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卷第07期一线视点
从疫情公共卫生事件看新闻出版泄密与保密
武薇
(金城出版社《保密工作》杂志编辑部,北京100102)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在此类事件中,公众出于对 未知的恐惧和自我保护,极度渴求与事件相关的各类信息,新闻出版机构及新媒体形态在内的各类传播渠 道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鉴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性,新闻出版机构及从业人员在履行传播职能 时,须注意保护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及公众个人隐私,避免因泄密造成危害,引发不良后果与反应。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新闻出版;泄密与保密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1 ) 07-0155-02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我国疫情防控体制 机制的整体考验,又是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一
个契机,也是新闻出版机构公共传播能力的一次展现。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各地区各机构相互配合,迅速拧 成一股绳。在全国上下合力阻击疫情蔓延的过程中,相 关信息的传输共享就成为了关键,一方面,公众出于对 未知的恐惧和自我保护,极度渴求与事件相关的各类信 息,新闻出版机构及新媒体形态在内的各类传播渠道就 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有关患者个人信 息、政府机构正在讨论中的工作方案等泄露的案例通报 不绝于耳,频频引发次生舆情,给本就紧绷的民众神经 平添了不少压力,甚至令决策政令的施行造成被动。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版报道特点
时效性明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发突然,对生 产生活影响极大,甚至可能危及民众生命安全。人们对 信息的渴求会在较短时间内集中爆发,在新媒体和数 字出版语境下,有关热点事件的消息纷至沓来、层出不 穷。据百度指数显示,在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曝出新 冠肺炎疫情后,网民以“北京疫情”为关键词的搜索在6天内就从日均1.3万次上升到57. 6万次,且持续保持高 位(图1)。从媒体指数来看,各类新闻出版机构的报道 中,与“北京疫情”相关的文章数量也与搜索热度高度 重合(图2)。
专业性较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因涉及医疗 卫生领域,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公众、医务人 员和政府工作人员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鸿沟。新闻出 版报道的目的就是为了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引导舆 论,从而弥合鸿沟,这就需要参与出版报道的编辑记者 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与科学精神,甚至
北京疫情最新数据特定领域的知 识背景,通过出版报道让权威专家发声、让翔实数据说 话,有力疏导大众情绪、提振社会信心。
社会影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民众日常生活 息息相关,舆论天然是根敏感的磁针,每个行动都极易 触发指针的晃动,相关出版报道必须慎之又慎,任何一 项内容的输出,都有可能引发舆论场的震荡。如2020年 3月15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因某些原因没有在 当天更新新冠肺炎疫情数据,造成民众的广泛猜测。然 而同一时间,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对包括不列颠哥伦比
作者简介:武薇,女,汉族,山东临邑人。研究方向:新闻出版与保密管理。
155
一线视点h第4卷第07期
亚省在内的全国最新疫情死亡数据进行了刊载,导致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数据“被公布”,虽然事发后数据又 第一时间被删除,但依然让相关政府部门的操作与公 信力受到诟病与质疑。
二、 新闻出版机构泄密的情形与危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版报道兼具重大性、贴近 性、时新性,如果三审环节保密意识不强、“守门”不力,一旦出现失泄密缺口,不但难以弥补,还会引发破窗效 应等连锁反应,危害和影响不可预计。
威胁国家安全利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逆全 球化、民粹主义、贸易摩擦泛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己 跳出单纯的医疗卫生领域,确诊人数、病毒来源、疫苗 研发等也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不久前,国外网络安全 机构曝出某邻国黑客组织就对我国发起APT(高级可持 续性威胁)攻击,企图入侵应急管理部门和武汉市政府 网络,窃取疫情信息。在当下这一特殊时期,如果新闻 出版把关不严,很可能被个别国家政客利用,将其作为 恶意中伤的工具,将病毒标签化,不断冲击我国安全发 展的外部环境,给国家安全造成极大被动与威胁。
损害社会稳定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 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
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是对各条战线的一次大考,如果 敏感信息或数据泄露,无疑会给政府危机处理带来负 面效应,甚至折损其权威性与号召力。如2020年4月16 曰晚,新加坡卫生部正式发文公布当天新增新冠肺炎 确诊病例728例,比前一天高出六成。但在官方数据公 布前,相关信息己经泄露,至少7家媒体抢先进行了报 道,引起广泛热议和转发,造成了社会恐慌。
侵害公民个人权益。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民众 个体掌握的信息是局部的、碎片化的,这意味着在拟态 环境中挣扎的新闻出版机构面临更大的传播压力。一 些新闻出版工作者利用天然的优势,能第一时间从有 关部门获得确诊、疑似患者信息,甚至其行动轨迹等,如果新闻出版机构只顾争时效、博眼球、赚流量,不经 三审严格把关,违规泄露疫情排查信息和返乡人员信 息,偷拍并传播感染者病程信息,以及未经批准擅自发 布政府相关工作讨论方案等,不但后果难以弥补,还会 引发人身伤害、网络暴力等行为,放大对公民个人权益 和有关部门防疫工作的困扰与危害。
三、 新闻出版机构严防泄密的措施建议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出版报道和保守秘密从来不 是一对矛盾体,保密并不是限制信息公开,而是要求新 闻出版机构和从业人员更加明确原则和底线,在新闻出 版报道中,无论从营造“点”的精彩,还是追求“面”的严 整上,都合理把握时度效,准确、及时、恰当地回应舆论 关切和众诉求。为此,新闻出版机构须注意以下几点。
健全出版报道保密审查机制。一方面可建立保密 自审制度。编辑记者要对拟发布的内容全面查证,准确 鉴别信息来源,坚持将保密审查融入三审环节,编辑、编审、总编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避免出版报道中触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一旦发现 坚决停发,严格把关。另一方面可建立保密送审制度。在三审环节不能判定出版报道内容是否涉密的情况下,可提请保密工作机构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查,依 然不能判定的,可报请省级以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进 行密级鉴定,确定涉密的坚决不能发布出版,如确需发 布,也要征得相关部门同意,进行脱密处理。
加强编辑记者保密教育。敬畏是自律的开端,也 是行为的界限,新闻出版从业人员要不断加强保密法、《新闻出版保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形成懂法守 法用法的行业风气,自觉规范言行,并注重日常保密技 能的提升。对此,可由新闻出版单位定期组织保密知识 和常识教育,与新闻出版业务紧密结合,促使编辑记者 进一步明晰“密”与“非密”的界限,做到应知应会。同时 通过行业领域内相关保密警示教育案例,通过以案为 鉴、以案明纪,让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直抵内心。
建立完善激励与惩戒制度。一是注重正面激励引 导。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对自觉遵守保 密纪律、始终捍卫执业操守的新闻出版工作者定期评优 评选,树立行业标杆,引导全体从业者行动起来,珍惜职 业形象与荣誉。二是加强行业自律。发挥新闻出版行业 道德委员会职能,通过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工 作机制,对泄露工作秘密、内部消息等尚未达到违法行 为的违规执业行为组织行业内查处,对典型案例进行通 报和评议,形成长效机制。三是落实惩处力度。刑法、保 密法、《新
闻出版保密规定》等法律法规己就新闻出版报 道泄密的惩处订立了较为明确的标准,也建立了相应的 查处程序。当前打击新闻出版报道泄密,症结并不在于 法规制度,而是执行力度。对于己碰触底线的泄密事件,应站在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角度,对泄密者严格“用 典”,而不仅仅是“家法伺候”“下不为例”。
四、结语
眼下,我们己然进入大数据时代,其中关键的问 题之一即如何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以提升社会治 理效能。然而作为一枚硬币的两面,站在新闻出版机构 的角度来看,数据的利用率越高,其暴露的风险也就越 高。面对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在不影响数据 流通、发挥交互价值的同时,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无害性,也体现着特殊时期新闻出版机构的价 值坚守。而对于具体的新闻出版机构从业者而言,必须 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强烈的自律意识,除了保持对新 闻和问题的敏锐嗅觉外,还要对事件特别是热点事件 保持一份冷静的头脑,才不至于消解个人思考与判断 的能力。特别是在信息公开与保密界限的把握中,须综 合衡量新闻传播的“时、度、效”,设立相应工作机制,明确三审三校过程中的审查程序和岗位人员责任,以确 保发布的信息都经过充分的求证和把关,有效保障了 传播空间的清朗和高效运行。
注释:
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 011年1月8日修订.
② 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部署会议上的讲话,2020年2月23曰.
15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