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技术
面向对象技术强调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面向客观世界或问题域中的事物,采用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普遍运用的思维方法,直观、自然地描述客观世界中的有关事物。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
1.抽象性
把众多的事物进行归纳、分类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经常采用的思维方法,物以类聚,人以分就是分类的意思,分类所依据的原则是抽象。抽象(java面向对象的特征有哪些方面Abstract)就是忽略事物中与当前目标无关的非本质特征,更充分地注意与当前目标有关的本质特征。从而出事物的共性,并把具有共性的事物划为一类,得到一个抽象的概念。例如,在设计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考察学生张华这个对象时,就只关心他的班级、学号、成绩等,而忽略他的身高、体重等信息。因此,抽象性是对事物的抽象概括描述,实现了客观世界向计算机世界的转化。将客观事物抽象成对象及类是比较难的过程,也是面向对象方法的第一步。
2.封装性
封装(Encapsulation)就是把对象的属性和行为结合成一个独立的单位,并尽可能隐蔽对象的内部细节。封装有两个含义:一是把对象的全部属性和行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独立单位。对象的属性值(除了公有的属性值)只能由这个对象的行为来读取和修改;二是尽可能隐蔽对象的内部细节,对外形成一道屏障,与外部的联系只能通过外部接口实现。
封装的结果使对象以外的部分不能随意存取对象的内部属性,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外部错误对它的影响,大大减小了查错和排错的难度。另一方面,当对象内部进行修改时,由于它只通过少量的外部接口对外提供服务,因此同样减小了内部的修改对外部的影响。封装机制将对象的使用者与设计者分开,使用者不必知道对象行为实现的细节,只需要用设计者提供的外部接口让对象去做。封装的结果实际上隐蔽了复杂性,并提供了代码重用性,从而降低了软件开发的难度。
3.继承性
继承(Inheritance)是一种联结类与类的层次模型。继承性是指特殊类的对象拥有其一般类的属性和行为。继承意味着自动地拥有,即特殊类中不必重新定义已在一般类中定义过
的属性和行为,而它却自动地、隐含地拥有其一般类的属性与行为。继承允许和鼓励类的重用,提供了一种明确表述共性的方法。一个特殊类既有自己新定义的属性和行为,又有继承下来的属性和行为。尽管继承下来的属性和行为是隐式的,但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实际效果上,都是这个类的属性和行为。当这个特殊类又被它更下层的特殊类继承时,它继承来的和自己定义的属性和行为又被下一层的特殊类继承下去。因此,继承是传递的,体现了大自然中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继承性实现了软件模块的可重用性、独立性,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同时使软件易于维护和修改。由此可见,继承是对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通过类的继承,能够实现对问题的深入抽象描述,反映出人类认识问题的发展过程。
4.多态性
多态性(Polymorphism)是指类中同一函数名对应多个具有相似功能的不同函数,可以使用相同的调用方式来调用这些具有不同功能的同名函数。
继承性和多态性的结合,可以生成一系列虽类似但独一无二的对象。由于继承性,这些对
象共享许多相似的特征;由于多态性,针对相同的消息,不同对象可以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实现特性化的设计。
面向对象技术使软件的开发超越了过程式编程,而进入了简化应用程序开发的可重用编程世界。不象旧的编程方式,当程序的体积增长时,程序维护和调试并不变得更复杂。对象技术在两个级别发挥作用:
在数据级别,对象技术可以集成一个机构中的许多不同类型的信息,过去的信息已经不再兼容了。
在程序开发级别,对象技术提供模块化程序构造,这时,程序员在现有对象的基础之上进行开发。对象可以被其他对象再使用,以利用它们的过程,从而消除了当再次需要它们的时候,必须每次都重写这些代码。
由于无需改变或分解整个系统,所以再设计或扩展系统是很容易的。实际上,是放弃或修改这些模块,并且增加新的模块以提供增强的功能。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OOADObject Orient Analysis & Design,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是现代软件企业广为采用的一项有效技术。OOAD方法要求在设计中要映射现实世界中指定问题域中的对象和实体,例如:顾客、汽车和销售人员等。这就需要设计要尽可能地接近现实世界,即以最自然的方式表述实体。所以面向对象技术的优点即为能够构建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问题模型,并保持他们的结构、关系和行为为模式。
目前众多的软件项目有什么样的问题呢?早些时候上ERP的企业在企业发展的时候发现原有的ERP系统需要改进,可是要改进或者是更改现有的ERP系统,唯一的方法就是重新开发一个ERP系统。这对于企业来说是笔不小的支出。此时,落后的信息系统就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呢?主要的因素是传统的系统分析是在假定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样可以把企业的资源配置到最优的程度。可是在现代瞬息万变的社会,一个企业固守旧有模式,势必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既然企业的需求是变化的、不稳定的,那么以变化的需求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信息系统当然也就不稳定了。这时候,有个问题就产生了,前面我们已经说过,需求是项目的根本,既然需求都是不稳定的,那么何以建立起稳定的企业信息系统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比较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的差别,传统的面向过程的开发方法在前20年大行其道,为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之所以称为面向过程,是因为开发的焦点集中于过程,开发者集中于以函数为核心的过程,例如前些年很多人试图编写一些通用转账函数来满足银行的需求。面向过程的开发语言包括:CobolPascalCC的变形语言。面向对象的概念是在近10年才进入中国的,而它的思想至今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得到普及。简单的说,面向对象就是面向世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对象,因此面向对象是很自然的思想,是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的。面向对象的语言包括了SmalltalkC++Java,还有Object Pascal,以及刚刚诞生的C#
需求是不稳定的,那么需求之中是不是没有稳定的东西呢?有的,就是对象。世界都是由对象组成的,而对象都是持久的,例如动物、植物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虽然对象也在变化,动物,植物也在不断的进化。但对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存在,动植物的存 在时间肯定比任何一家企业长久。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的精髓就是从企业的不稳定需求中分析出企业的稳定对象,以企业对象为基础来组织需求、构架系统。这样得 出的系统就会比传统的系统要稳定得多,因为企业的模式一旦变化,只需要将稳定的企业对象重新组织就行了。这种开发的方法就被称为OOADObject Orient Analysis & Design 面向对象的分析和
设计),而分析出的企业对象就被称为Common Business Object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面向对象编程(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OOP,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一种计算机编程架构。OOP 的一条基本原则是计算机程序是由单个能够起到子程序作用的单元或对象组合而成。OOP 达到了软件工程的三个主要目标:重用性、灵活性和扩展性。为了实现整体运算,每个对象都能够接收信息、处理数据和向其它对象发送信息。
理论历史
1967年挪威计算中心的Kisten NygaardOle Johan Dahl开发了Simula67语言,它提供了比子程序更高一级的抽象和封装,引入了数据抽象和类的概念,它被认为是第一个面向对象语言。
20世纪70年代初,Palo Alto研究中心的Alan Kay所在的研究小组开发出Smalltalk语言,之后又开发出Smalltalk-80Smalltalk-80被认为是最纯正的面向对象语言,它对后来出现的面向对象语言,如Object-CC++SelfEiffl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面向对象语言的出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也就应运而生且得到迅速发展。之后,面向对象不断向其他阶段渗透,1980 Grady Booch提出了面向对象设计的概念,之后面向对象分析开始。1985年,第一个商用面向对象数据库问世。1990年以来,面向对象 分析、测试、度量和管理等研究都得到长足发展。
基本概念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概念主要包括:对象、类、数据抽象、继承、动态绑定、数据封装、多态性、消息 传递。通过这些概念面向对象的思想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1)对象
对象是运行期的基本实体,它是一个封装了数据和操作这些数据的代码的逻辑实体。
2)类
类是具有相同类型的对象的抽象。一个对象所包含的所有数据和代码可以通过类来构造。
3)封装
封装是将数据和代码捆绑到一起,避免了外界的干扰和不确定性。对象的某些数据和代码可以是私有的,不能被外界访问,以此实现对数据和代码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
4)继承
继承是让某个类型的对象获得另一个类型的对象的特征。通过继承可以实现代码的重用:从已存在的类派生出的一个新类将自动具有原来那个类的特性,同时,它还可以拥有自己的新特性。
5)多态
多态是指不同事物具有不同表现形式的能力。多态机制使具有不同内部结构的对象可以共享相同的外部接口,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代码的复杂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