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在“走近ASP”的前几讲中,我们接触到了ASP一些基本脚本特性,从这一部分开始,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这些特性,虽然说是“进一步”,但我们的宗旨仍然没变,即:我们以看懂脚本流程为主,并且形成使用、移植代码模块,组织成符合自己需要的程序的能力。并且,本讲开始涉及ASP与flash的结合问题,这也是我接触ASP的初衷。
  鉴于上述原因,我的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初学者与初学者的交流”,咱们可都是“菜鸟”哦,你将发现,以下的文字描述将是最浅显的,涉及的内容更是初学者所关心的......
  我们要制作基于ASP动态数据的flash作品时,必需了解Flash与ASP交换数据的原理,而ASP之所以能快速、高效、科学地组织数据依赖于数据库,虽然我们也曾接触过无数据库的ASP例子,但作为初学者也感觉到,这种靠文本文件管理信息的方式效率实在低下,而且功能十分有限,更谈不上安全性了!
  下面我们先探讨一下ASP与数据库的连接。
  在我们读到的大部分ASP文档头部,总能看到一段似曾相同,却又相差甚远的脚本,这就是ASP与数据库连结的脚本,或许在此之前你对它们感到“晕”,那么,看完下面内容,我保证你不再会“晕”: 
···>>> 有关数据库连结的基本知识
  请你挺着!或许这部分是本讲最让你乏味的,读懂了这部分内容,下面将水到渠成,一通百通哦......
  ·两个重要对象Connection和Recordset:
  其中,Connection是把数据库运用到web页面上来的最根本的手段,ASP脚本中对于数据库后续的种种操作,均依赖它,它是先决条件!
  我们打个比方,在Flash中,“库”中元件没放在舞台上等于零!同理,Connection等同于让“库”中的数据在我们的工作台上有了个“实例”,“舞台”中有了素材的“实例”,精彩的动画从此开始,这个比喻你不可能不懂吧?OK,现在看看如何创建它,在Flash中,创建实例可以用鼠标从库中拖到舞台上,而在ASP中,创建数据库的“实例”可以用采用一句“服务器对象”语句:
“Create”,它可能是这样的:
set Con=Server.CreateObject("ADOBE.Connection")
  其中,Con是实例名,在ASP中,为实例名指定值一定要用“set”,OK,除了那个ADOBE,全懂了!好,那么我们简述一下ADOBE
  有个技术名字叫OLEDB,它可以使用户访问任何数据源,但它是“系统级”的编程接口,非专业程序员难以问鼎,再打个比喻,它好比是C语言,功能强大却又是“阳春白雪”!
  还好,总会有适合“下篱巴人”的东东,那就是上面看到的ADOBE!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ADO。
  ADO也是一组接口,但
它是“应用程序级”的,我们无需深究它的接口原理,只需按照上例用上去,Con实例就有了!
  但光有个数据“实例”事情没完啊,Connection其实是“空”的,它好比是flash中的MC,功能强大但还没内容,还得有一个存放数据集的“盒子”,这就是Recordset。它是属于ADO的一个对象。
  Recordset好比是一个具有“横、竖”格子的容器,用句行话说是一个“二维数组”,分别存放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与内容。
  创建Recordset也容易,如下所示:
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这下不用再解释了吧?!rs就是存放数据库结构及内容的“盒子”哦。
  请你再坚持一下哦,接下去的内容可以稍微有点“烦”,但跨过这道坎可是一马平川啊......
  两个对象有了,我们还得依一定方式“打开”它们,两个对象都有一个“open”方法,关于open的具体脚
本,暂不展示,免得你一晕不想看下去了,咱先谈谈相关的几个问题:
  有一个服务器对象,叫MapPath,它将“相对路径或虚拟路径”映射为服务器物理路径,比如,它可以把诸如:
“C:\Inetpub\wwwroot\db\hslk.mdb”或者“www.hslk/db/hslk.mdb”等“虚拟路径”映射为“db/hslk.mdb”的服务器路径。
  还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数据库操作语言SQL,它的功能盖世无双,语句清晰,语法如同“说话”,比如: 
select * from hslk where name="lk"
  它的意思就是:从(from)数据库表hslk那里选择(select)所有字段(*)中条件为name="lk"的内容!
  呵呵,好象没什么难度,是吧?
  那么,再坚持下,咱们这就说最后一个问题:连结数据源的两种方式。
  上面把这个问题暂时“挂”起,两个对象还有个open问题,而Connection对象的open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采用设置“数据源”(DSN)的方法,我们上一辑已经讲过,通过windows系统的ODBC设置一个DSN源,如果你为这个数据源起了个“myAccess”的名字,那么你就可以用如下脚本完成Connection的open:
               <%
              Set Co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Con.Open"DSN=myAccess"
              %>
  还有一种就是“无DSN连接”,如果你不想进行上述的ODBC操作,那么可以手写open语句,就必需加上Driver和DBQ两个参数,前者指定微软的数据库驱动程序;后者指定数据库路径,如:
asp脚本的应用教案              ?/font><%
              ?/font>Set Co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font>Con.Open"Driver={Microso
ft Access Driver(*.mdb)};DBQ=myAccess"
              ?/font>%> 
  那么,至于Recordset对象的open如何呢?呵呵,一般地就是用SQL语句喽!
  OK,现在我们已经具备充分的“阅读能力”,下面我们看看一例较完整的脚本!
  翻页继续,咱们现在不会再“晕”喽......    下面是一个Flash留言簿的“添加新纪录”程序模块,你千万别被它的脚本书写手法而迷惑,需要再点拨一下的是:
  ConStr是先行定义的Connection对象open的语句,第三行的“con.Open Constr”就是对这个语句的运用,现在我们知道了,这是“无DSN方式”的应用,rs就是Recordset“数据盒子”实例名,它的参数“3,3”是“数据盒子”打开的安全模式,包括权限、读写属性等,可以参看语言手册,属性内容较复杂。
  addnew是内建方法,它使rs新增一条记录,后面几句分别从Flash界面中的“输入文本”中获取“用户名”、“邮箱”、“icq号”、“头像”、“主页”、“留言主题”及“留言内容”等信息。“trim()”函数是去除用户输入的文字两傍空格,(呵呵,这是个不错的防范措施哦),接着,rs更新数据(Update),最后整个con对象关闭,并释放资源(nothing),最后,发送给flash一个“信号”:SendFlag=1,flash根据这个“信号”
将决定播放指针跳到哪个关键帧 。
<%
ConStr="Driver=Microsoft Access Driver(*.mdb);dbq="&Server.MapPath("Db/hslk.mdb")
set co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con.Open constr
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rs.Open "select * from guestbook where 1=0",con,3,3
rs.addnew
rs("UserName")=trim(request("UserName"))
rs("email")=request("email")
rs("icq")=request("icq")
rs("face")=request("curFace")
rs("url")=request("inurl")
rs("message")=trim(request("fText"))
rs("subject")=trim(request("subject"))
rs.update
rs.close
set rs=nothing
con.close
set con=nothing
Response.Write("sendFlag="&1)
%>
  再说一遍,脚本书写习惯因人而异,ASP对象、方法运用技巧各显神通,但基本脉络把握了,读程序也就不会迷失方向, 在这段脚本中,还有二个极其重要方法,那就是“Request”及“Response”。在上一次第一辑交流中,已经就两个方法作了介绍,它是ASP与flash通讯的唯一途径!
  再说明一下,就我们现在所知,“Request”及“Response”前者是“接受”,后者是“发送”,在实际应用中内涵相当丰富,本文仅以flash与ASP之间的传递信息范围作探讨。
  在探讨之前,我认为很有必要再补充一些ASP与数据库操作方面的常见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在上例中未见到,却会经常出现在一些ASP文档中......
···>>> 一些数据处理的情况
  或许,你在某些ASP中,还看到如
set ateobject("tion")
con.Mode=2
  这样的脚本,这是connection的属性:Mode=2意思是“允许只写权限”。
  还有,Recordset的常见方法还有:Open(激活数据)、Close(关闭)、Move(移动指针)、Update(修改数据)、Addnew(增加数据)、Delete(删除数据)、Resync(与服务器数据同步更新的模式)等等。
  常见Recordset方法还有Lock,把数据锁闭,不让其他用户同时存取,以上这些方法从字面上就能知道其功能,想必不会过大地为难你吧?!
  另外,我们最常看到的还有数据库指针操作方法Bof(数据库记录头部)、Eof(尾部),它们的运用一般是这样的:
if not (rs.EOF and rs.BOF) then
......
end if
  但下面这个情况,很可能让你怀疑笔者前面说的内容:
  它是connection对象的一个方法:Execute方法通常运行一个SQL命令,从而直接产生Recordset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你将只读到connection对象的建立,却再也不到“数据盒子”喽,数据操作运用的脚本特例还有很多,再列举下去恐怕又得让我们“晕”乎起来,咱们还是看看与flash交互的两个方法。
···>>> “Request”及“Response”
  相对而言,ASP接受flash的数据比较容易理解,如上例“rs("email")=request("email")”这一句,意思是“数据盒子”rs
中的“email”字段的值=flash中动态文本变量email的值。你看到的ASP与flash结合的范例大致全用这种脚本形式。
  那么, Response方法就不那么容易了,记得我曾写过的“flash从外部文本文件接受变量值”中提到过:flash接受的变量值一定得符合MIME标准,比如这里包含3对变量:myvar1="hslk"&myvar2=count+3&myvar3="www.hslk"。各对变量用“&”连结。Response向flash传递信息时一定得符合这个格式。
  再有:
<%
Resopnse.Write("你好,老康!")
%>
  等同于:
<%=("你好,老康!")%>
  后者是你常见到的书写形式!
  另外,你肯定常见到浏览器地址栏中出现如“http%3A%2F%2Fwww%2Ehslk%2Ecom”的字符串!其实它是咱“老康蓝屋”的域名啊!这可真正的URL编码格式(URLEncode),它是由如下脚本产生的:
<%
Response.write(server.URLEncode("www.hslk"))
%>
  与此类似的还有“HTMLEncode”方法,这个在ASP程序中会经常遇到,如“Server.HTMLEncode(string)”就是使string不支持
HTML语法编码,我们常遇到留言板支持,或者不支持html语法就可以用此方法设定。
  用ASP向flash发送信息时还大量使用html标识哩,我们知道,服务器在处理ASP文档时,会“极其忠实地对待html标识”!不管
html语句出现在哪里,就是在ASP定界符“<% %>”内照样按html
处理!只有用“HTMLEncode”才能改变服务器的顽固脾气哦!
  比如,以下脚本:
<%
Response.Write "<H3 ALIGN=CENTER>沪上老康向坛友问好!</H3>"
%>
将会以3号大字在浏览器中间显示“沪上老康向坛友问好!”。如果把这个方法用上去,如写成如下:
<%
Response.Write(server.HTMLEncode("<H3 ALIGN=CENTER>沪上老康向坛友问好!</H3>"))
%>
  那么,浏览器将把html标签及文字如实在还原出来了,以上脚本朋友们可一试,以加深理解。
  事实上,在ASP中向flash发送信息时,我们常看到在信息中混用html标签,比如,“<br>”就很方便地使flash中的文本换行了,但是有一条得注意,在flash中必需把动态文本对象的“html”属性设置为“可用”,记得上次我写过flas本与html格式一文,有朋友说:这个有什么用呢?
  现在明白了?flash中的动态文本对象与ASP结合后,其实就是网页中文本域,其运用价值方兴未艾哦......
  那么,怎样向flash传递多个字段的信息呢?从上述原理可知,把各个变量相连结,或者连续发送如:
Response.Write rs("mymail")
Response.Write rs("myurl")
......
  OK,说了半天的ASP“接受”、“发送”,传递总是双方面的,那么在flash中是如何从ASP中接受或向ASP发送数据的呢?
  当然,下面就来说这个事情了,翻过去哦......
这个担当起ASP与flash数据交换任务的函数完整语法如下:
  loadVariables("url" ,level/"target"[, variables])
  我们从Flash帮助中读到以下信息:
  其中“url”是变量所处位置的绝对或相对 URL。
  “level”指定接收这些变量的级别的整数。当将变量加载到级别时,在标准模式下,“动作”面板中的该动作变成:
  “loadVariablesNum”,在专家模式下,您必须指定 loadVariablesNum 或从“动作”工具箱中选择它。
  笔者按:对于“loadVariables”和“loadVariablesNum”至今分不清楚的朋友请注意上述描述,实际上使用效果是一样的!
  “target”指向接收所加载变量的影片剪辑的目标路径。您只能指定“target”影片剪辑或level(级别)这两者之一;而不能同时指定这两者。
  “variables”是一个可选参数,指定发送变量所使用的 HTTP 方法。该参数必须是字符串 GET 或 POST。如果没有要发送的变量,则省略此参数。GET 方法将变量追加到 URL 的末尾,该方法用于发送少量变量。POST 方法在单独的 HTTP 标头中发送变量,该方法用于发送长的变量字符串。
  我们还看到如下说明:
  该函数从外部文件(例如文本文件,或由 CGI 脚本、ASP、PHP 或 Perl 脚本生成的文本)读取数据,并设置 Flash Player 级别或目标影片剪辑中变量的值。此动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