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路径依赖”看,为什么“强者恒强,弱者更弱”
文/麦穗小鱼
题记:
你知道,为什么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4英尺8.5英寸吗?
你知道,为什么美国航天飞机火箭助推器的宽度参考的是两匹马屁股之间的宽度吗?
你知道,为什么“Q,W,A,S”这几个键会被放在电脑键盘的左上角吗?
你知道,为什么人们常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吗?
你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到了黄河也不死心”吗?
......
这所有的一切一切,均与一个词有关。
这个词,就是——“路径依赖”
马屁股决定铁轨宽度?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明明知道自己当前的工作不那么令人满意,或是对当前的生活状态很厌倦,但就是不想做出改变。既是因为无力,更是因为无心
为什么会无心改变?因为我们对长时间从事的工作,习惯的生活、所处的环境等等周围的一切有了依赖性。用专业术语说,就是产生了“路径依赖”。
那么,何为“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理论”最初用于经济领域,是指一个国家、组织、公司一旦选择了某种制度,由于受到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学习效应(Learning Effect)、协调效应(Coordination Effect)及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ffect)等因素影响,导致该制度会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自我强化。道格拉斯.诺斯最早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提出了该理论,并成功阐释了经济体制的演进,由此获得了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路径依赖理论”看起来高大上,晦涩难懂。其实,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影响着我们的一生。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就借助前文提到的“马屁股决定铁轨宽度”,来谈一谈
“路径依赖理论”。
在此之前,先和大家一起回顾几段历史常识。通过这几段常识,大家便会形成一个清晰的“路径依赖”逻辑线。
曾经的罗马帝国所向披靡,车辙所碾之处,尽收麾下。翻开英国的历史,你会赫然发现,狂妄自大的大不列颠竟然也被罗马帝国统治了长达400年之多,英国历史五分之一的岁月都是在古罗马帝国的阴影下度过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1779年——1840年)发端于英国。英国人瓦特在1776年发明的蒸汽机更是将这场科技变革推向了高潮,人类的历史进入了“蒸汽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和普及为铁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准备,在蒸汽机、冶炼业、采矿业三者相互推动下,19世纪初,英国开始进入“铁路时代”。所以,现代意义上的铁路最早出现于英国。
▲古时征战沙场常常会用到战车,罗马人为了方便自己的战车通行,所到之处修建了大量的马路。整个欧洲包括英国马路辙迹的宽度和罗马战车的轮距宽度是一模一样的,都是4英尺8.5英寸。为什么是4英尺8.5英寸?因为,古时候的战车是由两匹战马牵引着的,而两匹战马屁股之间的宽度恰好是4英尺8.5英寸。
▲英伦贵族向来很节俭,最早进入工业化时期的英国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大兴铁路,为了不造成浪费,铁轨便沿着两千年来留下的战车辙迹铺设。所以,两条铁轨之间的距离自然而然的就是4英尺8.5英寸,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现在,我们来捋一下这道典型的“路径依赖”事例的逻辑线:
古罗马侵犯英国——为方便战车通行,铺设道路——两匹战马屁股之间的距离是4英尺8.5英寸——道路的宽度被修建成4英尺8.5英寸——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大兴铁路——为不造成浪费,铁轨沿着战车辙迹铺设——所以,两条铁轨之间的距离就是4英尺8.5英寸。
你以为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吗?没有,精彩的还在后面。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道宽一点,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只能比照铁轨的宽度来制造。也就是说,追根溯源火箭助推器的宽度是由马屁股决定的!
千年前的战马,穿越时间,决定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输系统的设计,也决定了美国航天飞机火箭助推器的宽度,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戏谑,有点不可思议。但,这正是“路径依赖理论”发挥的作用。
让我们把目光从上千年的时光隧道中抽离出来,回到现在。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人这一辈子其实就是生活在无形的惯性中。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便极有可能会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被这种依赖性给“锁住”。而且,过去做出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在可能的选择。
“路径依赖”理论被总结出来之后,人们把它广泛应用在职业选择、消费决策和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毫不夸张地说,人们关于习惯的一切理论都可以用“路径依赖”来解释。
我们为什么会被“路径依赖”锁住?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到了黄河心也不死心”,一旦人们做出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大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制度演进,小到一个人的工作选择、生活方式,乃至消费习惯,无不受“路径依赖法则”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我们的一切选择都多多少少地会受到“路径依赖法则”的左右。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路径依赖”被比喻为监狱:刚到监狱的那会,囚犯总想走出去,但待久了,就再也离不开监狱了。就如同摩根·弗里曼在电影里说的那样:“有些鸟是关不住的。”背后的意思暗含着“绝大部分的鸟都是逃不脱的。”
因此,我们经常听说很多期满出狱的人,因为习惯了监狱里的生活,难以适应外面的社会,不知道何去何从,从而产生抑郁、烦躁、痛苦,甚至走上了自缢的道路。
过去做出的选择左右了现在可能的选择,而现在的选择又将左右着未来的选择。这种“路径依赖性”在一个人的职业规划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诚然,影响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因素很多,薪酬、家庭、上升空间......。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第一份工作。当然,这里的第一份工作不是指你刚毕业那会频繁换来换去的工作,而是指至少干了三年以上的工作。比如,你的前一份工作是做销售,辞职后十有八九你还会选择一份从事营销的工作;再如,你的第一份工作是做软件开发,这辈子或许你都不会跳出软件这个圈子。我就有个朋友,原先是做老师的,辞职后去了一家基金投资公司,转了一圈后,又回到了一家教育机构做培训。当然,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新浪曾做过一次“网调”,就一个问题:跳槽后,你选择的工作和前一份工作关联度有多大?
选择“非常大”的,占到62.3%;
选择“比较大”的,占到25.2%;
选择“比较小”的,占到9.6%;
选择“几乎没有”的,仅仅4.9%,不到5%。
可见,第一份工作或者说是前一份工作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影响有多大。虽然,摆在你面前有诸多工作机会,但是峰回路转之后,很多人的职业发展之路都会偏向于最初的选择。其实,这就是“路径依赖”产生的必然结果。
adaptive有位专家曾形象地比喻,职业发展就像我们穿衣服,第一个扣子(第一份工作)特别重要。因为从事一份职业越久,“路径依赖”的影响就越大,固定路径所带来的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心理就越强大。因此,更换路径(更换职业规划)的成本也就越大。
所以,几乎所有职业规划专家都会建议,第一份工作一定要兼顾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及专业知识,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个既具挑战性又不失客观、实际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步努力走下去。只有这样,“路径依赖法则”所带来的自我强化才会起到正反馈的作用,进入良性循环。
这就是“路径依赖”最好的例证——人们一旦做了某种选择,就再也不想离开既定的轨道,并愿意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中国有句古话: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不死心。现在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到了黄河也不死心。”哪管它是好的路径,还是坏的路径,都会一条道走到黑。
好的路径通过不断的自我强化,会变得越来越好,自然会吸引人们毫不犹豫地走下去,这无可厚非。但是,坏的路径同样对人具有强大的“锁定力”,让人不想“离经叛道”,这又是为什么呢?
总结起来,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每一种选择都有其最初的合理性。也就是说,人们在选择的时候其实已经在所有备选项
中做了一番比较。如果一旦做出了决定,这种合理性就会得到不断的强化,并借助惯性的力量,使人无法摆脱。
惰性是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顽疾。当人们已经习惯了某种状态和环境后,就会进入一种舒适区,从而对这种舒适区产生依赖性,被天生的惰性套牢,再也不愿意轻易做出改变。
不想让“机会成本”变成“沉没成本”。我们在做出一次选择后,为了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总要付诸行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这些我们称之为“机会成本”。而重新选择就意味着之前的所有努力会石沉大海,那些“机会成本”就会变成“沉没成本”,这肯定是人们不愿意做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