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与古希腊两种哲学思维方式.txt年轻的时候拍下许多照片,摆在客厅给别人看;等到老了,才明白照片事拍给自己看的。当大部分的人都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少部分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就是友情!Idea与古希腊两种哲学思维方式
潘卫红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北京 100872
要:Idea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蕴涵的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一种是感觉的抽象思维,另一种是理智的抽象思维。两种思维方式分别构造了两种哲学的世界:本原世界和本质世界。由此形成两种哲学传统。柏拉图的idea是一种隐喻,通过这个概念,柏拉图在两种哲学传统之间进行了沟通和转换。
关键词:idea 思维方式 感觉的抽象思维 理智的抽象思维 哲学传统
从词源上讲,idea这个词来自希腊文动词idein,后者是看的意思,idea是从这个词变化而来的一个名词,就是“所看到的”,“看到的东西”的意思,我们通常理解为形象,形状等。[1](p.459)但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其含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哲学史上把它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使用的有两位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对于前者使用的idea,大家的理解没有什么歧义,
但对于柏拉图的idea,学术界则历来纷争不断。争论主要集中在如何翻译这个概念的问题上,以陈康先生为主的学者根据词源上的考证,主张译为相,而传统译名为理念。后来汪子嵩提出这个概念原本就有感性上的特征,引起争议,中国人民大学的聂敏里就此专门做了一篇论文予以反驳。①那么,柏拉图的idea究竟有没有感性因素呢?本文试图在一种历史的视野下,从一种思维方式的角度来考察这样一个哲学概念,以期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认为idea实际上蕴涵着古希腊哲学的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不同的哲学传统由不同的两种哲学思维方式促成,其一是感觉的抽象思维,其二是理智的抽象思维。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分别在各自所继承的哲学传统及思维方式上使用这个概念,其中柏拉图的idea运用了一种隐喻,在两种哲学传统中进行了沟通。
一、idea?感觉的抽象?本原
Idea据说最早出现在荷马的著作中,原意是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形相等外形,但经过哲学家的转化,作为一个哲学的核心概念,最早出现在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460?360年)的原子论哲学中,是指一种抽象的可感性,世界的本原是原子,而原子的本质就是具有一定的形状,这就是ideaidea由此成为世界的本原。考察这一段历史,可知这样一个普通的名词最后能成为抽象的哲学概念,是有其必然性的。
我们知道,最初把哲学同神话区别开来的,是一种人类的理性思维方式,而神话始终是一种想象的产物。通过对哲学的起源与早期的发展的考察,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思维方式,乃是一种与看有关的抽象思维方式。这可以从古希腊哲学早期对世界的本原(arche)的寻中得到说明。什么是本原呢?亚里士多德说,本原是“由它而存在,最初由它而生,在最终消灭时又回归于它”的东西。[2](p.8)这个“最初”就可以告诉我们,这个本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时间上在先的东西。而从古代哲学家关于这个时间上在先的本原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古人寻的这个时间的开端,其实也就是事物的最基本的部分,或者所有事物共有的部分。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说,水是世界的本原,这个“水”就是从事物的外部的感性特征抽象而来的事物的共同成分,就是通过“看”来进行的。当然,由于古代人类活动的局限性,我们说泰勒斯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猜测,他根本无法看到更多的事物的“水”的部分,并且“潮湿”也不具有视觉的因素,但我们认为这个“水”的确是通过“看”来看到的,是实在的“水”,是“滋养的水”,是作为是事物组成部分的“水”。这正是由早期处于萌芽状态的直觉的思维方式来决定的。所以,亚里士多德在分析泰勒斯的本原时,就说到:“他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论断,也许是由于看到万物都由潮湿的东西来滋养。”[2](p.8)
把时间在先的东西与事物的基本组成联系在一起,在我们看来,正是由我们所称为看的抽
idea是什么意思英语翻译
象思维方式来决定的。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姑且称为感觉的抽象。或许在古人那里,还存在着这样一个假定,万事万物的产生都来自一个共同的元素,复杂的事物都由简单的事物所构成,如果能到事物的基本部分,就可以确知一切事物的开端,由此就构成早期哲学所追求的目标??世界的本原(arche)。但无论怎样,这种对世界本原的寻求,实际上就是通过寻事物共同的基本组成部分来进行的。所以,黑格尔说到泰勒斯时写道:“思辨的水是按照精神方式建立起来的,不是作为感觉的实在性而揭示出来的。”[3](p.184)显然,是带有黑格尔本人的片面性的。
由泰勒斯开创的这条思维方式的影响是深远的,古希腊哲学家的共同特点大致如此,比较典型的有阿那克西美尼提出“气”是万物的本原,恩培多克勒的“四根”,阿萨克那戈拉的“种子”,最后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
而其他不典型的几位哲学家虽然是另一种思维方式的开拓者,但也明显带有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下面我们还要提到)。如阿那克西曼得的“无定形”(apeiron),“但是,阿派朗终究是和水、火、土、气同一类的东西,属于亚里士多德的物质性本原。”[4](p.188)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数”在他们那里也是构成事物的本原,他们认为事物都是由点,线,面,体
等构成。“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错误恰恰就在这里”,[4](p.298)赫拉克利特的“火”,大部分哲学史家如黑格尔和文德尔班等都倾向于把它解释为动变,认为“火”是被用来隐喻世界的变化,这种变本身或者说“变”的规律logos为世界的原则(因此不被称为本原),[3](p.305-311)[7](p.54-55)但赫拉克利特的“火”的确也是世界的本原,也即组成元素,“一切转为火,火又转为一切,有如黄金换成货物,货物又换成黄金。”[5](p.21)[4](p.427-433)这些特点,在很多人看来,认为是古希腊哲学的朴素的感性直观所决定的,但准确的说应该是由我们这里所说的感觉的抽象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这种感觉的抽象“抽象”的是事物的共同的基本结构,就是一种“看”的思维方式。亚里士多德在总结早期希腊哲学时曾指出,“在那些最初进行哲学思考的人们中,大多数都认为万物的本原是以质料为eidos/idea(形式)的”,[2](p.7-8)这里的质料就是事物的基本组成部分,显然,没有感性的眼睛,没有“看”的思维方式,也就没有对质料的追求。
这种早期自然哲学的思维方式,即从“看”中抽象事物的共同的“有形”的基本的结构单位,在德谟克利特这里得到了最完美最纯粹的运用。所有史料都显示,毕达哥拉斯的“数”,阿萨克那戈拉的“种子”构成了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主要来源,在前人的基础上,德谟克利特把这种 “看”的思维方式运用到极至,他把万物的本原规定为不可分割的原子,原子作为构成世界万
物的基本单元,其根本的特性就是idea,说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就相当于说世界的本原是idea,即,世界是一种基本的具有一定“形式”的事物组成。当然,正如我们看到的,这个可“看”的原子不再是普通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但它具有的唯一特性却是idea,即可看的形式。
通过这段哲学史的回顾,可以看到,早期自然哲学的思维方式正是一种与看有关的感觉的抽象思维方式,随着这种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基本的组成部分最初还具有一定的“质”,如水的“湿”,“气”的扩散性,以及“四根”的四种基本性质等,随后就逐渐失去了一切质的性质,变得越来越纯粹化,单纯具有感觉的量的特性。不同本原的提出,正是人类在这种抽象方式上的不断进步,从而形成了古代哲学寻本原世界的自然哲学传统。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注定了它要把一种“看”的形式当作最终的本原,这就是idea。作为自然哲学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它是不可超越的。
那么,柏拉图的idea代表的是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以及什么哲学传统呢?
二、idea-?理智的抽象?本质
把柏拉图的idea与本质联系在一起上很牵强的,也是过于简单化的。这里的“本质”我们只是用于比较本原而言的。相对于看的思维方式,本质是一种由思的思维方式所思考到的东西。所谓“思”,表面上看来就是对事物的一种“质”的把握,是表达一定内容的一类事物的概念。这个东西在哲学史上也就是所谓事物之为事物的逻辑在先的东西??事物的理念(idea)。在柏拉图那里,idea既是客观存在的对象,也是心灵的产物,既是事物模仿的理想的原型,也是事物运动变化的目的。它虽然具有丰富的含义,但无非是对事物的另一种原因(相对于事物基本构成的原因)的表述,它取代的正是自然哲学的“本原”的概念,但这个本原不再是具有形相的构成事物的基本单位,也不再是凭借我们感官的眼睛可以察觉的,而是凭借我们的灵魂的眼睛??我们心灵的思维把握的事物之为一事物的idea。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也不是柏拉图发明的,依然有其历史渊源,但柏拉图是从苏格拉底出发,综合吸收这些思维成果并最终通过一个明确的概念来确定这种思维方式的。
我们知道,变化对于古希腊人来说是一个确定无疑的事实,这种变化既有对事物丰富性的感性直觉,也有对事物时空变化的理智内省,哲学家的任务就是从这种变化中寻不变的东西,或者说寻万物变化的根源。那么,当泰勒斯最早从事物的外部形态去考察事物时,阿那克西曼德也许思考了比前者更多的东西,即他也从内省的直觉去感知外部事物的
变化,他思考到这种变化的无穷性,也即变化本身,或者说是变化的形式,就把本原所具有的一切性质赋予它,“那就是:不生,不灭,不竭,不可摧毁。”[6](p51)这就是无定形(apeiron)。并且,这个“无定形”作为一切有规定事物的本原,它还可以理解为变化的动力。这两者都概括在“无定形”这个概念里。这种以内省的直觉考察事物的共同性(质)以及事物变化的根源,就构成我们通常说的人类的“思”的开端,即对事物性质的考察。所以,当黑格尔说:“真正的哲学思想从巴门尼德开始了,在这里面可以看见哲学被提高到思想的高度。”[3](p.267)我们认为,他可能忽略了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形”。
据有关历史记载,毕达哥拉斯曾经听过阿那克西曼德的讲演,塞诺芬尼则被认为作过他的学生。[4](p.248,533)这样,在阿那克西曼德以后,这种思维方式的发展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显然,在思维方式上,这几个人是完全可以联系起来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把阿那克西曼德意识到、但尚为规定的东西理解为“数”,这个“数”作为一种数量关系,乃是事物普遍存在的量的“质”。所以通常我们只说它是事物的量的特征,是很片面的,它正是由一种思的或理智的抽象思维方式下抽象出来的。“本质被描述成非感性的东西,于是一种与感性,与旧的观念完全不同的东西被提升和说成本体和真实的存在。”[3](p.218)
赫拉克利特提出logos,作为事物变化的原则,也是这种思维的结果,在他这里,本原和原则已经严格地被区分开了,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两个:火及logos。(赫拉克利特一直声称自己没有老师,可能建立在这个logos的自信上,但这个概念与他的几个前辈具有一种逻辑的联系)。作为本原的“火”,是事物的组成部分,而作为原则的logos,则是对事物变化的规律的认识,相对于阿那克西曼德的变化的“无定形”来说,事物的变化是“有定的”,这就是logos
塞诺芬尼把这种不变的永恒的东西叫“一”,这个“一”乃是“统一的”意思,这是对万物所具有的共同的性质的一种抽象,但没有也无法具体说明这种性质是什么?从而只是一种朴素的没有根据的思。巴门尼德是他的学生,又把它改造为“存在”(to on),巴门尼德第一次通过一种逻辑论证(利用希腊语言的特点),证明了“存在”的存在,正是论证使“存在”作为思的对象具有说服力,并成为哲学之思的第一个被接受的概念。
我们知道,柏拉图曾经到过埃及,他通过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后代门人了解到这种思想,也一定熟悉这种思维方式。巴门尼德则是柏拉图一直“保持极大的敬意”的哲学家,“更重要的是柏拉图提出的‘相’和巴门尼德所讲的‘存在’基本上是一样的”。[7](p.666)所以,这种思维方
式以及这些思想成就构成了柏拉图的idea的基础,但柏拉图是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那里最早和直接获得这种启发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