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全(a),妙手回春收集整理
阿尔太多榔菊
【拼音名】āěrTàiDuōLánɡJú
【别名】太白菊、太白小紫菀
【来源】菊科阿尔太多榔菊DoronicumaltaicumPallas[CremanthodiumcalotumDiels],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四川、云南、西藏。
【性味】甘、苦,温。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宽胸利气。主治痰喘咳嗽。
【用法用量】2~4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阿尔泰扭藿香阿尔泰瑞香阿尔泰紫菀矮醋栗矮地茶艾虎艾虎脑矮脚枫叶矮脚苦蒿矮脚龙胆
阿尔泰扭藿香
【拼音名】āěrTàiNiǔHuòXiānɡ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阿尔泰扭藿香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phanthuskryloviiLipsky
采收和储藏:6-8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阿尔泰扭藿香,多年生草本,高20-30cm。茎多数,直立或上升,分枝或不分枝,茎、枝均四棱形,被微柔毛及腺毛。叶对生;叶柄短,大多数不超过1cm,在上部的近无柄;叶片卵圆形或卵状心形,稀1-2.5cm,宽0.8-2(-3)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多数心形,稀近截形或圆形,边缘具圆齿,两面密被短柔毛及腺点,网脉在下面凸起。聚伞花序腋生,总梗极短,长5mm至近无柄苞片小,线状披针形,被短柔毛;花萼管状钟形或近管形,长8-9mm,具12-15脉,外密被短柔毛及腺点,内面在喉部具毛环,萼齿5,二唇形,齿狭卵圆形或长圆状卵圆形,上唇3齿较高;花冠蓝,长16-18mm,外被短柔毛,冠筒外伸,向上扩大,冠檐二唇形,上唇3裂,中裂片较大,先端微凹或浅2裂,侧裂阔椭圆形,下唇2深裂,裂片近圆形;雄蕊4,仅前对外伸;花柱外伸,先端2裂,裂片近相等。小坚果长圆状椭圆形,长约2mm,暗褐。花期6-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500m的山谷阴处或泉边及岩脚。
trime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
【性味】味辛;性微温
【功能主治】化湿消暑;行气和中。主夏月感寒饮冷;腹痛吐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摘录】《中华本草》阿尔太多榔菊阿尔泰瑞香阿尔泰紫菀矮醋栗矮地茶艾虎艾虎脑矮脚枫叶矮脚苦蒿矮脚龙胆
阿尔泰瑞香
【出处】始载于《新疆中草药》。
【拼音名】āěrTàiRuìXiānɡ
【英文名】rootofAltaiDaphne
【别名】尖瓣瑞香(《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瑞香科阿尔泰瑞香的根及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phnealtaicaPal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全株,晒干。
【原形态】阿尔泰瑞香落叶小灌木,高40-120cm。老枝灰褐,新枝棕红。叶簇生于新枝上部,倒披针形,全缘,无柄。聚伞花序生于
新枝顶端,常具3-5朵花,花冠白,上部4裂,雄蕊8,2轮,贴生于花冠筒上。浆果状核果,球形,成熟时黑。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新疆北部。
【性状】性状鉴别根弯曲细长,直径1-5mm,表面呈褐,有纵皱纹,主根不明显,支根较粗,偶有须根。质地坚韧,不易折断,断面显黄,纤维性。
茎圆柱形,直径2-4mm,表面棕褐,无毛;有节,断面黄白,纤维性。叶互生;多破碎,展开后呈披针形,长1.5-4.5cm,宽6-11mm,无毛,先端尖锐圆,基部渐狭,棕红。
【化学成份】枝、叶含瑞香芬(daphene)。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肺;心;胃经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祛痰止咳;行气止痛。主风寒感冒;咳嗽痰多;气滞胃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6-1.5g;或研末。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发汗解表,止咳祛痰,止疼的功能。可风寒感冒及胃疼等症。本品有毒,如服用后发生全身无力和头昏,应减少剂量或停药。
【摘录】《中华本草》
阿尔泰紫菀
《*辞典》:阿尔泰紫菀
【出处】《内蒙古中草药》
【拼音名】āěrTàiZǐWǎn
【来源】为菊科植物阿尔泰狗娃花的花或全草。夏、秋开花时采收,阴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体被短毛。叶互生,排列稠密,线状倒披针形或线形,全缘;无柄。头状花序单生于枝顶,直径2.5厘米,边缘舌状花淡紫,中央管状花黄。瘦果扁平,倒卵形。
【生境分布】生山坡、路旁。分布新疆、内蒙古等地。
【化学成份】叶含去甲基川陈皮素。
【性味】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降火,排脓。治传染性热病,肝胆火旺,疱疹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
【备注】本植物的根,在新疆地区作"紫菀"入药。参见"紫菀"条.
【摘录】《中华本草》:阿尔泰紫菀
【出处】出自《内蒙古中草药》。
【拼音名】āěrTàiZǐWǎn
【英文名】HerbofAltaiHeteropappus
【别名】燥原蒿、铁杆蒿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阿尔泰狗娃花的根、花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teropappusaltaicus(Willd.)Novopokr.[AsteraltaicusWilld]
采收和储藏:根:春、秋季采挖,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切段;花及全草:夏、秋开花时采收,阴干或鲜用。
【原形态】阿尔泰狗娃花多年生草本。有横走或垂直的根。茎直立,高20-60cm,稀达100cm,有分枝,被腺点和毛。叶互生;下部叶条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近匙形,长2.5-6cm,稀达10cm,宽0.7-1.5cm,全缘或有疏浅齿,两面或下面被粗毛或细毛,常有腺点,上部叶渐
小,条形。头状花主邓直径2-3.5cm,稀4cm,生于枝端排成伞房状;总苞半球形,径0.8-1.8cm,总苞片2-3层,近等长或外层稍短,长圆状披针形或条形,草质,被毛,常有腺,边缘膜质;舌状花约20个,舌片浅蓝紫以,长圆状条形,长10-15mm,宽1.5-2.5mm;管状花长5-6mm,裂片5,其中1裂片较长,被疏毛。瘦果扁,倒卵状长圆形,长2-2.8mm,宽0.7-1.4mm,灰绿或褐,被绢毛,上总有腺点;冠毛污污白以或红褐,长4-6mm,有不等长的微糙毛。花、果期5-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草原、荒漠地、沙地及干旱山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湖北和四川等地。
【化学成份】地上部分含大牻牛儿烯(germacrene)D,丁香烯环氧化物(caryophyllen1β,10α-epoide),金合欢醉(farnesol),金合欢醇(farnesol),5-O-去甲基川陈皮素(5-O-desmethylnobiletin),左旋哈氏豆属酸(hardwickiicacid),车桑子酸(hautriwaicacid),12α-(2-甲基丁酰氧基)哈氏豆属酸甲酯[12α(2-methylbutyryloxy)-hardwickiicacidmethylester],12α-二羟基车桑子酸-19-内酯(7α,12α-dihydroxyhautriwaicacid-19-lactone),12α(2-甲基丁酰氧基)颈直假莲酸甲酯[12α-(2-methylbutyryloxy)-stricticacidmethylester],1-乙酰氧基-11-甲酯基3,7,15-三甲基十六碳-2E、6E、10E、14-四烯(1-acetoxy-11-carbomethoxy-3,7,15-trime-thyl-hexa-deca-2E、6E、10E、-14tetraene)[4],异鼠李素-3-O-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O-rutinoside),芸香甙(rutin),烟花甙(nicoti-florin)[2],狗娃花皂甙(heteropappussaponin)5、7、8[3]。
【性味】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降火;排脓止咳。主热病;肝胆火旺;肺脓疡;咳吐脓血;膀胱炎;疱疹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阿里红
《全国中草药汇编》:阿里红
【拼音名】āLǐHónɡ
【别名】落叶松茸
【来源】真菌类多孔菌科层孔菌属苦白蹄Fomesofficinalis(Fr.)Ames,以子实体入药。夏秋采,除去粗皮晒干或搓碎。
【性味】甘、苦,温。
【功能主治】温肺化痰,降气平喘,祛风除湿,活血消肿,利尿,解蛇毒。用于咳嗽,哮喘,胃痛,胃酸过多,尿路结石,肾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咽喉炎,牙周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2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页首《*辞典》:阿里红
【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āLǐHónɡ
【别名】落叶松茸(《新疆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苦白蹄的干燥菌瘤。夏、秋采收,除去粗皮晒干。
【原形态】苦白蹄,又名:药用层孔。菌盖马
蹄形,通常拳头大或更大,白至淡黄,初期表面具光滑的薄皮,后渐开裂变粗糙,有时有同心环带,边缘钝;菌肉软,粉白,疏松质轻,老时易碎;菌管白,多层。孢子无,光滑,卵形。
【生境分布】生于松及落叶松的树干上。分布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四川、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含多种三萜和甾体化合物,其中主要是齿孔酸和去氢齿孔酸。其他尚分得齿孔醇、齿孔二醇、齿孔醛、硫多孔菌酸、麦角甾四烯-4,6,8(14),22-酮-3、麦角甾醇、角鲨烯、乙酸齿孔醇酯、3α-羟基-4,4,14α-三甲基-Δ2-5α-娠烯-20-酮、去氢齿孔酮酸等。
【性味】味甘苦,性温,无毒。
【功能主治】温肺化痰,降气平喘,祛风除湿,活血消肿,利尿,解蛇毒。
【附方】①治咳嗽,哮喘:阿里红一钱,甘草二钱。水煎服。
②治胃痛,胃酸过多:阿里红一钱五分,搓碎,水煎服。
③治尿路结石,肾炎:阿里红、缬草各一钱五分。水煎取汁,加蜂蜜服。
④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阿里红、刺糖各一钱。温开水冲服。
⑤治咽喉炎,牙周炎:阿里红适量,煎水含漱。
⑥治毒蛇咬伤:阿里红适量,搓细末,醋调敷患处。(性味以下出《新疆中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慢性气管炎:取阿里红煎服,每次1.5~3钱,每日2次,连服10天为一疗程。观察105例,经治五疗程,结果近控13例(12.4%),显效49例(46.7%),好转36例(34.8%)。有效率93.9%。初步观察,镇咳、平喘效果较祛痰为好,对单纯型疗效较喘息型为好。
【摘录】《*辞典》
阿利藤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āLìTénɡ
【别名】念珠藤(《广州植物志》),瓜子藤、瓜子英、山红木、过山香、春根藤、过骨边(《福建民间草药》),瓜子金(《浙江中药资源名录》),七里香(《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链珠藤的全草及根。
【原形态】披散或藤状、秃净灌木。叶对生或3枚轮生,革质,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3.5厘米,宽8~20毫米,先端钝或微凹入,有时短尖,基部钝或短尖,两面均秃净,边缘背卷,侧脉不明显;具短柄。花序为无柄或具短柄的花束或圆锥花序,长不及1.5厘米,顶生或生于小枝之顶;萼小,长不及1毫米,萼内无腺体;花冠白,长3~4毫米,管圆柱形,近顶端稍收缩,裂片小,卵形;雄蕊5,花药内藏;心皮2,分离,但为1单花柱所连结。浆果卵形,长约1厘米;有种子1颗,有时中央收缩为两个果节,每节有种子1颗。花期7月。
【生境分布】野生山地、林木间。分布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性味】苦辛,温,有小毒。
①《福建民间草药》:"苦,平,有毒。"
②《闽东本草)):"性温,味微苦辛,有小毒。"
【归经】《闽东本草》:"入肺、肝、脾三经。"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通络。治风湿性关节痛,脾虚泄泻,脚气,周身浮肿,妇人经闭,跌打损伤。
①《福建民间草药》:"解热镇痛,消痈解毒。"
②《闽南民间草药》:"理风湿,疗损伤,行血活络。"
③《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头面浮肿。"
④《闽东本草》:"醒脾理气,舒筋通络.祛风活血。治胸膈胀闷,骨节酸痛,腹中冷痛泄泻,周身浮肿及妇人经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鲜者1~2两);或浸酒。
【注意】《闽东本草》:"阴虚发热,肠胃伏热及妇人怀孕者皆所禁用;忌与牛奶仔、穿山龙同用。"
【附方】①治风湿性关节痛:阿利藤根一两至两半,猪蹄一只。酌加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
间草药》)
②治脾虚泄泻:阿利藤干根一两,鼠曲草根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湿性脚气:阿利藤干根或茎五钱至一两,六棱菊一两。酒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水肿,跌打损伤:阿利藤、鸡血藤各等量,浸酒内服,每早晚饮服一次,每次一小杯。或和水酒炖猪赤肉服。(《闽南民间草药》)
⑤治经闭:阿利藤三两。煎汤去渣,调红糖服。(《闽东本草》)
⑥治跌打损伤:阿利藤根一至二两。酌加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腰闪痛:阿利藤四钱,红酒四两。炖服。(《闽东本草》)
⑧治风火齿痛:阿利藤鲜根五至八钱,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辞典》
阿氏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阿氏蒿
【拼音名】āShìHāo
【来源】菊科阿氏蒿ArtemisiaadamsiiBess.,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东北、内蒙古。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健胃。主治肺炎,胃炎,喉炎,扁桃体炎,结膜炎。
【用法用量】配方用,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页首《标准藏药》:阿氏蒿
【拼音名】āShìHāo
【英文名】HERBAARTEMISIAEADAMSII
【别名】藏药名:堪巴保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阿氏蒿ArtemisiaadamsiiBesser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花期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晾干水气,切段,揉搓出香气,阴干,干燥。
【性状】本品长短不等。茎圆柱形,长2~10cm,直径1~3mm,红棕,中空,具纵棱,有稀疏白柔毛。叶片皱缩,浅绿灰,叶背灰白,完整叶羽状深裂,两面具白绒毛,叶柄长0.5~1.0cm。头状花序球形,直径约3mm,黄,排列成伞房状,花管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