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组合阅读
【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石底以出    (        )      佁然不动  (        )
其岸势犬牙差互(        )      乃记之而(        )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6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浣花溪记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如鉴、如琅、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
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选自《隐秀轩集》)
注释①玦(jué):一种环形而有缺口的玉佩。 ②规:这里指圆规。 ③如鉴、如琅(gān)、如绿沉瓜:颜像镜子,像美丽的石头,像绿沉瓜。鉴,镜子。琅,美石。绿沉瓜,一种深绿的瓜。 ④窈(yǎo)然:幽深的样子。 ⑤潆( yíng)回:溪水回旋的样子。 ⑥委:溪水流聚的地方。 ⑦荠: 荠菜。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西折纤秀长曲(    )                  (2)必至草堂(    )
(3)则以少陵浣花居在耳(    )          (4)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溪(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
                                                                             
(2)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9.选文与《小石潭记》相比较,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现代文阅读】
给信息加把安全锁
    当你在用手机与他人进行通信时,你是否担心手机里的隐私数据被其他人知道?曾经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个黑客来到一家咖啡馆,在20分钟之内,他获取了咖啡馆中所有人的出生地、就读学校和他们最近在谷歌上搜索过的关键词等信息。无独有偶,2016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公共Wi-Fi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在晚会现场,设有免费的公共Wi-Fi,参加试验的观众在连上公共Wi-Fi之后,打开自己常用的一两个消费类软件,比如打车、订餐、购物类软件,浏览一下过去的订单和消费记录。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现
场的大屏幕上显示出了各种地址、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看到这儿,你是否有一种想赶快删除手机里敏感的数据、图片、聊天记录等信息的冲动呢?
    其实,除了将数据删除掉,还有更聪明的方式来保护它,那就是给数据加密!也许你已经听说过很多数据加密方式,比如恺撒密码和二战时期的恩尼格玛密码等古典密码,然而在破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古典密码技术已经不再安全,且不被使用了。那当今流行什么样的数据加密技术呢?text函数什么意思
    数据加密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主要用于保障数据在不安全环境中的安全存储和通信。通过数据加密,我们手机里的敏感信息将变成一堆乱码。即使公布这堆乱码,也只有你的那个他才能读懂它的真正含义。在这一过程中,敏感信息就是待加密的数据,专业术语称为明文(Plaintext),被公布的乱码称为密文( Ciphertext),从明文到密文的变换过程称为加密(Encrypaon),而从密文恢复出明文的过程称为解密(Decryption)。显然,加密过程必须是可逆的,即从密文一定能够正确地恢复出明文。
    从数学角度讲,加密的本质是一种数学变换函数。它的定义域和值域则分别为数据加密中的明文集合和密文集合。无论我们要加密的信息是各种符号还是图片,都可以用一串数
字来表达这些信息。例如,变换函数f将每个大写英文字母往后平移3位,即A替换为D,B替换为E,依此类推。假如你要传递信息“ILOVEYOU”,那么变换后的密文则“LORYHBRX”。如果知道该函数的变换技巧,就能很容易地从密文中恢复出明文。如果用整数0~25分别表示26个大写英文字母,这种变换函数就可以简单地写成y=x+3。除了你,也许还有别人和他通信,选择的变换函数也大同小异,比如y=x+5。那么,这类函数可以统一写成y=f(k,x)=x+k的形式,区别在于你们选择的k不同。在专业术语里,k称为密钥。
    我们的密码系统就是由这些明文、密文、加密算法、解密算法和密钥五种元素组成的。那么,密码系统的安全性依赖哪些元素呢?一种观点是依赖加密和解密算法的保密性。一旦算法泄露,就要重新设计算法,但这种成本很高。另一种观点是依赖密钥的保密性。一旦密钥泄露,仅需要更新一个密钥。相比之下,在泄露事件发生后,依赖密钥保密性的系统付出的代价较低。
    依赖密钥保密性的观点被称为密码学的柯克霍夫原则,它由奥古斯特·柯克霍夫在19世纪提出:即使密码系统的任何细节已为人悉知,只要密钥未泄露,它也应是安全的。依据柯
克霍夫原则,大多数民用加密系统都使用公开的算法。但相对地,用于政府或军事机密的算法还是保密的。
    (郑东  秦宝东/文,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8年第10期,有删改)
10.文章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11.文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2.有人说文章开头叙述的两个事例没什么作用,可以删去,你怎么看?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⑤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⑥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⑦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选文有删改)
13.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