企业正常工作的时间。时间缩短了,效率就提高了,这是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
IT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的人才。一定数量、结构和质量的IT人才队伍是IT产业发展的支撑,一个国家的IT人力资源储备、IT人才培养及使用状况决定着该国IT产业发展的水平和潜力。也可以说,IT产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的IT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走向IT产业大国和强国的前提条件。美国、印度和爱尔兰的信息产业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
  所以,无论是从大的方向讲,还是从小的方面讲,培养和储备高素质的IT人才都显得非常重要。据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IT产业全行业从业人员408万人,其中软件业109万人。而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IT业目前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每年至少在60万人以上。
按照这些数字显示,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IT人才的需求。
软件人才缺口较大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指出,2004年,中国软件产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9月底,中国软件产业完成销售收入18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5%。我国软件服务与系统集成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占软件销售收入总量的50%左右,比去年同期提高了9个百分点。软件外包业务不断增加,超过全国软件出口的1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软件企业的规模和管理水平都在不断提高。
  软件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软件人才的需求,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已达20万,这个需求将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因此未来5年合格软件人才的需求将远大于供给,而这一人才缺口将从现在的约15万发展到2005年的约42。5万。所以,尽管在各大IT培训机构的努力下,我国具备软件开发技能的人越来越多,但与软件行业的发展速度相比,软件人才显然仍存在较大缺口。
  其实,仔细分析任何一个软件企业,都需要三类人才:第一类是懂技术,行业知识和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即“软件金领”;第二类是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称为软件工程师,即“软
件白领”;第三类是能够熟练编程的技术工人或基础程序员,称之为软件蓝领即“技能型软件人才”。而蓝领奇缺不仅是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的“软肋”,同时也是世界软件业共同面临的问题,无论是在世界上最大的独立软件公司微软,还是印度的软件业,人才构成都呈金字塔结构,与软件大国印度相比,我国软件人才严重失衡,特别是技能型软件人才的短缺。
  目前,我国的软件人才结构呈“橄榄球”形,稀缺的是两端——高、精、尖人才与低层“实战型”的人才,多数软件人才通过正规的大学教育,集中在软件工程师的层面上。可以说人才结构的失衡现象阻碍了国内软件产业的发展,蓝领软件人才的短缺,造成了其他软件人才的极大浪费,反过来,其他软件人才的浪费,又加剧了软件人才的短缺,技能型软件人才的短缺已严重影响企业规模化生产。
  所以,成熟的产业从人力资源结构上应该呈金字塔形状,不仅需要处于顶端的决定产业方向和边缘领域开拓的人,也需要从事产业日常具体工作的产业工人,因此“技能型软件人才”是直接实现价值和创造利润的主力军,是软件企业的主要人员,大约要占到总人数的60—70%,这些人一般不需要太高的学历,具有高中或者中专,大专学历的人,只要经过软件开发技术的职业培训就可以胜任,这些人动手能力强,操作熟练,并且还具有良好的工程化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然而,由于软件人才的培训在中国才刚刚起步,要建立一只庞
大的“技能型软件人才” 队伍依然任重道远,软件工厂的兴起也是将来软件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听棠注:我也感觉到,那种即懂技术,又对业务思想很熟的人才相当少,我希望中国的软件程序员们,在进行技术研究的同时,能同样重视系统思想,而象CSDN就是纯粹的技术站,我已经很少去了。其实很简单的,只要大家在研究技术时,也能瞄准一个系统研究方向,如ERP,SCM,CRM等等,如果只有纯粹技术,而没有先进的系统思想,那么系统将一无是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