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互联⽹发展史
中国移动互联⽹发展史
赛迪研究院互联⽹研究所陆峰博⼠本世纪以来,我国移动互联⽹伴随着移动⽹络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快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国家开始⼤规模部署3G⽹络,2014年⼜开始⼤规模部署4G⽹络,两次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有⼒地促进了中国移动互联⽹快速发展,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规模创新。
⼀、萌芽期(2000年-2007年)
技术发展:WAP应⽤是移动互联⽹应⽤的主要模式。
该时期由于受限于移动2G⽹速和⼿机智能化程度,中国移动互联⽹发展处在⼀个简单WAP应⽤期。WAP应⽤
把Internet⽹上HTML的信息转换成⽤WML描述的信息,显⽰在移动电话的显⽰屏上。由于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代理服务器的⽀持,⽽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被⼴泛地应⽤于
GSM、CDMA、TDMA等多种⽹络中。在移动互联⽹萌芽期,利⽤⼿机⾃带的⽀持WAP协议的浏览器访问企业WAP门户⽹站是当时移动互联⽹发展的主要形式。
市场竞争:移动梦⽹催⽣了⼀⼤批SP服务商。
2000年12⽉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业务品牌“移动梦⽹Monternet”,移动梦⽹就像⼀个⼤超市,囊括了短
信、彩信、⼿机上⽹(WAP),百宝箱(⼿机游戏)等各种多元化信息服务。在移动梦⽹技术⽀撑下,当时涌现了雷霆万钧、空中⽹等⼀⼤批基于梦⽹的SP服务提供商,⽤户通过短信、彩信、⼿机上⽹等模式享受移动互联⽹服务。但由于移动梦⽹服务提供商存在业务不规范、乱收费等现象,2006年4⽉,国家开展了移动梦⽹专项治理⾏动,明确要求扣费必须⽤户确认、⽤户登录WAP需要资费提⽰等相关规范,⼤批SP服务商因为违规运营退出了市场。安装应用商店
⼆、成长培育期(2008年-2011年)
技术发展:3G移动⽹络建设掀开了中国移动互联⽹发
展新篇章
随着3G移动⽹络的部署和智能⼿机的出现,移动⽹速⼤幅提升初步破解了⼿机上⽹带宽瓶颈,简单应⽤软件安装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让移动上⽹功能得到⼤⼤增强,中国移动互联⽹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经过3G⽹络⼀年多的试点商⽤,2009年1⽉7⽇⼯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三⼤电信运营商分别增加TD-SCDMA、CDMA2000、WCMDA 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
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3G⽹络⼤规模建设正式铺开,中国移动互联⽹全⾯进⼊了3G时代。
市场竞争:各⼤互联⽹公司都在探索抢占移动互联⽹⼊⼝
在此期间,各⼤互联⽹公司都在摸索如何抢占移动互联⽹⼊⼝,百度、腾讯、奇虎360等⼀些⼤型互联⽹公司企图
推出⼿机浏览器来抢占移动互联⽹⼊⼝,新浪、优酷、⼟⾖
等其他⼀些互联⽹公司则是通过与⼿机制造商合作,在智能⼿机出⼚的时候,就把企业服务应⽤如微博、视频播放器等应⽤预安装在⼿机中。
商业模式:成熟商业模式亟待规模化应⽤
在此期间,尽管苹果公司智能⼿机成功的商业模式刺激了中国互联⽹产业界,但由于智能⼿机发展处在初期,使⽤智能⼿机的⼈还主要出在⾼端⼈阶层,特别是搭载安卓系统的移动智能终端还未⼤⾯积应⽤,原有诺基亚塞班智能⼿机操作系统⽀撑的移动互联⽹应⽤有限,以⾄于很多创新的移动互联⽹应⽤尽管已经上线,但并没有得到⼤规模应⽤,成熟商业模式较少。
三、⾼速成长期(2012年-2013年)
技术发展:智能⼿机规模化应⽤促进移动互联⽹快速发展
具有触摸屏功能的智能⼿机的⼤规模普及应⽤解决了
传统键盘机上⽹众多不便,安卓智能⼿机操作系统的普遍安装和⼿机应⽤程序商店的出现极⼤地丰富了⼿机上⽹功能,移动互联⽹应⽤呈现了爆发式增长。进⼊2012年之后,由于移动上⽹需求⼤增,安卓智能操作系统的⼤规模商业话应⽤,
传统功能⼿机进⼊了⼀个全⾯升级换代期,以三星、HTC为代表的传统⼿机⼚商,纷纷效仿苹果模式,普遍推出了触摸屏智
能⼿机和⼿机应⽤商店,由于触摸屏智能⼿机上⽹浏览⽅便,移动应⽤丰富,受到了市场极⼤欢迎。由于⼿机⼚商
之间竞争激烈,智能⼿机价格快速下降,千元以下的智能⼿机⼤规模量产,推动了智能⼿机在中低收⼊⼈的⼤规模普及应⽤。在此期间,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传统⼿机巨头由于
未能充分把握移动互联⽹发展机遇,未能成功打造移动智能⼿机产业⽣态圈,传统⼿机制造巨头迅速陨落。
市场竞争:快速崛起,成功锁定移动互联⽹⼊⼝
智能⼿机的⼤规模普及应⽤,激发了⼿机OTT应⽤,以为代表的⼿机移动应⽤开始呈现⼤规模爆发式增长。腾讯公司于2011年1⽉21⽇推出即时通信服务,截⽌2013年10⽉底,腾讯的⽤户数量已经超过了6亿,每
⽇活跃⽤户1亿。除了腾讯之外,⼩⽶推出了⽶聊,阿⾥推
出了来往,⽹易推出了易信等即时通信业务,纷纷抢占移动互联⽹即时通信业务,⼒图把控移动互联⽹⼊⼝腾讯公司凭借在桌⾯互联⽹时代的社交应⽤固有的优势,采⽤⼿机号码绑定社交应⽤等技术,实现了在移动端社交应⽤的快速拓展,让电信运营商等竞争对⼿措⼿不及。新浪微博在此期间受惠受智能机普及应⽤,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截⽌2013年底,2013年底⽤户规模已经超过5亿,但是后期由于的强势
快速崛起,以及微博本⾝商业模式的原因,微博发展出现了迟缓现象。以⾄于2014年新浪微博登录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时候,外界普遍认为新浪微博错过了上市的最佳窗⼝期。
除了利⽤即时通信抢占移动互联⽹⼊⼝之外,各⼤互联⽹公司都在推进业务向移动互联⽹转型。除了腾讯推出之外,阿⾥、百度等其他互联⽹公司也加快移动互联⽹转型。阿⾥加⼤了⼿机淘宝和⼿
机⽀付宝业务推⼴⼒度,2013年双11购物节,⼿机淘宝的整体⽀付宝成交额同⽐增长560%,单⽇成交笔数占⽐整体的21%,同⽐增长420%,截⽌2013年底,⼿机⽀付宝⽤户数量超过1亿。由于⽀付的快速发展,⽀付宝和展开了移动⽀付争夺⼤战。百度也加快将搜索等业务向移动端迁移,推出了⼿机搜索、⼿机地图等各类⼿机应⽤。除此之外,新浪、⽹易等传统门户⽹站也加快了在移动端布局,纷纷加⼤⼿机端新闻APP应⽤推⼴⼒度。
商业模式:打通渠道和锁定场景成为该时期商业模式竞争的本质。
⼩⽶、乐视等互联⽹公司更是创新了智能⼿机的营销模式,打出了不靠⼿机硬件、靠⼿机服务挣钱的“智能⼿机+互联⽹服
务”新商业模式,依托⾼性价⽐的智能⼿机作为载体,加⼤公司互联⽹服务应⽤的推⼴⼒度。例如⼩⽶⼿机上,⼏
乎所有预安装的服务都是⼩⽶公司⾃⼰的服务,⼩⽶⼿机上既有⼩⽶应⽤程序商店,也有⼩⽶即时通信应⽤⽶聊和⼩⽶视频服务等等。⼩⽶这种“智能⼿机+互联⽹服务”商业模式
创新在当时获得了巨⼤的成功,⼩⽶公司迅速成为了互联⽹公司中新秀。得益于⼩⽶公司的巨⼤成功,雷军的互联⽹思维⼴为社会各界传颂。另外,滴滴打车、今⽇头条等⼀⼤批
基于移动互联⽹应⽤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应⽤在此
期间⼤量涌现,极⼤地激发了投资界对移动互联⽹应⽤的投资兴趣。
四、全⾯发展期(2014年-⾄今)
技术发展:4G⽹络建设将中国移动互联⽹发展推上快
车道。
随着4G⽹络的部署,移动上⽹⽹速得到极⼤提⾼,上
⽹⽹速瓶颈限制得到基本破除,移动应⽤场景得到极⼤丰富。2013年12⽉4⽇⼯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运营商发放了TD-LTE 4G牌照,中国4G⽹络正式⼤规模铺开。2015年2⽉27⽇,⼯信部⼜向中国电信和中
国联通发放“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FDD-LTE)”经营许可。4G⽹络建设让中国移动互联⽹发展⾛上了快速
发展轨道,截⽌2016年5⽉底,中国4G⽤户已经达到5.8亿,4G⽤户数占移动电话总⽤户数⽐例达到44.6%。同时,根据CNNIC数据显⽰,截⽌2016年6⽉底,中国移动互联
⽹⽤户已经达到了6.56亿。
市场竞争:移动互联⽹成为各⾏各业开展业务的重要驱动,应⽤场景层出不穷。
由于⽹速、上⽹便捷性、⼿机应⽤等移动互联⽹发展外在环境基本得到全部解决,移动互联⽹应⽤开始全⾯发展。桌⾯互联⽹时代,门户⽹站是企业开展业务的标配,移动互联⽹时代,⼿机APP应⽤是企业开展业务的标配,4G⽹络
催⽣了许多公司利⽤移动互联⽹开展业务。特别是由于4G
⽹速⼤⼤提⾼,促进了实时性要求较⾼、流量较⼤需求较⼤类型的移动应⽤快速发展,许多⼿机应⽤开始⼤⼒推⼴移动视频应⽤,涌现出了秒拍、快⼿、花椒、映客等⼀⼤批基于移动互联⽹的⼿机视频和直播应⽤。
商业模式:通过补贴壮⼤⽤户规模是互联⽹公司圈地的主要模式
在此期间,阿⾥、腾讯等互联⽹公司围绕移动⽀付、打
车应⽤、移动电⼦商务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为了推⼴移动⽀付,构建强连接的社交关系,腾讯和阿⾥分别于2015年春节和2016年春节花巨资利⽤央视春节晚会进⾏⼤规模推⼴。腾讯和阿⾥还围绕移动
电⼦商务展开了激烈竞争,腾讯为了弥补⾃⼰电⼦商务发展短板,2014年3⽉战略⼊股京东,并将作为京东移动电⼦商务⼊⼝。阿⾥更是加⼤了⼿机淘宝、⼿机天猫、⼿机⽀付宝的推⼴⼒度,2015年双11节期间,
其中移动端交易量占据了68%。京东、苏宁等为了推⼴钱包服务,采取了⽀付补贴的⽅式来吸引客户安装。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更是为了争夺⽤户开展了旷⽇持久的打车补贴⼤战,最后由于打车补贴损害了双⽅共同投资者的利益,在资本的⼲预下,两个昔⽇厮杀的竞争对⼿最后相爱合并。滴滴和快的合并之后,滴滴出⾏和Uber之间⼜开始了补贴⼤战。
五、关于移动互联⽹发展趋势
⼀是移动互联⽹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整体规模将实现跃升。移动互联⽹正在成为我国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新驱动⼒。当前,国内经济疲软,规模不经济导致经济增速减缓。移动互联⽹⾏业却逆流⽽上,以创新驱动变⾰,以⽣产要素综合利⽤和经济主体⾼效协同实现内⽣式增长,发展势头强劲。我国移动互联⽹市场规模迎来⾼峰发展期,总体规模超过1万亿元,移动购物、移动游戏、移动⼴告、移动⽀付等细分领域都获得较快增长。其中,移动购物成为拉动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受市场期待和政策红利的双重驱动,移动购物、移动搜索、移动⽀付、移动医疗、车⽹互联、产业互联⽹等领域的蓝海价值正在显现。未来,移动互联⽹经济整体规模将持续⾛⾼,移动
互联⽹平台服务、信息服务等领域不断涌现的业态创新将推动移动互联⽹产业⾛向应⽤和服务深化发展阶段。
⼆是移动互联⽹向传统产业加速渗透,产业互联⽹将开
启互联⽹企业新征程。⼤数据、云计算、物联⽹、移动互联技术的创新演进正在拓宽企业的组织边界,推动移动互联⽹应⽤服务向企业级消费延伸。传统制造企业正在积极拥抱移动互联⽹,深化移动互联⽹在企业各环节的应⽤,着⼒推动企业互联⽹化转型升级。⾯向传统产业服务的互联⽹新兴业态将不断涌现。新兴信息⽹络技术已经渗透和扩散到⽣产性服务业的各个环节,重构传统企业的移动端业务模式,催⽣出各种基于产业发展的服务新业态,加快对医疗、教育、旅游、交通、传媒、⾦融等领域的业务改造。移动互联⽹发展不断
引领传统⽣产⽅式变⾰,产业互联⽹开启新征程。移动互联⽹利⽤智能化⼿段、将线上线下紧密结合,实现信息交互、⽹
络协同,有效改善和整合企业的研发设计、⽣产控制、供应
链管理等环节,加快⽣产流程创新与突破,推动企业⽣产向个性化、⽹络化和柔性化制造模式转变,推动了产业互联⽹的智能化、协同化、互动化变⾰,实现了⼤规模⼯业⽣产过程、产品和⽤户的数据感知、交互和分析,以及企业在资源
配置、研发、制造、物流等环节的实时化、协同化、虚拟化。
三是移动互联⽹应⽤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交相辉映,新业态将拓展互联⽹产业增长新空间。随着移动互联⽹的崛起,⼀批新型的有别于传统⾏业的新⽣企业开始成长并壮⼤,也给整个市场带来全新的概念与发展模式,打破了固有的市场格局。互联⽹思维受到热捧,各⾏各业开始了在移动互联⽹
领域的各种“创新”、“突破”之举,以求实现真正的突破。在传统⼯业经济向互联⽹经济转型过程中,旧有的社会经济规律、⾏业市场格局、企业经营模式等不断被改写,不可思议地叠加出新的格局。在制造业领域,⼯业智能化、⽹络化成为热点;在服务业领域,个性化成为新的⽅向;在农业领域,出现“新农⼈”现象。
四是移动互联⽹正在催⽣出新的业态、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产业。当前企业越来越重视引⼊移动互联⽹⽤户思维,挖掘市场长尾需求,后向指导⽣产,探索企业增值新空间。
移动⽀付、可穿戴设备、移动视频、滴滴专车、⼈⼈快递等新的应⽤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涌现,引发传统⾏业⽣态的深刻变⾰。从零售、餐饮、家政、⾦融、医疗健康、到电信、教育、农业,移动互联⽹在各⾏业跑马圈地,改变原有⾏业的
运⾏⽅式和盈利模式,移动互联⽹利⽤碎⽚化的时间,为⽤户提供“指尖上”的服务,促成了⽤户与企业
的频繁交互,实现了⽤户需求与产品的⾼度契合,继⽽加⼤了⽤户对应⽤服务的深度依赖,构建形成“需求-应⽤-服务-更多服务-拉动更⼤需求”的良性循环。随着企业“以⽤户定产品”意识的提升、移动互联⽹⽤户黏性的增强和参与热情的⾼涨,未来,移动互联⽹应⽤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将持续⽕热,加速推动各⾏各业进⼊全民创造时代。
六、关于发展移动互联⽹的若⼲建议
⼀是加快推进移动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国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普及率、⽹速、价格等⽅⾯与发展国家仍存
在较⼤差距,成为移动互联⽹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亟待加强。要加快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推进
城镇光纤到户和⾏政村宽带普及服务,尤其注意加快农村互联⽹宽带普及率。积极推进新⼀代移动通信⽹络建设与布局,提⾼移动4G普及率,加快5G研发和试商⽤。要扩⼤公共区域⽆线局域⽹覆盖范围,免费公⽤wifi和收费商⽤wifi相结合,提⾼宽带接⼊服务质量。
⼆是加强移动互联⽹关键技术攻关。通过设⽴专项资⾦,推进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重点⽀持智能⼿机、智能电视、智能⼿表等操作系统研发和核⼼处理芯⽚、电源管理芯⽚等芯⽚
研发,⽀持智能⼿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持跨终端跨屏幕操作系统平台、开发与测试⼯具、搜索引擎、
信息技术服务⽀撑⼯具等基础软件技术开发。
三是打造移动互联⽹产业⽣态圈。加快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围绕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关键环节核⼼技术突破和服务能⼒提升,加强对互联⽹企业的技术合作和产业分⼯引导,⿎励终端制造商、软件提供商、电信运营商与移动互联⽹服务商之间在各个环节加强合作,充分利⽤本⼟企业创新优势,
推动我国移动智能终端产业整合发展,构建“终端+软件+服务”整体产业格局,形成良性互动的互联⽹和移动互联⽹产业发展⽣态圈。⽀持建设第三⽅内容服务平台,促进各类平台开放融合,在终端接⼊⽅式、接⼊内容、接⼊对象等⽅⾯实现开放与共享。积极引导建⽴产业联盟或企业战略联盟,⼴泛开展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提⾼平台竞争⼒,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提升我国在利润分配中的竞争地位,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建⽴信息安全评测体系。为引导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要依据现有的安全问题根源,从智能终端安全、移动应⽤安全两个⽅⾯⼊⼿,建⽴完善的信息安全评测体系。⼀⽅⾯通过技术⼿段,评测智能终端的硬件安全、系统安全、预置应⽤安全、接⼝安全;另⼀⽅⾯从移动应⽤软件安全、移动应⽤软件商店安全、移动应⽤第三⽅业务系统安全等三⽅⾯评测移动终端安全,从⽽从终端
侧、应⽤服务侧联合解决信息骚扰、隐私窃取、恶意吸费、⽊马侵⼊等安全问题,并指导和敦促相关企业整改,保证移动终端信息安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