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医药2020年11月第27卷第31期•封面报道窑后疫情时代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而临新挑战—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
文图/《中国当代医药》主笔潘锋精神疾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
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来自世界卫生
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10亿
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的困扰,精神
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及全社会都带
来了沉重的负担。新冠肺炎疫情的
暴发更是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
了诸多负面影响,有调查显示,疫
情期间中国人心理健康问题发
生率高达30%。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
六医院院长、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
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陆林教授,在10月9日举行的创新守护•美丽心灵'2020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上,应邀做了题为“疫后精神卫生事业挑战与机遇”的主题演讲。陆林院士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伊始,精神障碍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且越来越多的人由于健康问题、居家隔离、社交距离等因素而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疫情给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要结合此次疫情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公共精神卫生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我国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疫情引发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陆林院士说,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目前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已超千万,死亡超过10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评估认为,在新冠肺炎疫苗问世后新冠肺炎可能需要1耀2年的时间才能趋于缓解或控制,但新冠肺炎对人类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可能在1~2年内消退,至少要延续10耀20年。2019年《柳叶刀》杂志刊文指出,冲突环境下心理障碍的发病率将显著升高,从而产生更大的疾病负担。突如其
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严重威胁人
民众的身体健康,也对人们的心
理健康造成巨大影响。3月10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疫情防
控工作时强调,“要加强心理疏导
和心理干预”“动员各方面力量全
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联合国秘
书长古特雷斯多次呼吁全球关注
新冠肺炎导致的心理痛苦。世界
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出,“精
神卫生必须被视为我们应对疫情
大流行并从中复苏的核心要素,这
是各国政府和民间社会在整个联
北京疫情最新数据合国系统支持下肩负的集体责任。
对人们的情感健康掉以轻心,将会
造成长期的社会和经济代价。”
陆林院士说,新冠肺炎疫情对
大众来说是一个应激事件,人们可
能会因此出现抑郁、焦虑、恐惧、失
眠等各种生理或心理应激反应,疫
情对公众精神心理健康造成了诸
多负面影响。一项今年2~3月对
50000多名居民的线上调查发现
疫情期间大众精神心理问题突出,
其中27.9%的被调查者有抑郁,
31.6%的有焦虑,29.2%的存在失
眠,24.4%的有急性应激症状。疫
情期间抑郁症发病率接近30%,
这部分人有些是可以康复的,有
些可能会转变为重型抑郁症遥
陆林院士介绍说,新冠肺炎易
感人包括新冠肺炎患者及家属、
医务人员等一线工作者及家属、隔
离人和延迟复工者等。新冠肺炎
患者不仅遭受着躯体的痛苦,同时
还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对死亡的恐
惧,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初步研究
显示新冠肺炎患者抑郁、焦虑、失
眠和急性应激症状发生率分别达
到75%、71%、68%和71%。目前新
冠肺炎发生不到一年,全球还没有
长期的观察数据,但从2003年的
SARS幸存者精神心理问题研究
中仍可以得到一些启示遥虽然
SARS当年感染人数较少,但却对
感染者的精神心理造成了很大的
持续影响。SARS患者出院后3个
月焦虑、抑郁占比分别达到
17.5%、11.1%,出院30个月后焦
虑、抑郁者占比分别上升到
46.6%、21%。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感
染人数众多,影响面更大,无疑对
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影响也会更
大并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尽管感
染者及其家属已经治愈新冠肺炎,
但仍有许多人不能从痛苦和悲伤
中走出来,很多人不能正常工作甚
至由于严重抑郁而自杀。此外,汶
川地震一年后,丧亲幸存者中哀伤
症发生率达到71.1%,丧亲的人们
在长期痛苦中不能恢复,丧亲成年
人延长哀伤障碍的患病率达到
9.8%遥截至2020年10月8日新
冠肺炎已造成全球1059874人
死亡,他们亲属的痛苦是一个值得
关注的问题。
陆林院士说,疫情期间医务人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7No.31November2020
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