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电影《夜行者》5篇观后感影评
《夜行者》是由丹·吉尔罗伊执导,杰克·吉伦哈尔、比尔·帕克斯顿、蕾妮·罗素、安·库萨克领衔主演的美国犯罪惊悚片。小编为大家带来几篇《夜行者》观后感供大家阅读。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夜行者》观后感一
有很多精彩的电影都只有一人独挑大梁,至少看上去是这样,《夜行者》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也许源自那带走亮堂大眼的独特面孔,杰克•吉伦哈尔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以至于在《断背山》、《源代码》、《夜行者》这些如此天差地别的故事中,不论在真爱还是卑劣之后,他始终散发着一种热情、单纯的气质。 总的来说,《夜行者》讲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行当。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也许也是美国梦的一个具象形式。卢的出身一般、教育经历也平淡无奇,但凭借着上进与好学竟在自由摄影者这不入流的职业中闯出了一片天地,尽管他并非那么光彩,有不少聪明而令人不耻的做法,甚至可以说罪行,然而他真的足够聪明,像《逍遥法外》和《剑鱼行动》中的主角一样,依旧可以我行我素,并且平步青云。 所以说有时候编剧和导演并不一定要怀揣怎样的道德评价标准并表现或灌输给观众,仅仅呈现出一个好故
事也是成功。试想,若给卢设定一个被捕入狱的结局,或是在其做事时搭配偏激而压抑的背景音乐,无疑就会赋予正统而批驳的彩,但这样的意义是什么呢?太多太多人都以卢那样的准则活着,只是没他聪明和努力罢了,换言之,大概就像《艋舺》里那句台词:一阵风吹过,草全倒下来。从前我以为自己是风,现在才发现自己只是草。大部分人扮演的其实都是Rick的角,因麻木懒散而身不由己,因有着与实力不符的野心而遭遇不幸。 想想片中被他拍摄和陷害的不幸之人,想想女主的纠结与警察的无奈,就不难理解: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公正,但时刻都维系着公平。
《夜行者》观后感二
这部由杰克·吉伦哈尔主演的惊悚电影,获得了金球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作为一位独立摄影人,杰克饰演的卢·布鲁姆对血腥场面有种病态的执着和专业态度。为此,他不惜潜入受害人家中,改变车祸现场、甚至亲手制造血腥事件。随着他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他对电视台的影响力的越来越大,挣的钱也越来越多。最终,他组建起自己的信息采集公司,雇佣更多的工作人员。 为了让故事的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杰克减重十多斤,他要用自己深陷的双颊和被饥饿燃起的渴望塑造出一个只有理性、没有人情味的空洞躯体。这个形象是演电影源代码人物介绍
员的,也是导演和电影的主题所需要的,它成功的映射出商业利益驱使下媒体极力追求收视率的现实。 当这个清瘦,目光如炬的男人面带着微笑出现在银幕上时,我甚至能够通过其嘴角异样的扭曲和深渊般的眼神感受到隐匿其间的阴鸷与阵阵寒意。这张脸孔几乎能让人忘却掉《断背山》里那个温暖的牛仔和《源代码》里那个不知所措的特工。 这里必须要好好评价一下杰克的表演,这绝对是我看过的他的作品中最精彩的表演,这个角是是一个非常难拿捏的,那种偏执的表现,多一分就是变态,少一分就是职业狂人,可见无论哪个,表演都是失败的,而杰克的分寸把握绝妙。 我们的主角一直处于英雄和反派合二而一的状态。我们随着他一步步从无到有,学习如何抓新闻,当他打败竞争对手,当他酬薪拿到越来越高,当他的视频播放成功率直线增长,这个时候观众和他是一条线上的。都希望他可以做的更好。但故事掩藏的伏笔,他为事业做出一些龌蹉的决定,他对他人生命的蔑视都让观众感觉到恐惧和并逐渐领悟危险的来源是他。但此片在这合二为一的状态处理的很好,是英雄但透露着捉摸不透的冰冷,是反派却拥有我们可以体会到得温情。他对他人和社会的不予理睬,却同时带有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资本主义创业成功梦。 人是多面的,在不同的人面前,戴着不同的面具,说着不一样的话。而当进入黑夜,独自一人时,内心里的邪恶就会出现。并非所有人都想当超级英雄,更多的人会在内心邪恶的驱使
下,渴望做一回坏人。可以这么说,每个人都有一颗邪恶的心,不过没有机会去一展抱负罢了。我们的主人公——卢,在向着理想进发的同时,将黑夜里的邪恶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你觉得他应该害怕的时候,他向前冲了;当你觉得他该愤怒的时候,他却笑了。卢似乎只会笑,说话声音不大,看起来有点懦弱,但他却又不像正常人,没有太多的感情,如同机械一样。这样的一个人是可怕的,他可以摒弃过多的感情,以让自己更全力地投入到一件事当中。 所以,当他发现在夜里不但可以当小偷,还可以当一位新闻拍摄者的时候,他内心的渴望燃烧起来。以前偷偷摸摸的行为终于能够正当起来,而且还可以冠上新闻的帽子横冲直撞。这种转变是小人物所渴求的,从躲着警察走,到追着警察走;从躲在角落里不敢见人,到光明正大地闯入屋舍。卢从一名普通的小偷,转换成了一位新闻的大偷。 夜行者里有对媒体记者的批判除了对媒体的批判,夜行者更展现了人性暗黑。许多人会对卢的所做所为不耻,但内心里又代入他的所做所为。他的无耻,他的冷血,甚至他手里小小的权力,都是许多人渴望能够做到的,又无法做到的。人们还有着基本的道德观念,被世界的情感所左右。卢没有,他不需要情感,不需要道德,只需要自己的理想能够成功,可以机械式地按照教条发展、成功。 他的这种特性一方面让人感到害怕,一方面又开启了人们的邪恶内心之门。当你有一个机会,可以踩死竞争对手的时候,你会不会做?当你有一个机会,
可以从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转变成一个有点权力、有点话语权的人时,你会不会邪恶一回?当你面对名利的诱惑时,你会不会动心?我想,大家都会动心。而当没人能够揭破你所做的坏事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产生动摇?卢只不过从五十步走到了一百步,他突破了音障,走出了那一步。 其实,我们或许也做过像卢一样的事,邪恶一回,比如,在没人看到的时候,将捡到的钱、手机等等占为己有。我们内心的道德远没有邪恶强大,如果条件允许,或许多数人都会强烈地释放内心的邪恶,并不比卢强多少。 卢就是一面镜子,反映着人的内心,撕裂着、动摇着人的情感。他到底是对还是错?道德上说,他是错的;但内心还有一个声音——我也要这样做! 电影的节奏紧凑明快、剧情干脆利落,没有一丝拖泥带水,也不见点滴的儿女情长,让观众的注意力始终跟随着主人公路易斯的主线目不转睛。当电影落幕,想必没有多少人感受不到电影给我们内心所带来的道德拷问。但电影的精彩成功之处并非仅限于此,而在于导演对于不同人物刻画得用心与专注:里克、妮娜、路易斯,这三个角各有侧重地传达着导演对于人性和道德的思考。通过他们以各自不同人生轨迹,电影近乎完整地反映出了由“真善美”向“假恶丑”的人性变奏,让观众在道德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中产生强烈的精神冲击,进而反思自我、审视现实。
《夜行者》观后感三
《夜行者》作为一部2015年度影迷热议的影片,大家更为关注的是电影暗黑的剧情,可我从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就对电影的拍摄机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电影看完之后查了下资料,导演丹.吉尔罗伊之前是位小有名气的编剧,这部是作为导演的处女作。第一感觉是新丁导演蒙圈了吧。时隔不久这部电影我就看了第二遍,习惯上第一次看一部电影,就算技巧再精悍,寓意再深刻,我也不会做什么笔记,就算当年老师一再强调笔记的重要性,我还是觉得这样做牺牲了对一部好电影的直观感受不值得。得看多少部难以忍受的大烂片才能遇到一部好电影啊,算了我还是珍惜一部好电影带来的享受吧。一旦遇到一部好电影,我大部分时候会看第二遍。对一部好戏的细读同样是一种享受,发现一个忽略的重要细节,体会了导演暗喻的思想,理解了导演刻意炫耀的一种电影技巧,都是很不错的感觉。对于《夜行者》来说,我觉得在镜头的构图,景框的重叠,机位都挺奇怪,大部分叙事电影不是这样拍的,导演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第一遍我没看懂。
在这部电影里出现许多景框重叠的镜头。DV景框中是杰克.吉伦哈尔拍摄的新闻内容,可以看做男主角的主视角镜头,而这个镜头的整体构图,是由导演在DV后面的电影摄影机完成的。整个画面是导演取景框中的主观镜头,内容是导演在看杰克.吉伦哈尔拍新闻。这挺有意思,摄影机后面的摄影机,景框中景框。从画面上看,电影摄影机的景框更宽广,而两
台摄影机的拍摄角度是相同的,这可以理解为两台摄影机在拍摄同一件事,导演的摄影机比起杰克.吉伦哈尔的DV更能体现事物的全貌。事实并非如此,导演把后面摄影机的焦点设在了DV的取景框上,其他部分是虚的,这就使正在发生的事成为了DV拍摄内容的背景,导演显然不关心发生了什么,关注的只是杰克.吉伦哈尔在拍什么。前面说到过这部电影的剧情很不错,第一次看的时候我也被电影的悬念所吸引,究竟发生了什么?导演这样拍真让我着急,大的景框中大部分看不清,小的景框中有只是一部分。第一次看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导演的一个花活,完全是在调观众的胃口。再看发觉不是这么简单,导演有更大的野心。
此类摄影机后面的摄影机的拍摄手法在叙事电影是很少见的,在纪录片中很常见,尤其是BBC或者国家地理频道关于动植物的自然系列中。这倒可以用此部电影的特殊题材来解释,一个讲述拍新闻的故事,用后面的摄影机来表现主人公怎样拍是再平常不过了。可是导演采用的剪接手法再次让我感到十分困惑。例如一部BBC关于北极熊的纪录片,前面的机位拍摄了一只北极熊捕捉海豹的画面,中间导演切到后面摄影机拍摄的包括前面摄影机和摄影师的画面,加入科学家专业的旁白,再切回到前面摄影机北极熊扑向海豹的特写,毕竟观众这时最关心的是熊怎样抓海豹。这很好理解,同时发生的一件事前面的摄影机表
现细节,后面的表现全貌。《夜行者》导演丹.吉尔罗伊,一次都没有这样剪接,他刻意的一次都没有直接切入杰克.吉伦哈尔DV拍摄的画面,电影银幕上一次都没有出现杰克.吉伦哈尔拍摄的画面,这些画面的内容观众是通过电影中的电视新闻,新闻对编机,DV回放看到的。导演一次又一次这样做,无疑是要引导观众超越剧情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而这种思考令我感到十分的惊悚。
自从电影产生以来的一百多年里,电影艺术的存在究竟是因为电影与现实不同,还是电影的理想即为现实主义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从卢米埃兄弟与梅里埃开始,这种对立就壁垒分明斗争不断。这里不讨论这个话题,这个可以作为电影学院N多专业博士生的毕业论文。这里就浅谈影像对现实世界再现的作用。摄影技术的产生对于真实世界的再现所起到意义无疑是划时代的,在人类用影像来表现现实世界之前,没有任何一种方式能象影像带给我们如此直观,真实,身历其境的感受。绘画不行,语言不行,文字也不行。这也是影像新闻成为了新闻载体的主流形式,而报纸和广播已经受众体越来越小,越来越边缘化的原因。
回到《夜行者》的剧情,我们从独立新闻拍摄者杰克.吉伦哈尔的故事来思考一下当前最时
髦的独立新闻。这里强调独立新闻,是社交网路的繁荣带来的一次新闻传播的革命,判断一下现在看《新闻联播》的人多,还是从微博,,脸书,推特看新闻的人多,答案不言而喻。而且这些社交网络中,无论DV拍的,监控拍的,手机拍的视频都是最热门转发最多的,老话说的好“眼见为实”,真的吗?回想电影中杰克.吉伦哈尔功成名就的过程。开始他只是新闻的旁观者和记录者,虽然他惊人的天赋可以扑捉到震撼观众的血腥特写,可他还只是一名旁观者;之后他为了更好的拍摄角度挪动了死者的尸体,这时他升级了成了一名参与者;最后警匪街头激烈搏火的火爆新闻,他已经成为了高高在上的导演加编剧,没错一条新闻的导演加编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