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中国乃至世界肆虐蔓延,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不确定性。但与此同时,为应对疫情给生产生活造成的各方面不便,云端迁移步伐加快,各类云应用转危机为契机。疫情的出现推动了在线需求的快速增长,助推了数字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造成了不可逆的改变。时下后疫情时代,人们从线下场景转向线上场景的生产生活方式得以延续,“在云端”成为了新常态,无论是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还是生活的改变都在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快步前行。云计算行业应当充分利用在线需求红利,积极解决现有问题,从而把握机遇,在变局中谋求新机。
一、疫情催生云计算“新常态”
疫情之下,足不出户的“宅经济”,打开了“云经济”的发展窗口。在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的同时,云计算结合多种技术及时响应人们的线上需求,实现各类应用部署云端以搭建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云计算在各维度、各行业积极迎合疫情变化与社会需求,在全领域内表现出新活力、新常态。
疫情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改变体现在个体、组织及社会三个层面。云计算精准定位各个层面的潜在需求并快速响应。在个体层面,疫情使得人们外出活动受限,线上消费与沟通需求激增,云服务积极响应个体生活需求。疫情首先提高了人们的医疗卫生意识,“云医疗”在强大助推力下成为广泛关注的新兴行业。疫情的高传染性促使人们减少与外界的交互接触,自助或在线办理业务、无接触物流和配送等无接触式服务成为人们更为偏好的服务形式,新的用户习惯逐渐养成。疫情导致人们面对面交流减少,便捷的线上交流方式因此备受推崇,沟通
习惯也因此发生改变。在人们的消费习惯方面,线上消
后疫情时代的云计算发展新机1
王青春a 黄启洋a 吕衎a 马戈a 朱国伟a 顾维玺a 刘肸文b 许晓菲b (a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北京市 100102;b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 100872)
摘 要:新冠疫情为社会发展带来冲击,同时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诸多不可逆的改变。为应对危机,企业和组织加速上云,“在云端”成为新常态。在“云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云计算行业也面临诸多挑战,行业定位问题、数据安全问题以及发展失衡问题等亟需解决。云计算行业应积极解决现存问题,成为更基础、更可靠、更有力、更有温度的云服务。
关键词:疫情 云计算 新常态 发展路径
1王青春与黄启洋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顾维玺为本文通讯作者,:*********************
-70-
费进一步普及、下沉,已不再是年轻人的消费方式偏好。在疫情爆发至今一年左右的时间内,人们从曾经的冷眼看云、置身事外,到现在生活与云息息相关后的置身云中,甚至形成线上依恋。云服务在潜移默化中已经与个体生活紧密结合,成为个体生活中不可剥离的工具手段。
在组织层面,疫情使得原有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协同存在困难,上云协同成为必然趋势。对企业而言,疫情加速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云平台的构建与应用加速进行;另一方面视频会议、在线协作等远程办公方式成为新常态,“云办公”行业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疫情期间,企业在线上服务方面不断提质增量,单一的线下服务已经成为过去式。对于生产制造业而言,云计算技术为其提供了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基础,智慧工厂与智能生产加速升级。进一步,各行业、产业智能化需求增强,无接触式服务成为新常态,数字化转型成为新的标杆,全行业变革正在进行。同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1]的出炉,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设定了严格的时间表,推动了全社会的数字化进程。对政府而言,疫情的突发对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要求政府做出更为即时、准确、高效的响应,并在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进行同步、协同治理。例如,城市大脑就是以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为基础设施的城市智能中枢,利用丰富的城市数据资源,对城市进行全局的即时分析[2]。城市大脑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共享与处理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城市治理的数据共享;通过全局实时分析,实现城市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3]。疫情为城市管理设定考题,凸显了城市大脑的重要性,推动了城市大脑的建设。城市大脑用城市的数据资源有效调配公共资源,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提升城市响应公共事件的能力,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层面,疫情使得社会各区域各行业都受到大范围波及,云服务也随之拓展下沉。随着互联网与云服务的普及,云服务成功下沉到欠发达地区,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以电商扶贫为代表的农村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三农”发展新动能。疫情虽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损失,但在全社会的积极应对下,也推动了云服务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疫情是这些变化的催化剂,在疫情之前,这些产品、应用或服务有的已经存在、有的尚未出现。云计算与云服务直面疫情带来的挑战,在此过程中满足了可靠、虚拟、及时、大规模等需要。因此云计算将挑战转化为机
遇,在此过程中发展新形式、培育新习惯。云计算从伊始的专业化、小范围应用,逐渐走向社会全行业的各个角落,行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这些不可逆的“云”变化让社会进入全新的“云时代”。人们已然置身“云”中,这些“新变化”也成为了“新常态”。
二、云计算“新常态”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云计算转入“新常态”的同时,云计算行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亟需应对。在后疫情时代,云计算广泛普及应用、云服务触及社会各角落。但正是在“云经济”繁荣之时,更应关注云计算行业发展的潜在问题,从而使这场“云”繁荣走的更远。云计算“新常态”下的待解决问题可归结为行业定位问题、数据安全问题以及发展失衡问题三个维度。
第一,云计算应当成为怎样的技术,云计算行业在产业链中有怎样的角和使命,是云计算需要回答的行业定位问题。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技术和方法,能够将巨大的系统池链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种互联网技术服务。在云计算“新常态”的发展之下,云计算不应仅被定义为提供各类云端服务与组件的软硬一体化技术资源平台,而更应当被定义为一种基础性的技术载体。回望云计算兴起前,大多数企业均采用硬件自行采购和数据中心机房租用的互联网技术基础设施构建方式,服务器、带宽、网络配置、虚拟化等底层诸多事项均需要专业人士负责,故其反应调整周期较长。云计算到来之后,需求方能够通过云平台自助搭建应用所需的软硬件环境,效率得以大幅提高。展望未来高速发展,云计算将更多被视为一种基础设施,结合前沿技术,深入到各产业各领域的应用实践中,使云计算这一技术更加无感透明,进而实现其用户在感知到云计算存在之前就已然实现效用最大化。反观时下云计算行业中,对云计算管道化、透明化的角认知尚不明确,对技术的感知仍然需要行业各环节进一步共同明晰,统一行业内对云计算角使命的定位。
第二,数据安全问题成为行业发展的极大痛点,在倡导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大背景下,云计算亟需保障其数据的安全可靠性。疫情之下,云计算市场规模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迅速扩张,用户激增对云计算的安全问题提出挑战,积极解决数据安全问题对于云计算行业继续发展是极为迫切的。从使用者视角而言,受疫情影响,政府部门、公共机构、各领域企业等都加入到云计算的应用队列,组织向云迁移端成为了必然趋势。然而,数据安全保护问题极为严峻,当前云计算行业在维护数据
-
71-
私密性上仍然有较大技术缺口。从技术视角而言,在云计算成为社会发展趋势的同时,攻击技术也在快速变化。相比于传统家用或企业网络,针对于云这一攻击形态的攻击路径增加,表明面向云的攻击技术变得多样复杂,进一步揭示了完善云安全的必要性。只有充分保障用户数据的私密性和安全性,才能够给使用者以安全感与信心,从根本上保持用户粘性,避免由于安全问题导致严重的用户流失。故在后疫情时代的云计算市场中,由于现存数据本身特性以及攻击技术路径增加,数据保密性与安全性无疑是最大课题与发力点,也是决定云计算行业是否能够在未来持续焕发活力的关键因素。
第三,云计算的不同应用领域存在发展失衡问题。尽管如今云计算已经广泛深入各行业,但在不同产业之间的发展尚不平衡。根据麦肯锡数据[4],ICT、媒体与金融产业的数字化水平最高;资本密集型行业其次,其中主要以高端制造、油气、化工与制药企业为代表;政府相关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主要以政府、公用事业单位、教育机构为代表;面向消费者的行业数字化水平较低,其中主要以娱乐休闲、零售贸易企业为代表;本地化与碎片化行业的数字化水平最低,其中主要以农业与狩猎、酒店服务、建筑等产业为代表。故此,云计算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在各个产业中的表现存在差异,且ICT、媒体与金融产业与本地化、碎片化行业的云应用程度差距较大。云计算在第一、二产业仍然存在较为充裕的发展空间,应积极在传统行业发力以改善云计算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发展失衡问题。
尽管疫情之下云计算进入发展快速道、表现出“新常态”,但是其行业定位问题、数据安全问题以及发展失衡问题不容忽视,明晰和解决上述将有助于云计算行业的进一步高速、高质量发展。
三、云计算未来发展路径
云计算行业快速发展,缩短了产业变革周期。疫情危机催生发展契机,云计算行业需要积极应对上述“新常态”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各方共同参与、协同发力,同步优化云计算内核技术与行业结构。
1、积极与其他前沿技术相结合,进一步发展云计算技术产业,成为更为基础性的云服务
云计算未来将成为一种管道化、无感化的技术,应当积极与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相结合,创造协同价值。由于云计算本身定位的限制,仅依靠其自身技术优势难以在应用场景中创造巨大价值,故应积极将云计算与其他前沿技术相融合使其以基础性角来最大化产业价值。
云计算应积极与5G相结合。由于5G具有大流量、低时延、广连接的特性,其能够进一步赋能云计算。5G 上量使得4G能够顺利切换至5G,为云计算带来流量的大幅增长[5];5G网络提速加快云计算数据传输速度;5G网络的高并发低延迟使得云服务场景更加多样、形式更加灵活。
云计算应积极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进一步优化云计算的算力结构。人工智能可通过机器学习大幅提高云计算的计算效率,改善原有算力结构;人工智能也可以通过神经网络等加强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挖
掘,提高数据分析效率,从而最大化解读云中大数据的商业价值。
2、积极解决快速发展暴露的安全问题,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大背景下,成为更为安全可靠的云服务 由于云计算主要覆盖的政务、金融、交通、电信等行业数据具有广泛性和私密性的特征,一旦发生数据泄露则会带来巨大影响,故云安全始终为云计算行业的首要问题。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6],2018年中国云安全市场规模达37.76亿元,同比增长45%;2019年达56.1亿元,同比增长近五成;预计2021年我国云安全市场规模可超过100亿元。以上数据表明我国云计算行业对云安全的重视程度。
国家政策方面,政府可加大政策出台力度,以鼓励和支持云计算行业云安全的发展,例如2019年的《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7]等。将数据网络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能够使数据安全成为国家安全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利好能够向云计算行业传递国家重视数据安全问题的正向信号,促使企业积极进行网络安全合规建设。
技术研发方面,企业可以加大对于云原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从云计算应用的研发、落地、交付和运营环节中加大数据安全性的保障。企业可通过增加云原生技术的研发开支、引进该技术人才、设置严格考核标准、加大激励措施等方式,加速解决数据安全问题,减少数据安全隐患。
3、积极关注传统产业,进一步赋能数字化水平较低的产业,成为助推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时更有力的云服务
云计算应加大对传统行业应用的重视程度,平衡各产业发展水平,以实现全产业数字化转型。伴随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与信息技术的日益更新,云计算已逐步在各行业各领域崭露头角,展现出丰富多样的应用
-72-
场景,但云计算在不同产业中表现出了不同的生机活力。由于目前云计算主要在高新企业中应用较成熟,在传统产业中运用较少。在下一发展阶段中,云计算可以考虑注重在传统产业中发力,突破产业场景的局限,以丰富的应用形式投入到基础生产当中。例如,在农业生产当中,可通过云计算与传感器、人工智能等相融合,记录农作物的实时数据,实现农田上的精细化生产。通过农作物与环境数据的学习、分析等,以及与云端现存历史数据的比对后,可为农场工作者提供最佳农业生产策略。
云计算赋能传统产业的关键在于把握好传统产业的自身特征与需求,充分挖掘传统产业各环节的特点,实现云服务的精准投放,最大化云服务在传统产业发展中的正向作用,从而助力我国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4、秉承科技向善,积极迎合后疫情时代不可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成为更有温度的云服务 云计算行业上下游各环节应始终秉持科技向善的根本理念,打造具有人文关怀有温度的云服务。云计算作为前沿基础性技术,其价值不仅在于与其他技术协同提供高效服务,更应积极挖掘定位用户需求并
秉承人本关怀原则满足用户期待,使云计算不仅停留在一种抽象冰冷的技术手段,而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生产上,自动化与平台化成为云计算的发力重点,云计算响应速度将得到大幅提高。工业领域中,可积极发展有温度的云管理平台,最大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如招采平台、生产一体化数据平台等。农业领域中,可积极发展有温度的云监控平台,降低人工成本,如养殖场的云监控与云识别。在生活上,云计算应进一步加强情境化程度,使无接触式服务成为云计算的发力重点。例如,云计算可通过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尽可能多的满足消费者需求,使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如线上健身、舞蹈教学等。云服务中也可以考虑融入人文关怀元素,向消费者传递云服务的温度和温情,如线上问诊服务中加入人工智能机器人对消费者进行关怀问询等。科技向善是一种实践理念[8],云计算应秉持这一理念,让建立一个普遍、普惠和普世的数字社会成为云计算行业发展的更高目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社会发展带来了冲击,同时也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诸多不可逆的改变。在这样的大变局下,“云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在云端”成为了人们习惯的新常态。危机为云计算行业带来发展契机,也形成了诸多挑战。时下后疫情时代,云计算行业应当积极解决现存问题,抓住时代机遇高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
参考文献
[1]央广网.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树立清晰目标 明确改革路径[DB/OL].financer. cn/gundong/20201229/t20201229_525377284. shtml.2020.12.29.
[2]海通证券.信息服务行业:从阿里云到城市大脑看新基建的未来[R].2020.5.13.
[3]本清松,彭小兵.人工智能应用嵌入政府治理:实践、机制与风险架构——以杭州城市大脑为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0(03):29-42+125.
[4]麦肯锡.数字时代的中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经济[R].2017年12月.
北京疫情最新数据[5]华金证券.通信行业:拥抱“5G+云”新基建[R].2020.7.1.
[6]渤海证券.计算机行业专题报告:云计算快速落地,云安全发展可期[R].2020.2.20,
[7]贺海,刘海峰,成金爱.云计算平台安全能力评估体系和评估指标研究[J].信息安全研究,2020,6(11):990-995.
[8]腾讯研究院.千里之行•科技向善白皮书 2020[R].2020.1.14.
作者简介:
王青春: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智能化研究所助理工程师;
黄启洋: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智能化研究所工程师;
吕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智能化研究所助理工程师;
马戈: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智能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朱国伟: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智能化研究所助理工程师;
顾维玺: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智能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刘肸文: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本科生;
许晓菲: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本科生。
-7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