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1期
中文图书馆藏建设的纸电融合趋势初探
Ѳ张美萍∗
㊀㊀摘要㊀在新媒体及融合出版态势下,
中文图书出版数量剧增㊁单价上涨,读者对图书的多元使用需求以及馆藏空间变化等一系列因素,促使图书馆在中文图书馆藏建设中必须设计转型发展的方案,尤其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读者在中文图书的使用中所暴露的问题,要求图书馆认清方向,理清思路,以顺势求变㊁顺势应变,加快构建纸电融合的馆藏建设体系,更好地促使图书馆服务转型.
关键词㊀中文图书㊀纸电融合㊀馆藏建设㊀采访模式㊀未来趋势分类号㊀G 253
D O I ㊀10.16603/j
.i s s n 1002-1027.2021.01.010㊀㊀中文图书馆藏建设总是随着出版现状的改变以及读者使用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在新媒体及融合出版态势下,中文图书馆藏建设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读者对中文图书的使用需求越来越趋于多元化.认清馆藏建设的内外环境及其
发展趋势,使图书馆从采访理念㊁技术支持㊁采访模式等方面顺势求变,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促使图书馆在馆藏建设实践中主动应变,合理布局,满足读者的使用需求,在实现服务转型过程中谋求更好的发展.1㊀中文图书馆藏建设的环境趋势1.1㊀中文图书出版数量的变化
过去的10年,
中文图书出版品种的总量保持快速上涨的态势.由2009年的20余万种上涨到2018年的近52万种,10年间图书出版品种数上涨了
72%.尤其在2010年出版社改制完成后,
这种态势更为明显(见图1).图1㊀2009-2018年中文图书出版数量的变化(
单位:种)①
㊀㊀在图书出版品种总量不断上涨的态势下,
重印版图书在2017年首次超过初版图书数量,但超过数量仅有2275种,2018年这一数字则增加到35036种.重印版图书较之初版图书出现快速增加的趋势,其原
因与一些出版社改制后追求经济利益不能说没有关系,结果导致教辅图书大量出版,公版图书重复出版,选题跟风现象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图书出版的创新力,图书质量整体出现严重下滑,出版业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被或多或少地降低.为提升图书出版的社会效益,提高图书出版质量,2018年3月图书出版工作归口到中宣部直管,对书号申报收紧.2018年11月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
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1
],对出版业的盲目扩张发展敲响了警钟,着重提出要把图书出版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优化图书出版结构,主题出版㊁原创出版成为未来出版行业的主旋律.
近年来,提高图书出版质量已经成为一种大势,通过书号申报的科学管理促使出版物适当减少数量,最大限度地把资源留在提高质量方面;通过实施社会效益考核指标体系㊁评优罚劣引导出版业向高质量方面凝聚智慧和力量.2017年以来初版图书
的出版数量持续减少,与严把质量关㊁提高社会效益直接相关.2019年新书出版品种继续下降,只有2018
年的80%[2]
.
这一结论从图书馆获得的图书采访目
∗张美萍,O R C I D :0000G0003G1729G6082,邮箱:z h a n g m p @l i b .p
k u .e d u .c n .①数据来源: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国出版年鉴[M ].北京:中国出版年鉴社,2010-2019.
4
4大学图书馆学报
J o u r n a l o fA c a d e m i cL i b r a r y
2021年
第1期
录中也得到了相应的印证.2017-2019年北京大学图书馆从四家馆配商获得的图书采访目录中图书累计总量(未去重)由2017年的334149种下降到
2019年的273528种,目录中图书总量减少18 15%,
并且其减少的数量呈现逐年加大的趋势(见图2).图2㊀北京大学图书馆2017-2019年采访目录中
图书累计总量的变化(单位:种)
1.2㊀图书价格的上涨
中文图书定价大致经历了从建国初期的保本微利到1984年后的利润率定价,再到1993年后的市
场定价这样三个阶段[3]
,其价格的变动从每印张价
格中可以得到较为明显的显示(见图3
)
.图3㊀2009-2018年中文图书平均
㊀㊀㊀每印张价格的变化(
单位:元)①
从图3可见,图书价格的总体走势在逐年上涨,
2018年比2009年上涨了64.55%,
平均每年上涨接近于6.5%.其中学术图书的价格由出版单位根据纸张成本㊁印刷工价和发行册数等自行制订定价标准,虽然目前国内图书出版行业尚无有关学术图书的价格统计分析,但从大学图书馆采购的图书价格
涨幅来看,学术图书的价格涨幅远远超过图书价格的总体涨幅.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图书实际结算平均单价从2010年的36.76元上涨到2019年的
94 71元,
平均每册中文纸质图书实际结算单价上涨了157.6%,平均每年上涨15.76%(见图4).1.3㊀纸电融合的态势
在新媒体视域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移动阅读的普及,我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呈现出明显上涨的趋势.中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81亿元上涨到2018年的254.5亿元,涨幅达214.2%
.
图4㊀北京大学图书馆2010-2019年中文图书
实际结算平均单价(单位:元)
②
图5㊀2014-2018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
单位:亿元)③
据«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统计,2017年人均阅
读电子图书为10.1本[4],2018年则上升为12.4本[5
],可见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阅读的一种
重要方式.伴随着数字阅读的广阔市场需求,中文图书的出版融合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1
)从纸电融合的出版现状看,实际上大多数的出版社都早已开始了纸电融合出版,只不过对其电子图书没有放开发行.一些比较有实力的出版社,如商务印书馆㊁科学出版社㊁中华书局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㊁人民出版社㊁人民邮电出版社㊁电子工业出版社㊁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开始以数据库形式进行市场发行,或将电子图书交由第三方平台部分放开
发行.近年来,纸电同步占比发行率越来越高.
2017-2019年同步出版比率提高了20 7%[2].
①数据来源:
同图1数据来源,依据出版图书总印张价格与总印张数之比得出.
②数据来源:北京大学图书馆2010-2019年采访统计.
③数据来源: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2017和2018年度中国
数字阅读白皮[E B /O L ].[2020-04-13].h t t p
s ://w w w.s o h u .c o m /a /228207725_99957183,h t t p s ://w w w.s o h u .c o m /a /307718345_99957183.
5
4
2021年
第1期
㊀㊀(2)从技术上来看,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纸电融合出版的走向日益明显.2006年学者首次从图书出版标准化建设角度提及图书二维码,2007年中华书局首次在«大史记书系 靖康之耻»中试用二维
码[6]
,之后图书二维码得到出版界持续关注.时至
今日,二维码在出版行业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主要从聚焦于图书管理逐渐扩展至图书营销和图书内容线上资源的延伸学习,从而把深度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结合起来,让读者基于纸质图书深度阅读的同时,享受线上丰富多彩的衍生内容和服务,满足其多元化需求.二维码在图书内容方面的应用从最初聚焦于教辅图书逐渐向医学图书㊁科技图书㊁少儿图书等类型全面铺开.
(3
)从发行渠道看,馆配商及第三方的纸电融合平台上线使用.2015年,人天书店开启馆配商电子图书元年, 畅想之星(阿法购) 正式上线,之后 芸台购 田田智慧网 可知网 相继上线使用.将知识生产方的出版单位㊁知识服务方的馆配商和知识应用方的图书馆有机结合在一起,消除了信息壁垒,彻底打通了 出版 传播 应用 产业链.推进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同步出版,部分纸质图书㊁电子图书得以同步出版发行.
1.4㊀读者对中文图书使用需求趋于多元化和数字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及数字阅读工具的普遍化,电子图书从单一的纸质图书衍生品扩展到有声读物㊁多媒体资源㊁数据库资源等.据统计 20%的用户,在购买电子书后又购买了纸质书 [2
],验证了读
者对图书使用多元化的需求倾向.这一点从北京大学图书馆疫情防控期间图书借阅情况也得到了相应的验证,2020年2月3日到3月29日,借出的3265种图书中有673种图书有电子版,占比达20.6%.
读者对中文图书使用需求趋于多元化的同时,
更加倾向于数字化.2016-2019年北京大学图书馆读者对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使用趋势便是很好的佐证.从图6可见,纸质图书借阅量在逐年下降,而电子图书的使用下载量在逐年上升.
鉴于读者对中文图书的使用趋于多元化,且更加倾向于数字化的特点,限于馆藏空间和经费的局限,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对于中文纸质图书的复本量逐年减少,为满足读者对图书多元化使用需求以及弥补纸质图书复本不足的问题,图书馆不断加强对于电子图书的馆藏建设力度.笔者从 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 中选取原 985工程 的10所高校图书馆,考察其电子图书累计订购数量,发现少则数
百万册,多则上千万册,均呈增长的态势.虽然累计数量在快速增加,但通过其购买方式仍可看到其中隐藏的问题,即大多数图书馆鉴于中文电子图书平台上庞大的体量,限于人力及单品种挑选的性价比等原因,基本上都采用 包库 或按 学科包 方式进行采购,各数据库电子图书重复现象较多,许多电子图书在不同的数据库中重复出现,其数量规模并没有与图书馆形成匹配的馆藏体系,不可能做到像纸质图书单品种挑选那样与学科进行较为贴切的精准匹配.正如此次疫情防控期间读者所反馈的那样 平时没有感觉中文书有缺陷,但疫情期间,发现中文电子书缺少 希望图书馆多购买中文学术类电
子图书,现在库很多,对我有用的却经常不到
[7
]
.图6㊀2016-2019年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
纸质和电子图书使用的变化①
2㊀中文图书馆藏建设的顺势而变2.1㊀中文图书馆藏建设理念的变化
中文图书馆藏建设更加强调以用户需求为主
导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的服务理念.表现在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在中文图书馆藏建设方面强调以学科内容建设为主线,强调用户决策采访,使经费使用效益达到最大化,注重纸电融合建设㊁协同发展.在开展
6
4①
数据来源:北京大学图书馆借阅统计(不同电子图书数据库统计规范的差异导致图书馆目前缺乏对于电子图书总体使用量的统计,在此仅以超星电子书下载量作为参考,来窥见电子图书的使用变化趋势)
.
2021年
第1期
纸电融合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掘新入藏资源的服务功能,积极开展展阅活动,以吸引读者关注馆藏资源,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并将其作为中文图书馆藏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用户与文献更方便集中地直面交流,也让采访人员与用户直面交流.
2.2㊀采访技术支持平台的变化
中文图书纸电融合馆藏建设需要全新的平台提
供技术支持,尤其在融合出版时代,相同内容的不同载体在不同的平台上作业,容易出现重复建设的问题.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开始按学科设置采访岗位,并根据学科来设计开发学科文献资源采访的系统支持平台,将工作内容权限直接划归学科采访馆员,学科馆员通过个人权限自主完成所分配的学科采访任务,使学科采访和服务更加便捷和有效.2.3㊀中文图书采访模式的变化
(1
)纸质图书按需定制模式纸质图书按需定制模式是科学出版社2016年
启动并在图书馆推行的采购模式,最早试行于东南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到2018年,参与按需
定制的图书馆已达143家,年订购图书近49万册,合计4698万码洋,满足率为92%-98%;2019年参与按需定制的图书馆近280家,年订购近8000万码洋.按需定制流程包括:①出版社㊁图书馆㊁馆配商充分沟通,确认图书信息需求和信息交换周期,出版社定期向图书馆发送目录;②图书馆选订后将订单报送参与按需定制的馆配商;③馆配商对按需定制的订单单独处理,单馆单报;④暂未满足的订单品种,出版社做预订处理,通过重印或按需印刷,优先满足定制图书馆的需求;⑤馆配商优先做好按需定制图书馆的服务工作;⑥出版社通过新书主发㊁新书征订㊁新书预留等方式进行按需定制.这种做法对图书馆有三个好处:①目录覆盖100%,不会有遗漏,避免因折扣及其他原因看不到全部出版目录的问题;②到货较为及时,满足率相对有保障;③通过馆配商来进行操作,符合图书馆的采购审计要求,也有利于从馆配商获取编目数据.
(2
)纸质图书单独采购模式纸质图书单独采购模式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在
2019年试行,
目前已经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㊁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合作进行单独采购.其基本流程包括:新书出版后,由出版社直接向图书馆提供新出版的图书,每种两册(特殊图书每种一册,按合同约定执行),一周或两周送货一次,图书馆在验收过程中,将不适合收藏的图书退回,将选
中的新书送编目.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对图书馆有四个好处:①目录覆盖100%,不会有遗漏,避免因折扣及其他原因看不到全部出版目录的问题;②看书选订,选订的图书质量有保证;③满足率高,可做到100%满足;④到书快,单独采购减少流通环节,经测算,大约比馆配商快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从而使新书出版入库与图书馆新书上架基本实现同步.通过对其开展展阅活动,可在第一时间把出版社新出版的图书提供给读者,同时通过展阅将出版社品牌效应快速传递给终端用户.
(3
)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读者决策采访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更加关注读者的需求,
服务于读者是文献资源建设的重心,读者决策采访在目前的图书馆资源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读者决策采访出现了许多新的创新点:①通过建立读者决策采访的系统平台,让读者通过图书某一信息点从网上自动抓取完整的信息,自动填写推荐采购清单;②通过学科开展采访馆员与读者之间双向信息交流和推荐活动;③开展读者直接参与的选书活动 您阅读,我买单 ,通过建立新书展厅或通过网络系统,将实体书店与图书馆对接,由读者来进行决策采访,当读者对所需图书进行阅览并推荐购买后,经系统自动查重入管理集成系统进行验收㊁编目㊁典藏入库,最终纳入图书馆馆藏.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读者决策采购的权利,大大缩短
了采访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到展厅或实体书店,阅读或推荐购买图书.
(4
)纸电融合的采访模式随着馆配商纸电融合销售平台的出现,一些图
书馆开始使用其平台进行纸电融合采访,一是图书馆借助于平台进行 包库 使用的模式. 包库 使用进一步又分两种方式:① 包库 购买电子图书使用模式(租用模式);②以
用 代 赠 的模式,图书馆 包库 包年 使用电子图书,年终获赠 包年 使用费的一定比例(按谈判合同约定),供图书馆根据读
7
4
2021年
第1期
北京疫情最新数据
者使用情况,挑选适合馆藏的电子图书进行本地镜像存储,在挑选的过程中与纸质图书协调,进行纸电融合建设.二是单品种挑选电子图书,通过馆配商提供的纸电融合采访目录进行查重,单独挑选,在挑选的过程中,按照馆藏建设原则合理配置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比例.上述两种模式都可将其挑选的电子图书编目数据自动导入图书馆的统一检索系统,读者通过系统检索时,自动跳转到所使用的平台.
目前,纸电融合平台基本上为第三方馆配平台,受制于出版社的电子图书开放权限,其电子图书尤其是学术类电子图书仍有滞后现象,三年之内的新书仅占近三分之一,许多图书馆受馆藏空间的限制和读者使用习惯的变化,希望转向 一纸一电 融合采访模式,但遗憾的是,读者最需要的学术类图书绝大多数在现有的第三方平台上仍然看不到其电子版本,图书馆无法将其与纸质图书同步纳入馆藏.所以,中文图书在绝大多数图书馆中目前仍以纸质图书为主进行馆藏建设.实际上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仍是两条线(出版发行㊁图书馆馆藏统计以及经费预算等方面),只不过同一平台上的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同步,有利于图书馆学科采访馆员的工作,有利于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协调互补采购.3㊀中文图书馆藏建设的未来应变3.1㊀纸电融合的馆藏建设体系亟待建立
目前,由于电子图书的滞后性,决定了纸质图书
仍是馆藏建设的重点,高校图书馆不可能坐等电子图书的出版,电子图书仍将是纸质图书的补充.在纸质图书印数减少,分销速度加快的前提下,图书馆必须改变原有的思路,如通过单采或按需定制等方
式将核心出版社的图书快速采集到馆.对于已经出版发行的电子图书,则应根据馆藏发展政策来宏观规划纸电融合建设方案,循序推进,不可急躁求多㊁求快,盲目跟风.2020年科学出版社全面启动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同步出版,这是新的出版模式的风向标,图书馆希望出版社能有一个比较周全的㊁多样化的方案进行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一体化销售.随着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同步出版步伐的加快,图书馆应根据自身情况,如馆藏空间㊁经费预算㊁读者需求等,构建纸电融合的中文图书馆藏建设体系,更加理性地界定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采购重点及采购比例.3.2㊀中文图书的采访流程应更趋于自动化
在纸电融合态势下,在人员减少的现状下,资源
建设要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如通过平台建设,构建图书馆㊁出版社㊁馆配商三方共用的纸电融合平台,电子图书采访实现读者决策㊁馆员审核㊁自动上载导入系统,读者 一站式 检索使用;纸质图书应由馆配商自行上载采访目录,系统自动查重,读者及学科采访馆员进行图书审核㊁选订,馆配商按约定时间自动下订单㊁配书,根据送货单将数据自动导入系统,实现系统自动验收和自动编目.
3.3㊀继续推进学科采访,
精准配置学科文献资源通过学科采访,进行纸电融合建设,打破部门分
割㊁岗位分设的不利局面,促使采访馆员向学科专业化方向发展,扩大文献资源的覆盖面.同时,扩大读者决策采访权限,进行学科文献资源的精准配置,切实通过读者决策采访将其所需的图书精准纳入馆藏体系.通过推进学科采访,精准配置学科文献资源,促使馆藏资源建设向学科纵深方向发展,构建新的中文图书馆藏服务体系.
3.4㊀中文图书馆藏建设平台亟待重建
从中文图书的整个产业链来看,无论是出版社㊁馆
配商或图书馆都希望能够尽快实现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同步出版.问题症结在于产业链的利益分配及版权保护等原因,各方还未能到一个平衡点.出版社并不十分希望使用第三方平台,图书馆也不希望使用太多的第三方平台或出版社自建的平台.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出版社有自建的平台,多个馆配商开发使用第三方的销售平台,图书馆也在自建平台.相信未来通过各方竞争与合作,定能寻求到合适的平台来平衡各方利益,使资源得到更有效㊁快速的传播和利用.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图书馆更倾向于使用自主研发的平台,其平台的功能将向纸电融合㊁读者决策㊁馆员审核㊁自动导入数据等程序化㊁自动化㊁智能化方向发展.4㊀结语
2020年初,
笔者曾利用 问卷星 进行疫情期间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图书馆中文学术电子图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藏问题.参与问卷调查的用户提出,希望图书馆 加快电子图书更
8
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