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osi七层模型和TCPIP五层模型OSI七层和TCP/IP图解
OSI七层模型
模型共有七层
上三层称之为⾼层,定义应⽤程序之间的通信和⼈机界⾯。什么意思呢,就是上三层负责把电脑能看懂的东西转化为你能看懂的东西,或把你能看懂的东西转化为电脑能看懂的东西。
下四层称之为底层,定义的是数据如何端到端的传输(end-to-end),物理规范以及数据与光电信号间的转换。
具体说明
应⽤层
  就是应⽤程序。这⼀层负责确定通信对象,并确保由⾜够的资源⽤于通信,这些当然都是想要通信的应⽤程序⼲的事情。
  表⽰层
  负责数据的编码、转化,确保应⽤层的正常⼯作。
  这⼀层,是将我们看到的界⾯与⼆进制间互相转化的地⽅,
  就是我们的语⾔与机器语⾔间的转化。
  数据的压缩、解压,加密、解密都发⽣在这⼀层。
  这⼀层根据不同的应⽤⽬的将数据处理为不同的格式,表现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件扩展名。
  会话层,
  负责建⽴、维护、控制会话,区分不同的会话,以及提供单⼯(Simplex)、半双⼯(Half
  duplex)、全双⼯(Full duplex)三种通信模式的服务。
  传输层,
  负责分割、组合数据,实现端到端的逻辑连接。数据在上三层是整体的,
  到了这⼀层开始被分割,这⼀层分割后的数据被称为段(Segment)。三次握⼿(Three-wayhandshake),
  ⾯向连接(Connection-Oriented)或⾮⾯向连接(Connectionless-Oriented)的服务,
  流控(Flowcontrol)等都发⽣在这⼀层。
  ⽹络层,
  负责管理⽹络地址,⽀持逻辑寻址和路径选择,,选择传递数据的最佳路径。
 。我们所熟知的IP地址和路由器就是⼯作在这⼀层。上层的数据段在这⼀层被分割,封装后叫做包(Packet),
 包有两种,⼀种叫做⽤户数据包(Datapackets),是上层传下来的⽤户数据;
 另⼀种叫路由更新包(Route updatepackets),是直接由路由器发出来的,⽤来和其他路由器进⾏路由信息的交换。
  数据链路层,
  负责准备物理传输,CRC校验,错误通知,⽹络拓扑,流控等。我们所熟知的MAC地址和交换机都⼯作在这⼀层。
  上层传下来的包在这⼀层被分割封装后叫做帧(Frame)。
  定义如何格式化数据以便于进⾏传输和如何控制对⽹络的访问
  ⽀持错误检测
  物理层
  就是实实在在的物理链路,负责将数据以⽐特流的⽅式发送、接收。
  为启动,维护以及关闭物理链路定义了电器规范,机械规范,过程规范和功能规范
TCP/IP 五层模型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因特⽹互联协议
TCP/IP是⼀个Protocol Stack,包括TCP、IP、UDP、 ICMP、RIP、TELNET、FTP、SMTP、ARP等许多协议
最早发源于美国国防部(缩写为DoD)的因特⽹的前⾝ ARPA⽹项⽬,1983年1⽉1⽇,TCP/IP取代了旧的⽹络 控制协议NCP,成为今天的互联⽹和局域⽹的基⽯和标 准,由互联⽹⼯程任务组负责维护
1、物理层:
负责光电信号传递⽅式。集线器⼯作在物理层。以太⽹协议。
2、数据链路层:负责设备之间的数据帧的传输和识别。交换机⼯作在数据链路层。
例如⽹卡设备的驱动,帧同步,冲突检测,数据差错校验等⼯作。
3、⽹络层:负责地址管理和路由选择。路由器⼯作在⽹络层。
4、传输层:负责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5、应⽤层:负责应⽤程序之间的沟通。⽹络编程主要针对的就是应⽤层。
共同点
(1)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都采⽤了层次结构的概念。
(2)都能够提供⾯向连接和⽆连接两种通信服务机制。
不同点
1)OSI采⽤的七层模型,⽽TCP/IP是五层结构。
(2)TCP/IP参考模型的⽹络接⼝层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定义,只是⼀些概念性的描述。
OSI参考模型不仅分了两层,⽽且每⼀层的功能都很详尽,
甚⾄在数据链路层⼜分出⼀个介质访问⼦层,专门解决局域⽹的共享介质问题。
(3)OSI模型是在协议开发前设计的,具有通⽤性。
TCP/IP是先有协议集然后建⽴模型,不适⽤于⾮TCP/IP⽹络。
tcpip协议pdf(4)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是建⽴在⽹络互联层基础之上的,
⽽⽹络互联层只提供⽆连接的⽹络服务,所以⾯向连接的功能完全在TCP协议中实现,
TCP/IP的传输层还提供⽆连接的服务,如UDP
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是建⽴在⽹络层基础之上的,⽹络层既提供⾯向连接的服务,⼜提供⽆连接的服务,但传输层只提供⾯向连接的服务。
(5)OSI参考模型的抽象能⼒⾼,适合与描述各种⽹络;
TCP/IP是先有了协议,才制定TCP/IP模型的。
(6)OSI参考模型的概念划分清晰,但过于复杂;
TCP/IP参考模型在服务、接⼝和协议的区别上不清楚,功能描述和实现细节混在⼀起。
(7)TCP/IP参考模型的⽹络接⼝层并不是真正的⼀层;
OSI参考模型的缺点是层次过多,划分意义不⼤但增加了复杂性。
(8)OSI参考模型虽然被看好,由于没把握好时机,技术不成熟,实现困难;
TCP/IP参考模型虽然有许多不尽⼈意的地⽅,但还是⽐较成功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