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判断题
1.实体之间的联系有三种,既1对1、1对多和多对多。(√)
2.在一个关系数据模型中,所有关系的定义也用一个关系来表示,称为其元关系或数据字典(√)
3.在关系数据模型中,运算对象是关系,而运算结果是一个值。(×)
4.数据库体系结构具有三级模式结构和两级存储映象。(√)
5.进行数据库系统运行和管理的人员称作应用程序员。(×)
二、选择题
1.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所具有的控制功能不包括(D)。
A.安全性
B.一致性
C.并发性
D.独立性
2.在概念模型转化为关系数据模型时,实体之间的联系必须被转化为对应关系(表)的联系类型是(C)。
A.1对1
B.1对多
C.多对多
D.多对1
3.ER图用来描述的是(A)。
A.概念数据模型      B逻辑数据模型      C关系数据模型      D对象数据模型
4.若实体A和B是多对多联系,实体B和C是1对1联系,则实体A和C是(C)联系。
A.1对1
B.1对多
C.多对多
D.多对1
5.若实体A和B是多对1联系,实体B和C是1对1联系,则实体A和C是(D)联系。
A.1对1
B.1对多
C.多对多
D.多对1
6.在对象数据模型中,对象不具有的特性是(D)。
A.封装性
B.继承性
C.多态性
D.共享性
三、填空题
1.在文件管理阶段,文件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在数据库管理阶段,文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在文件系统中,存取数据的基本单位是记录;在数据库系统中,存取数据的基本单位是数据项。
3.在实体中能做为码的属性称为主属性,否则称为非主属性。
4.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和两段存储映象确保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第二章
一、判断题
1.已知两个定义域的基数分别为m和n,则它们的笛卡儿积中的元组数为m×n(√)。
2.在一个关系中,元组个数不能为0(×)。
3.在一个关系中,主码属于候选码,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
4.在一个关系中,主码只能有一个,但候选码可以同时有多个(√)。
5.对一个关系R进行选择运算,运算结果关系中的属性个数与R中的属性个数不同(×)。
6.对两个关系进行等值连接,在其运算结果的关系中,属性个数小于两个关系的属性个数之和(×)。
二、选择题
1.设D1、D2和D3定义域的基数分别为2、3和4,则在D1×D2×D3的运算结果中,每个元组具有的分两个数为(B)。
A.2
B.3
C.4
D.9
2.学生关系中的班级号属性与班级关系中的班级号主码属性相对应,则班级号为学生关系中的(A)。A.外码        B.候选码      C.主码        D.超码
3.设一个关系模式为R(A,B,C),对应的关系内容为R={{1,10,50},{2,10,60},{3,20,72},{4,30,60}},则ΠB(δc<70(R))的运算结果中具有的元组个数为(C)。
A.4
B.3
C.2
D.1
4.设两个关系中分别包含m和n个属性,它们具有同一个公共属性,当对它们进行自然连接时,运算结果的关系中包含的属性个数为(B)。
A.m×n
B.m+n-1
C.m+n
D.m+n+1
5.设两个关系中分别包含m和n个元组,它们之间存在1对多联系,将其进行自然连接,在得到的运算结果中,第1个关系中的一个元组最多能够有效连接第2个关系中的元组个数为(A)。
A.n
B.m
C.m-n
D.n-m
三、填空题
1.顾客购物订单和订单明细之间具有1对多联系。
2.设一个关系R1中的属性A是外码,它对应关系R2中的主码为B,则称R1为子关系,R2为父关系。
3.设一个集合A={3,4,5,6,7},集合B={1,3,5,7,9,},则A和B的并集中包含7个元素,A和B的交集中包含3个元素,A和B的差集中包含2个元素。
4.设一个关系模式为R1(A,B,C),对应的关系内容为R1={{1,10,50},{2,10,60},{3,20,72},{4,30,60}},另一个关系模式为R2(A,B,D),对应的关系内容为R2={{1,10,50},{2,10,60},{1,20,72},{2,30,60}},则R1∞R2的运算结果包含2个元组,每个元组包含4个分量。
5.设一个学生关系为S(学生号,姓名),课程关系为C(课程号,课程名),选课关系为X(学生号,课程号,成绩),则选修了课程名为“程序设计”的全部学生信息所对应的运算为S∞(δ学生号(X∞(δ课程名=‘程序设计’(C))))。
第三章
一、判断题
1.假定在一个关系中存在X→Y的函数依赖,则称X为决定因素(√)。
2.假定在一个关系中存在X→Y并且X不包含于 Y,则称X→Y为平凡函数依赖(×)。
3.假定在一个关系中存在X→Y,并且X的任何真子集的都不能函数决定Y,则称X→Y为完全函数依赖(√)。
4.假定在一个关系中存在X→Y和Y→Z,并且X、Y和Z是互不相同的单属性,则不存在X→Z的传递函数依赖(×)。
5.在一个关系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中,所包含的每个函数依赖必须是完全函数依赖,并且不存在冗余的传递函数依赖(√)。
6.当在一个关系中,没有明显的候选码时,可以人为地增加一个标识属性作为候选码,以方便对数据的查询和处理(√)。
二、选择题
1.在一个关系R中,若X、Y和Z为互不相同的单属性,并且存在X→Y和Y→Z,则必然存在X到Z的(B)函数依赖。
A.部分
B.传递
C.直接
D.平凡
2.在一个关系R中,若存在X→Y和X→Z,则存在X→YZ,称此为函数依赖的(C)规则。
A.自反性
B.传递性
C.合并性
D.分解性
3.设一个关系为R(A,B,C,D,E),它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FD={A→B,C→D,(A,C)→E},则关系的候选码为(B)。
A.(A,B)
B.(A,C)
C.(A,D)
D.(A,E)
4.设一个关系为R(A,B,C,D,E,F,G),它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FD={A→B,C→D,B→E,E→F},则该关系的候选码为(A)。
A.(A,C,G)
B.(A,C)
C.(A,G,E)
D.(A,G)
5.设一个关系为R(A,B,C,D,E),它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FD={A→B,A→C,C→D,C→E },若要规范化为第三范式,则将得到(B)关系。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设一个关系为R(A,B,C,D,E,F,G),它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FD={A→B,A→C,C→D,C→E,A→F,F→G},该关系最高满足(B)。
A.第一范式
B.第二范式
C.第三范式
D.BC范式
三、填空题
1.在一个关系R中,若属性集X函数决定属性集Y,则记作为X→Y,称X为决定因素。
2.在一个关系R中,若X→Y且X包含于Y,则称X→Y为平凡函数依赖;否则,若X→Y且X不包含于Y,则称X→Y为非平凡函数依赖。
3.在一个关系R中,“职工号”函数决定“姓名”既是完全函数依赖,又是非平凡函数依赖。
4.对关系进行规范化,通常只要求规范化到第三范式,该规范化过程能够很好地保持数据的无损连接
性和函数依赖性。
5.把关系的第一范式规范化为第二范式的过程就是消除部分函数依赖,规范化为第三范式的过程就是消除传递函数依赖。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在建立一个数据表时,定义的列级完整性约束有6种情况,定义的表级完整性约束有4种情况(√)。
2.在对表中的字段进行主码或单值约束时,系统将自动建立相应的索引(√)。
3.在数据库中,基本表属于全局模式中的表,视图属于外模式中的表(√)。
4.基本表上的任何索引都会随着表内容的修改而得到重新建立和修改(√)。
5.在SQL语言中,不存在用于计算机的列函数(×)。
6.在SELECT语句中的WHERE选项中,用于单质与集合比较的判断格式少于6种(×)。
二、选择题
1.向基本表插入数据时,可以在命令中使用(B)子句得到待插入的一个结果表。
A.GROUP
B.SELETC
C.FROM
D.WHERE
2.在SQL的查询语句中,ORDER BY选项实现对结果表的(C)功能。
A.投影
B.求和
C.排序
D.分组统计
3.在建立基本表时,定义默认值约束所使用的保留字为(B)。
A.UNIQUE
B.DEFAULT
C.CHECK
D.FOREIGN
4.语句成分“SET<;列名>=<;表达式>”,所属的语句是(C)。
A.INSERT
B.DELETE
C.UPDATE
D.SELECT
5.在SELECT语句的WHERE子句中,所使用的保留字ANY与(A)等效。
A.SOME
B.ALL
C.IN
D.LIKE
6.当在查询语句的FROM选项中,实现对表的中间连接功能时,使用的保留字为(A)。
A.INNER
B.LEFT
C.RIGHT
D.JOIN
三、填空题
1.在目前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对数据库的操作方式有命令交互、程序执行和窗口界面三种。
2.在SQL中,完整性约束分为列级完整性约束和表级完整性约束两方面。
3.在表级完整性约束中,每个约束可以涉及表中的多个字段。
4.基本表属于全局模式中的表,它是实表;视图则属于局部模式中的表,是虚表。
5.在SQL中,根据基本表建立一个视图时,包括建立了该视图的结构和内容两方面。
四、根据主教材第四章所给的商品库和教学库,按照下列所给的每条SQL查询语句写出相应的功能。
在名称为商品库的数据库中包含有商品表1和商品表2,它们的定义分别为:
商品表1(商品代号char(8),分类名char(8),单价float,数量int)
商品表2(商品代号char(8),产地char(6),品牌char(6),)
在名称为教学库的数据库中包含有学生、课程和选课三个表,它们的定义分别为:
学生(学生号char(7),姓名char(6),性别char(2),出生日期datetime,
专业char(10),年级int)
课程(课程号char(4),课程名char(10),课程学分int)
选课(学生号char(7),课程号char(4),成绩int)
1.select x.商品代号,分类名,数量,品牌
from 商品表1 x,商品表2 y
where x.商品代号=y.商品代号
2.select distinct 产地
from 商品表2
3.select distinct 品牌
from 商品表2
4.select count(distinct 产地) as 产地数
from 商品表2
5.select x.商品代号,分类名,产地,品牌
from 商品表1 x,商品表2 y
where x.商品代号=y.商品代号and (品牌='熊猫' or 品牌='春兰')
6.select 学生.学生号,count(*) as 选课门数
from 学生,选课
where 学生.学生号=选课.学生号
group by 学生.学生号
7.select 课程.课程号,课程.课程名,count(*) as 选课人数
from 课程,选课
where 课程.课程号=选课.课程号
group by 课程.课程号,课程.课程名
数据库属性的概念8.select distinct x.*
from 学生x,选课y,选课z
where y.学生号=z.学生号and y.课程号<>z.课程号
and x.学生号=y.学生号
9.select *
from 学生
where 学生号in (select 学生号
from 选课
group by 学生号having count(*)=1
)
10.select x.学生号,y.学生号,y.课程号
from 选课x,选课y
where x.学生号=@s1 and y.学生号=@s2
and x.课程号=y.课程号
注:一个由字母开头的标识符再加上@字符前缀,则表示为一个变量,假定已保存着一个相应值。11.select x.*
from 课程x,选课y
where x.课程号=y.课程号and y.学生号=@s1
and y.课程号not in (
select 课程号
from 选课
where 选课.学生号=@s2
)
12.select *
from 课程
where not exists (
select *
from 选课
where 课程.课程号=选课.课程号
)
13.select *
from 课程
where exists (
select *
from 选课
where 课程.课程号=选课.课程号
)
14.select *
from 课程
where exists (
select 课程号
from 选课
where 课程.课程号=选课.课程号
group by 课程号having count(*) between 2 and 4 )
15.select *
from 学生
where exists (
select *
from 选课
where 学生.学生号=选课.学生号
group by 选课.学生号having count(*)=3
)
16.select *
from 学生
where 学生号in (
select 学生号
from 选课
group by 学生号having count(*)<=2
) or not exists (
select *
from 选课
where 学生.学生号=选课.学生号
)
17.select 专业,count(*) as 专业人数
from 学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