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点评
2021年05月12日医药生物
七人普数据发布,老龄化加速而至,医疗康复养老前景广阔
事件:
国新办举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发布会。根据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我国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人普),主要目的为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为完善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
重点内容解析:
1、我国总人口14.1亿人,增速有所放缓。2010-2020年平均增长率0.53%,相比2000-2010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持续下降、人们生育时间的推迟以及生育养育成本的提高等因素共同导致出生人口规模有所收紧。从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看,今后的人口增速或将继续放缓,我国人口今后或将达到峰值,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或将保持在14亿人以上。
2、人口老龄化加速而至,趋势或将持续。1)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2)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2010-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5.44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4.63个百分点,与上个十年相比上升幅度分别提高2.51和2.72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重要趋势(日韩等亚洲发达国家老龄化更为严重),也或将成为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可能带来未来养老负担的加重与政府支出的提升,但同时与之匹配的老年产品服务消费也有望加速发展。
3、劳动力人口规模仍在,新生儿数量有所下降。1)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8.8亿人,占比63.4%,较2010年下降6.8个百分点,但从绝对规模来讲劳动力资源仍然充沛,同时我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8.8岁(美国对应为38岁),总体看依然年富力强。2)根据七人普初步汇总结果,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1200万人左右,相比前两年有所下降;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1.3,处于较低水平,或将成为未来持续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4、其他人口结构性变化:1)主要受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影响,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2.62人,相较2010年减少0.48人);2)女性人口占比增加,性别结构持续改善(出生人口性别比111.3,相较2010年下降6.8);3)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4)高等教育持续发展,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与2010年相比,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
%)。
投资观点:从已发布的七人普数据来看,我国总人口保持低速增长的同时,老龄人口占比明显提升、劳动力人口占比下滑、新生儿数量减少等人口结构的变化更值得关注,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影响着医药细分赛道成长性。围绕我国人口增长情况与结构化特点,我们梳理了相关赛道及标的:医疗康复养老服务(国际医学、信邦制药、三星医疗、南京新百、华邦健康、大湖股份、盈康生命、宜华健康、湖南发展);医疗康复养老器械(伟思医疗、翔宇医疗、普门科技、诚益通);辅助生殖(锦欣生殖、国际医学、麦迪科技、通策医疗)。
增持(维持)
行业走势
作者
分析师张金洋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9010001
邮箱:****************
分析师缪牧一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9010004
邮箱:*****************
分析师殷一凡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20080007
邮箱:*****************
相关研究
1、《全球新冠疫情、疫苗、药物跟踪系列24:全球疫情继续反复,国内全民免疫快速推进》2021-05-09
2、《医药生物:民营医院蓬勃发展,底层逻辑和2014年有何不同?》2021-05-09
3、《医药生物:从医美底层逻辑探讨伟思医疗的深层次价值&详解21Q1医药持仓》2021-04-25北京疫情最新数据
-16
医药生物沪深300
附件:国新办举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发布会
一、普查工作基本情况
根据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我国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人普),主要目的是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为完善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七人普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人口普查现场登记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成立七人普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体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研究部署普查有关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地方各级政府精心组织实施、通力协作配合,全国省、市、县、乡、村级共组建67.9万个普查机构,选聘700多万名普查人员。各级人口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全国所有家庭和人口进行了全面普查,圆满完成普查入户登记任务。
七人普全面采用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实时直接上报数据,首次实现普查对象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自主填报,强化部门行政记录和电力、手机等大数据应用,提高了普查工作质量和效率。七人普邀请钟南山、姚明担任宣传大使,“大国点名、没你不行”等宣传口号深入人心,加大了宣传力度。七人普坚持依法进行,认真落实普查方案的各项要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追溯和问责机制,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随机抽取141个县的3.2万户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查,结果显示,七人普漏登率为0.05%,普查过程严谨规范,普查结果真实可靠。
二、普查主要数据
1、人口总量。全国人口(注:全国人口是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2、户别人口。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集体户2853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189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3、人口地区分布。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进一步集聚。
4、性别构成。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5、年龄构成。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
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6、受教育程度人口。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7、城乡人口。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
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8、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9、民族人口。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民族人口稳步增长,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的面貌。
免责声明
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本公司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但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员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及预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可能会随时调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保持在最新状态,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本公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
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
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本公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和金融产品等各种金融服务。
本报告版权归“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事先本公司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任何机构或个人如引用、刊发本报告,需注明出处为“国盛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
分析师声明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在此声明:我们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本报告所表述的任何观点均精准地反映了我们对标的证券和发行人的个人看法,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我们所得报酬的任何部分无论是在过去、现在及将来均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投资建议或观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
投资评级说明
国盛证券研究所
北京上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26号楼3层邮编:100032
传真:************
邮箱:*******************地址:上海市浦明路868号保利One56 1号楼10层邮编:200120
电话:************
邮箱:*******************
南昌深圳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中大道1115号北京银行大厦邮编:330038
传真:*************
邮箱:*******************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三路100号鼎和大厦24楼邮编:518033
邮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