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的产生及其特点分析
作者:邢琼月
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5年第03
        [ ]本文笔者查阅多处文献资料,总结了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产生的背景,并结合实际例子分析对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的特点,以期达到知识共享之目的。
        [关键词]格莱斯话含义理论;产生背景;特点;实例
        一、会话含义理论的产生背景
        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概念之一。语用学是语言学中新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它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主要是由西方的学者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语用学的很多基本观点都来源于实用主义哲学的意义理论。1938年美国哲学家莫里斯首先提出语用学这一专业术语和符号学三分说,这是语用学研究的开端。继莫里斯之后,语用学的研究走出了纯理论的构想阶段,取得了重大的发展:1955年美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向当时的逻辑实证主义发起了挑战;随后,美国语言学家赛尔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继承、修正
、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而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Herbert Paul Grice)于1967年提出的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会话含义理论以及合作原则则进一步为语用学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框架。1977年,《语用学杂志》的出版则标志着语用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
        格莱斯是英美语言哲学中日常语言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日常语言学派认为应该对日常语言进行概念分析,以确定语言的意义,这与理想语言学派使用数理逻辑工具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的传统大相径庭。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日常语言学派来说意义深远。另外,塞尔等人也系统地研究了自然语言的制约条件,力图纠正自然语言的不足。日常语言学派的传统,尤其是塞尔的研究深深地影响着格莱斯。格莱斯继承日常语言学派的概念分析传统,同时开创性地借用逻辑分析的形式化方法研究日常语言的意义,归纳出自然语言的一般规则,为语言哲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格莱斯的语言研究是从分析意义开始的。他借助逻辑分析这种形式化的工具,系统地研究了多种类别的意义: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词汇意义、句子意义与说话人的意义;说话人的意义与意图。在这三组概念中,格莱斯研究的重点是在一定语境下使用的语言的意义,即语用意义而不是静止意义上的语义意义。在研究意义的基础上,格莱斯重点研究会话含义——
言外之意,并提出了著名的合作原则及相关准则。合作原则是描述性的,重在说明人们是如何得出会话含义的,而非规范性的。相关的准则有四条,即: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及方式准则,每条准则下又有若干次准则。会话含义正是通过遵守或违反这些原则或准则而得出的。遵守合作原则与相关准则得到的是常规含义;违反相关准则可以得到特殊的会话含义,即言外之意。会话含义的获得实际遵守着合作原则。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对语言哲学及逻辑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