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德曼调停始末
作者:王同起
来源:《历史教学》2000年第10期
        陶德曼原名特劳特曼·奥斯卡·普,德国外交官,1924年任驻日大使馆临时代办,1931年冬任驻华公使,1935年使馆升格后任大使。1937年10月至1938年1月,他奉德国政府之命,与驻日大使狄克逊斡旋于中日政府之间,为谋求“停战”与“和平”开展了一系列秘密外交活动,并由此酿成抗日战争初期日本诱降和南京国民政府暗中对日妥协的一次未遂事件。
       
        一
       
        陶德曼调停发生在抗日战争激烈紧张之时,有比较复杂的原因。德国vs日本直播视频
        从日本方面看,实现灭亡中国,进而称霸世界是既定的战略目标,其实施手段有军事摧毁和政治迫降两种方式。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时,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面对孱弱的中国,曾幻想以速战速决的方针实现亡华政策。由于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抵抗,使日军逐渐陷入战争的泥潭。1937年7月至10月,日军占领了北平、天津等大城市,猛烈地进攻上海,却未能彻底摧毁中国军队的主体防御,置中国于死命。尤为使日本难堪的是,自“九·一八”以来其侵华行经屡遭国际正义舆论的谴责,越来越陷入孤立,于是改换了手法,在公开打出“反共”旗号侵略华北的同时,频频做出“不扩大”和谈判的姿态,以蒙蔽视听。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政府上诉国联,请求列强诸国施加压力,调解中日争端。国联第18届大会正式接受了中国的申诉,并由23国咨询委员会通过两项报告:1.认定日本的军事行动违背华盛顿九国公约及巴黎非战公约;2.应由九国会议讨论解决中日冲突。尽管国联的报告没有直接指斥日本为侵略者,也拒绝了中国提出由国联决议制裁日本的要求,但是邀请九国公约签字国开会颇使日本感到尴尬。10月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演说,公开提出“隔离”政策,使日本方面非常紧张。这时,九国会议一旦举行,不论是否做出决议,都将置日本于被告的地位。于是,日本悍然拒绝了会议邀请,唆使德国和意大利反对九国会议讨论中国问题,同时还制订了由第三国出面调停,诱使中国政府与其直
接谈判的计划,与国联的干涉相抗衡。10月初,日本外相广田与英国驻日大使克莱琪商谈由英国调停中日战争的可能性。日方提出的条件是:1.在华北建立非武装区;2.保持与“满洲国”事实上的关系;3.控制在中国的排日运动;4.承认在华北经济均等的原则①。以后,英国政府倾向于召开九国会议。日本遂改由接受德国或意大利出面“调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