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序号
性别
出生
年月
专业技
术职务
职业资
格证书
专业
领域
在课程教学中承担的
任务
兼职教师在行业企业中所任职务
1
向模军
1974.07
讲师
计算机高级工、Java培训讲师
计算机软件
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综合实训、青年教师培养
2
刘松青
1967.09
副教授
高级程序员
计算机技术
主讲教师、教学管理、青年教师培养
3
胡元
1972.03
讲师
网络工程师
计算机软件
主讲教师
4
李尚勇
1974.11
讲师
网络工程师
计算机技术
主讲教师
5
周永健
1982.09
助讲
计算机高级工
 现代教育技术
实践指导、综合实训
6
刘麟
1967.09
实验师
计算机高级工
计算机应用
实验指导、综合实训
7
杨文伟
1970.04
高级工程师
高级程序员
计算机软件
定岗实习指导、课程开发指导
项目经理
8
周伟
1972.05
高级工程师
网络工程师
电气
工程
定岗实习指导、课程开发指导
攀信公司
副经理
9
胡天祥
1970.03
高级工程师
高级程序员,SCJD
网络
技术
定岗实习指导、课程开发指导
攀信软件
公司经理
10
郑麟
1972.07
高级工程师
高级程序员
信息
技术
综合实训指导、定岗实习指导
攀信公司
程序员
本课程教学团队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学能力强,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整体素质高,教学效果好,在每年我院教学督导组对专任教师的任职情况调查中,本团队主讲教师师德修养评价均为“优”。
我院具备国内少有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优势,按照“依靠攀钢,服务攀钢,面向地方”的发展思路,本课程积极开展“工学结合、产教互动”,与以攀钢为主的企业紧密联系,完成了多项校企合作和技术服务项目。承担了大量攀钢职工培训教学工作,主讲教师每年要完成500人次左右的技术培训任务。积极参与了1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和校企合作课题,成效明显。
3-2
教学队伍整体
结构
1、“双师”结构表
专任教师数
“双师”素质教师数
“双师”素质教师数所占比例
6
6
100%
本课程教学队伍共10位教师(含4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专任教师定期参加各类培训和到企业(以攀钢为主)挂职实践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相关资格证书的获取逐年增加,本课程“双师”素质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达到了100%,结构完全能满足课程改革实施要求。
2、专兼教师比例
专任教师数
兼职教师数
专任教师数与兼职教师数的比例
6
4
6:4
学院依靠攀钢,服务攀钢,近年毕业学生超过一半就业于攀钢,所以攀钢二级单位也乐于派出优秀骨干“提前为自己单位”培养学生,学院常年聘请攀钢信息工程公司等单位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课程教学任务和课程合作开发任务。本课程目前专兼教师比例为6:4,且课程负责人就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能较好的满足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教学实施要求。
3、学缘结构表
学历(学位)
毕业学校
人数
比例
博士(含在读)
昆明理工大学
2
20%
硕士
电子科技大学
4
40%
四川大学
1
10%
西南科技大学
1
10%
大学本科
昆明理工大学
1
10%
四川师范大学
1
10%
教师毕业并来自于5所学校,且主讲教师的学历在大学本科以上,学缘结构良好。
4、年龄结构表
年龄段
20--29
30--39
40--45
平均年龄
人数
1
高级java程序员掌握技能7
2
10
38
比例
10%
70%
20%
100%
本课程教学队伍形成了以中年骨干为主,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梯队。
5、职称结构表
 
 
 
 
 
1
4
5
 
10%
40%
50%
本课程教学队伍形成了以高级职称为主,初、中、高相结合的职称结构梯队。
6、职业资格结构
职业资格
名称
高级程序员
网络工程师
SCJD认证
ITAT
Java培训讲师
计算机高级工
4
3
1
1
4
40%
30%
10%
10%
40%
本课程教师职业资格证种类多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形成在教师之间的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交流,为改善学校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提供师资保障,有利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展开,能满足课程教学的师资要求。
3-3
教学改革与技
术服务
/
培训
本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技术服务工作,其中课程负责人向模军和主讲教师刘松青(信息工程系系主任)为学院教学改革指导小组、学院课程改革指导小组、学院科研和技术服务指导小组成员,为学院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出谋划策,并作为教改成果的执行者,努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落实工作。以下为课程组及其成员教学改革与技术服务的成果情况。
1、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
序号
教学改革成果名称
 
解决的问题
1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
2009--2011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及教育教学理论研究
2
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四川省教育厅
2009--2011
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3
高职院校特专业、精品课程及精品教材建设研究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委员会课题
2006--2009
推动了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建设和精品课程的建设步伐
4
省级精品课程《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四川省教育厅
2004
建立了网络教学的平台,提高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
5
《面向对象程序综合实训》课程改革研究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08--2009
建立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6
《计算机网络专业》精品专业建设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07--2008
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优化
7
《面向对象程序综合实训》精品课程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06--2007
建立了网络教学的平台,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
8
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精品课程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05--2006
2、主持或参与的技术开发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效益
序号
教学研究成果名称
在项目中作用
完成情况
年限
 
1
攀钢整体产销计算机应用系统
项目组成员均参加建设
已完成
2006
软件外包为学校产生经济效益26万元
2
钒钛企业综合数据库研发
向模军在项目作为负责人
在研
2010
3
制造业新产品开发决策支持系统模型研究与软件开发
向模军在项目作为主研人员
已完成
2006
产生经济效益
4
精品课程在线测试系统
向模军在项目作为负责人
已完成
2008
学院精品课程均采用此系统
5
攀钢集团人才培训考试系统
刘松青在项目作为负责人,其他同志作为主研
已完成
2008
正常运行
6
教务管理系统
刘松青在项目作为负责人,其他同志作为主研
已完成
2006
正常运行
7
攀钢发电厂生产信息实时监控系统
李尚勇、胡元作为主研人员
已完成
2008
年产生经济效益960万元,为学校产生直接效益22万元
8
职教中心学分制调排课系统
李尚勇在项目作为负责人
已完成
2006
正常运行
9
四川机电学院校园网络控制系统
李尚勇在项目作为负责人
已完成
2007
正常运行
10
学生寝室暨财务收费管理系统
胡元在项目作为负责人
已完成
2008
正常运行
11
学院信息发布平台
刘松青在项目作为负责人,其他同志作为主研
已完成
2009
正常运行
12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信息化工程网络及通讯系统初步设计
杨文伟在作为设计人
在研
20092010
13
攀宏钒制品厂V2O5车间焙烧控制系统优化
杨文伟在项目作为负责人
已完成
2009
正常运行
14
新钢钒攀宏钒制品厂TBY控制系统优化研究
杨文伟在项目作为负责人
已完成
2008
正常运行
15
2007年度攀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改造
杨文伟在项目作为负责人
已完成
2007
正常运行
16
攀钢电网SCADA系统主站改造及关口线路实时采集
杨文伟在项目作为负责人
已完成
2006
正常运行
3、主持或参与的技术培训和服务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效益
序号
项目名称
在项目中作用
完成情况
年限
成果、效益
1
攀钢高级工、技师培训
项目组成员作为培训教师
完成
培训
2005--
2010
完成1200人次培训
2
盐边县中小学校长计算机技能培训
项目组成员作为培训教师
完成
培训
2005--
2007
完成125人次中小学校长培训
3
攀枝花中小企业信息下乡服务
向模军作为培训教师
完成
培训
2006
完成率为100%
4
攀枝花市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
刘松青负责技术咨询、设计、审查
完成
200--
2009
正常运行
5
攀枝花市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刘松青负责技术咨询、设计、审查
完成
2007--
2008
正常运行
6
攀枝花城市综合管理监控信息系统
刘松青负责技术咨询、设计、审查
完成
2006--
2008
正常运行
7
攀枝花市环保局信息化建设规划
杨文伟负责技术咨询、设计、审查
完成
2009
正常运行
8
攀枝花市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项目方案设计
杨文伟负责技术咨询、设计、审查
完成
2009
正常运行
9
攀枝花市政务中心网络平台建设
杨文伟负责技术咨询、设计、审查
完成
2008--
2009
正常运行
 
3-4
师资
培养
1、职教理论水平培养措施及成效
1)为了使教师学习先进职教理念,提高教师队伍的职教理论水平,学院专门将教育部有关文件及职教专家的相关文章汇编成册,安排时间进行学习和讨论。
2)学院利用寒、暑假在校内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任务驱动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等专题讲座,使教师对高职先进教学理念和课程开发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3)课程组参加赵志教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专题讲座学习;认真学习和研讨了姜大源高职专家的论文、专著和讲座录像录音资料,深刻理解能力导向、实践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等新的课程开发原理和方法,使教师队伍的职教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本课程的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2、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培养措施及成效
1)学院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目前本课题组主讲老师全部获得硕士以上学位,其中李尚勇、胡元两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2)鼓励课程组教师参加技能培训,积极考取各类认证,提高教师了专业能力,开阔了视野,把握注专业动向,增进了交流。
2005年派胡元参加中科院计算所举办的J2EE EJB分布式组件编程技术培训。
2005年胡元、刘晓英获得四川省劳动厅计算机高级工考评员资格。
2006年胡元、柯雄飞参加软件设计培训。
2006年李尚勇、董其维在北京参加华为3COM认证培训,获得华为3COM网络认证工程师和华为3COM网络认证讲师资格证书。
2006年向模军老师在攀钢第三届技术运动会计算机技能比赛中,获得第三名。
2007年及2009年李尚勇老师获得了攀钢技术拔尖人才称号,每月技术津贴2000元。
20086月胡元和李尚勇老师参加科来软件培训(信息工程系正在与科来软件合作开发教材)。
2008年李尚勇老师取得了博士生入学资格,2009年胡元老师取得了博士生入学资格。
2009年向模军在北京参加ITAT师资培训(Java程序设计)
3)参与企业应用型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近两年已完成项目两项,在建项目3项,收到良好经济效益。
3、教学能力培养措施及成效
1)学院定期举办“耕耘杯”、“育人杯”、“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教学比赛,制订详细的比赛规则,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加,对参赛者进行评比,提出意见和建议,优胜者给予奖励,通过比赛,使各位教师达到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2009年,向模军老师获得第十二届“耕耘杯”教学竞赛二等奖。
2)利用寒、暑假在校内对教师进行培训
由学院聘请专家或掌握先进技术的校内教师举办培训班或开展技术讲座,通过良好的传、帮、带作用,提高于相关专业教师整体的教学能力。近三年来与本课程相关共举行了2次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验实训,每次培训时间7天,培训人数1520人,培训效果良好。
3)送外培训 
有针对性的进行送外培训,加强了交流,拓宽了视野,为提高教学水平打下基础。近三年来与本课程相关的送培教师共3人次。   
4)定期开展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教研室一般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职业能力培养措施及成效
1)学院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到目前为止,本课程组刘松青、李尚勇、胡元老师考取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资格,促进了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
2)参加下厂挂职锻炼。
学院制定了相关的鼓励政策,要求每学期必须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课程组全体成员均进行了挂职锻炼,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和锻炼,一方面学习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了解企业现状、企业运作和管理,了解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了解企业对在职员工的培训需求,另一方面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介绍学院专业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方向,使他们也能积极参与学院的教学改革,以提高职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3)鼓励教师参与开发的各种各样的课题,以提高其专业技术的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比如我们教师积极参加攀钢整体产销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任务,极大地增强了教师的职业能力素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