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氧气
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都被大气层包围着。以体积计,氧约占空气的1/5,氮约占4/5(表)。因此,氧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表干燥空气的平均组分
按照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可把它们分成好氧菌(aerobe)和厌氧菌(anaerobe)两个大类,并继续细分为五类。现将它们表解如下:
微生物
与氧的关系
好氧菌
专性好氧菌:在正常大气压巴下进行好氧呼吸产能
兼性厌氧菌
以呼吸为主,兼营发酵产能
以呼吸为主,兼营厌氧呼吸产能
微好氧菌:只能在~巴的大气压下生活
厌氧菌
耐氧菌:只能以发酵产能,但分子氧无毒害
专性厌氧菌:只能生在无氧或基本无氧条件下,氧剧毒
(.)
*..
()
02
001003
bacterium
⎪⎪
以下就把这五种与氧有关的微生物类型作一比较。
(1)专性好氧菌(strictaerobe)必须在有分子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有完整的呼吸链,以分子氧作为最终氢受体,细胞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uperoxidedismutase)和过氧化氢酶。绝大多数真菌和许多细菌都是专性好氧菌,例如Pseudomonasa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又称绿脓杆菌)和Coeynebacteriumdiphtheriae(白喉棒杆菌)等。
(2)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aerobe)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但有氧情况下生长得更好(图7-11);在有氧时靠呼吸产能,无氧时借发酵或无氧呼吸产能;细胞含SOD 和过氧化氢酶。许多酵母菌和许多细菌都是兼性厌氧菌。例如Saccharomycescerevisiae(酿酒酵母)、肠杆菌科的各种细菌包括E.coli、Enterobacteraerogenes(产气肠杆菌,旧称产气气杆菌或产气杆菌)和Proteusvulgaris(普通变形杆菌)等都是常见的兼性厌氧微生物。
(3)微好氧菌(microaerophilicbacteria)只能在较低的氧分压(0.01~0.03巴,而正常大气中的氧分压为0.2巴)下才能正常生长的微生物。也通过呼吸链并以氧为最终氢受体而产能。例如Vibriocholerae(弧菌)、一些Hydrogenomonas(氢单胞菌属)、Zymomonas (发酵单胞菌属)以及少数Bacteroides(拟杆菌属)的种等。
(4)耐氧菌(aerotolerantanaerobe)一类可在分子氧存在下进行厌氧生活的厌氧菌,即它们的生长不需要氧,分子氧对它也无毒害。它们不具有呼吸链,仅依靠专性发酵获得能量。细胞内存在SOD和过氧化物酶,但缺乏过氧化氢酶。一般的乳酸菌多数是耐氧菌,例如Streptococcuslactis(乳链球菌)、S.faecalis(粪链球菌)、Lactobacilluslactis(乳酸乳杆
菌)以及Leuconostocmesenteroides(肠膜明串珠菌)等;乳酸菌以外的耐氧菌如Bu-tyribacteriumrettgeri(雷氏丁酸杆菌)等。
(5)厌氧菌(anaerobe)厌氧菌有以下几个特点:分子氧对它们有毒,即使短期接触空气,也会抑制其生长甚至致死;在空气或含10%CO2的空气中,它们在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的表面上不能生长,只有在其深层的无氧或低氧化还原势的环境下才能生长;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是通过发酵、无氧呼吸、循环光合磷酸化或甲烷发酵等提供;细胞内缺乏SOD 和细胞素氧化酶,大多数还缺乏过氧化氢酶。常见的厌氧菌有Clostridium(梭菌属)、Bacteroides(拟杆菌属)、Fu-sobacterium(梭杆菌属)
、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属)、Eubacterium(优杆菌属)、Peptococcus(消化球菌属)、Bu-tyrivibrio(丁酸弧菌属)、Desulfovibrio (脱硫弧菌属)、Veil-lonella(韦荣氏球菌属)以及各种光合细菌和产甲烷菌等。其中产甲烷菌的绝大多数种都是极端厌氧菌。
在微生物世界中,绝大多数种类都是好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厌氧菌的种类相对较少,但近年来已到越来越多的厌氧菌。
关于厌氧菌的氧毒害机制从本世纪初起已陆续有人提出,但直到1971年在McCord和Fridovich提出SOD的学说后,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认为,图7-12五类对氧关系不同的微生物在半固厌氧菌因缺乏SOD,故易被生物体内极易产生的超体琼脂柱中的生长状态
(模式图)氧物阴离子自由基(O2-)而毒害致死。各种微生物细胞内的SOD和过氧化氢酶的含量见下表。
表各种微生物的S O D和过氧化氢酶含量*
*自McCord.J.M.etal.,PNAS(USA),68(5):1024~1027,1971。
**u/mg为每毫克干重菌体所含的酶活力单位。
***现在改名为Dainococcusradiodurans(耐辐射戴因氏球菌)。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是活性氧的形式之一,因有奇数电子,故带负电荷;它既有分子性质,又有离子性质;其反应力极强,性质极不稳定,在细胞内可破坏各种重要生物高分子和膜,也可形成其他活性氧化物,故对生物体十分有害。在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可由酶促(如黄嘌呤氧化酶)或非酶促方式形成,即:
O2+e→O2-(·O2-)
生物在其长期进化过程中,早就发展出去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各种有害的活性氧的机制。为一切好氧生物共有的SOD就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好氧生物因为有SOD,因此剧毒
的O2-就被歧化成毒性稍低的H2O2,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H2O2再变成无毒的H2O。厌氧菌因为不能合成SOD,所以根本无法使O2-歧化成H2O2,因此,在有氧存在时,它们体内形成的O2-就使自身受到毒害。绝大多数的耐氧菌都能合成SOD(见上表),且有过氧化物酶,因此,剧毒的O2-可先歧化成有毒的H2O2,然后还原成无毒的H2O。
已有实验证明,原来是兼性厌氧的E.coli,如果让它发生缺乏SOD的突变,它就变成一种短期接触氧就被杀死的“严格厌氧菌”了。
近年来,发现SOD在清除生物体内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同时,还具有防治人体衰老、抗癌、防白内障、放射病和肺气肿以及解除苯中毒等一系列疗效,所以正在通过直接从动物血液或微生物中提取,或是用遗传工程等手段将SOD基因导入受体菌等方法来开发这种新型的医疗用酶。此外,还在用化学修饰的方法努力延长SOD在体内的半衰期(未修饰的SOD在体内的半衰期仅6分钟),以尽快达到实用的目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