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展现状范文
随着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和信息传播,影视媒体的跨文化传播也在日益加快。跨文化传播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因此华语电影走出国门才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传播,才能逐渐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学界主要以跨文化传播策略为主要内容进行研究,包括以时间为轴线对八九十年代华语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为21世纪华语电影努力进入国际主流电影竞争市场,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与借鉴。有学者认为艺术性与娱乐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以及多元化与个性化的统一是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需要做到的。而另一部分学者则从华语电影本身提出跨文化传播策略,考虑到主题策略、混合策略和联合制片策略。华语电影是否能跨文化传播,主要是要看能否在中国与西方中国去全球之间到一个“适合点”这是成功的关键,所以华语电影应该去寻那些既具有本土特又可以融合国际文化的资源,这样不仅保持了本来文化又能与世界文化相通发展。1我们必须承认文化上的差异,尽量去弥补这样的差异,从而促进电影跨国化的发展。这与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具有相似之处。同样,文化混合也可以促进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不断扩大其国际影响力。文化混合指的是亚洲、非洲、美洲、欧洲文化的混合:混合就是将全球化文化制作成全球性杂烩,在这过程中对边缘与中心、全球性与本土性、独裁霸权与少数派、政治组织与反文化或亚文化之间的那
种等级进行一种模糊、反稳定化或者颠覆。2从电影的制作策略上来看,电影要想实现跨文化传播,就要采用这种“文化混合”策略。跨地域和跨文化传播在华语电影发展中相辅相成,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华语电影想要增加海外影响力要把握国内外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向,将各类观众的审美需求作为了解对象,从而与国际接轨,形成有效机制。积极应对华语电影市场内容和形式上的变革,逐渐融入所处的全球化时代和社会空间的表现形式呈现出的交织关系中。
2、新媒介环境下的华语电影
电影介质的转换改变着电影未来的发展。新媒体和新技术发展对当代华语电影的影响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新媒体、新科技背景下的华语电影新走势”是第二届世界华语电影论坛讨论的重要主题之一,论坛将焦点集中在近年来电影所面临的媒介和科技的新环境上。周星教授和赵卫防研究员主要关注在华语电影美学文化走向与全球化的问题上,傅莹和梁明教授关注的都是华语电影创作的问题。学者们都围绕华语电影的“新”展开了讨论。业界方面,许多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分享了他们关于新媒体与电影产业关系的看法。除了传达出从业者对新媒体、新技术本身的思考,还介绍了技术发展和市场运营的最新情况。与很多
全球十大烧脑电影
学者专家对于新媒体可能对传统电影美学产生威胁和冲击的担忧不同,来自业界的从业者看到的更多是新媒体与电影产业合作共融的巨大潜力。李天铎教授提出技术革新引发的美学观念变化是如何进而引发了电影创作和电影产业的变化。孙绍谊教授则呼应李天铎教授提出的问题,具体化到“触感学派”对美学观念的影响,认为该学派提供了思考观众是如何以触感感知影像)如何用身体看懂电影的新鲜视角,甚至可以从这个全新的角度阐述电影史上的一些经典影片。”这些新的思路能将电影的基本概念拓展,为华语电影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第三届世界华语电影论坛中“技术分享:新媒体与新格局”也成为主要讨论单元。学者们针对新媒体和新技术发展对当代华语电影重大影响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聂伟教授认为,两岸三地构建的中华电影共同体,提供了一个市场和文化的流动空间,并深入分析了中港合拍片中银幕内外人物与空间的流动性,以及两地票房、类型和市场的流动性。戴锦华从中国崛起、数码转型的双重坐标出发,围绕叙事(剧本)与“说书人的角”的变化,3D、影像与器官的结构位置,价值表述是否仍必要和可能等几个论题讨论了电影形态的转变。
华语电影在新媒体环境蓬勃发展,让我们寄予了诸多美好期望,然而在新媒体的环境给华语电影带来了新机遇的同时也让华语电影面临着很多困境,如何在困境中突围,也将是诸多
学者以后面临的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国产高概念电影发展现状
(一)国产高概念电影概念的深度解析
本文理解的国产高概念电影有四高,首先必须具备高视觉形象吸引力,其次,必须具备高市场商机,再次,必须具备高情节主轴配合高剧情铺陈,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必须具有高观众关注度与高渴求度。具备上述四高,方能称之为国产高概念电影。为达成高视觉形象吸引力就必须诚邀名导与明星鼎力加盟;为达成高市场商机,就必须在前期、后期着力于曝光宣传;为达成高情节主轴与高剧情铺陈就必须保持情节轴线清晰,既不混乱亦不烧脑,剧情铺陈精致且易沉浸;而为达成观众高关注度与高渴求度,就必须与曝光宣传相配合,不断挖掘观众需求,将观众对电影的需求不断抬升,从而形成一种对于电影的渴求,实现饥饿式营销。例如《京城81号》深度运用了这种营销方法,反植入式地以电影为原型在全国各地广泛营造了《京城81号》密室逃脱。同时,尤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把准时展脉博,使得电影本身既要继承流行文艺的优良特质,又要能够与艺术性、流行性、时代性等形成多重互文性衍生。
(二)国产高概念电影发展现状的两极分化
国产高概念电影源于好莱坞成功的电影制作工业化、程式化、集约化、系统化的商业大片模式,从其中一种程度而言,好莱坞的这种电影制作的文化工业化模式,其本质上是一种后馈式的以营销为主导的电影制作成功范式。这种成功范式既需要强大的营销刺激市场,又需要强大的媒介宣传由刺激观众需求演化为观众的强烈渴求。同时,名导效应与明星硬卡司效应亦不可或缺。好莱坞的这种大投入高回报、大制作高铺排、大营销高曝光、大市场高排片的四大四高已经成为后现代国产电影发展的一条固化式发展模式。然而,纵观国产的高概念电影现状,我们却看到了一种近乎不可思议的两极分化。一方面,国产高概念电影在不断地创造着高投入与高票房;而另一方面,国产高概念电影却在不断地承受着欠佳的,显然,这种两极分化为国产高概念电影发展提出了新问题与新诉求。例如《京城81号》即存在着这种两极分化现象。
(三)国产高概念电影发展现状的问题与诉求分析
国产高概念电影的发展现状有目共睹,片面追求最大化营销,必然导致资源的整体配置全面失衡,电影的整体资源过度倾斜至营销环节,以及名导明星等诸多环节,显然会使得电
影所依托的情节根本出现其中一种程度的动摇,进而将极大地削弱电影的内涵意象,这种失去情节根本与内涵意象的问题,才是导致国产高概念电影已经开始“叫座不叫好”的关键。此外,就社会背景而言,中国的社会背景早已今非昔比,开放的网络时代,直接造成了最终端的观众亦能够较为轻松快捷地,与好莱坞等世界级大制作电影信息进行最直接的接触。而国产与好莱坞的巨大距离,自然会为最终端的观众带来巨大的视觉落差、感受落差、心理落差。勿庸讳言,国产高概念电影的四大四高并未能够与好莱坞的文化工业化等量齐观,因此,不可避免地在主旨表现、风格类型展现、创作技法表达等诸多方面等而下之。[1]
二、国产高概念电影发展创新
(一)国产高概念电影发展创新问题
客观而言,国产高概念电影在好莱坞引进大片面前明显处于文化输入的弱势地位,面对优势文化的强输,以及文化领域的不断开放,事实上,国产高概念电影繁荣的表面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国产电影在好莱坞的高概念电影的强烈冲击下,可以说是几乎盲目地照搬照抄着好莱坞的高概念模式。可见,国产高概念电影问题的关键症结,恰恰在于艺术内涵的力
所不及之处,盲目且无奈地借助于形式加以拙劣地弥补。而解决方略恰在于更宜以中国式的独特生活经验与生存智慧,给出影视光影的全新解读,从而透过光影令全球观众能够借以触碰到跃动着的中国式的根性灵魂。从而以根性灵魂究极化建构普世化的博爱自由等互文式的影视内涵,这样的根性创新才是国产高概念电影的唯一出路。而动辄数以亿计片酬请来的好莱坞明星,绝对不可是国产高概念电影发展的票房良药,从大市场定位的国产高概念电影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而言,好莱坞明星中国式影视意识形态的弥合恐怕尚需假以时日。
(二)国产高概念电影发展创新方略
国产高概念电影目前并不存在文化厚度与资本极度缺乏问题,而至于技术与其他方面的短板,则均可以透过文化厚度与优势资本加以综合解决。例如,《京城81号》中即创新性地引入了恐怖、剧情、爱情等多种形式的深度融合式探索,为国产高概念电影作出了创新的可喜的尝试。因此,国产高概念电影更宜奉行一种内倾性的宏观发展方针,由内倾性宏观发展方针制定出微观、内省、挖掘型的整体化发展政策,应以自体内向式发展取代单纯、片面、机械式和外向型盲目效仿。应夯实影视文化发展的可持续化基础,唯有影视文化良
性循环下的可持续发展,方能成为国产高概念电影长足发展的根本促进力量。同时,影视文化良性循环下的可持续发展,亦是国产高概念电影创新式发展的不二法门。从西方发达国家优势影视文化的发展创新历功经验可见,好莱坞赖以支撑的最主要的中坚力量,其实并非其表象化的影视产业本身,而是其畅销且流行全球的文化支撑。因此,国产高概念电影的创新,更期待着影视艺术化的灵魂絮语的全新民族化解读,由东方懵懂迷思而东方唯美情思,由东方唯美情思而东方永恒哲思才是国产高概念电影创新的终极方略。
(三)国产高概念电影发展路径
国产高概念电影在好莱坞的影响之下方兴未艾,然而,中国电影的浅表式的浮于表象上高概念却深受国际影坛评论的抨击。很显然,国产高概念电影仍处于初级的奇观与情节之间杂合的阶段,尚未能达致好莱坞式的奇观、情节、故事并举的完美式高概念标准。简言之,国产高概念电影,必须形成一种国产高概念电影所独具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一目标的达成,必须依托于东方故事。其实仅从《功夫熊猫》的轰动效应即能看到东方故事的全球文化吸引力,但重要的是国产高概念电影中的东方故事的细节尚需加以精雕细琢,例如故事悬念、情节安排、戏剧设计、沉浸体验等等方面尚存较大缺陷。而这些又显然需要深厚
的文化底蕴的支撑,才能够最终落到实处。例如《京城81号》一片即为国产高概念电影的发展路径进行了高级审美与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探索。由此可见,国产高概念电影的发展路径其实就是一种以更高级的审美力量,创造一种文化核心竞争力,同时,这种文化核心竞争力所左右的时空向度,亦是为国产高概念电影赋予灵性的一种发展救赎,并且,这种发展救赎更能够视同为一种国产高概念电影在文化支撑下的腾飞期许。[2]
三、国产高概念电影未来展望
(一)需求支撑
中国所拥有着的数以十亿计的天量人口资源,为中国国产高概念电影提供了钻石般宝贵的强大的需求根柢。从观众的视角而言,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欣赏世界各国的影视作品已经变成易如反掌,加之我国国内网络视讯从业者的努力,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之间早已形成了透明化的效应。一方面,国产高概念电影期待着来自国民本体的更加强劲的需求支撑,而另一方面,事实上,中国的数以十亿计人口也正在期待着来自国产高概念电影的本土化的艺术性反哺。以中国所拥有的世界最多人口的强大潜在需求计算,即便是中国经济发展继续低迷,而国产高概念电影未来发展的前景仍将极为广阔,国内外的关于中国电影
正趋于饱和的论调显然是无稽之谈。之所以出现国产高概念电影需求不够旺盛的根本原因,恰恰在于国产高概念电影与需求之间的供需交错。而实际上,一旦国产高概念电影与国产天量人口影视需求进行恰到好处的对位,则国产高概念电影所期待着的数以十亿计的天量需求阀门将哗然打开。[3]
(二)动力支撑
绝大多数电影界专家倾向于不认同国产高概念电影的本土化,然而,纵观中国整个电影发展历史,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电影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影坛引起关注,其根本原因恰恰在于中国高概念电影的本土化风格。同时,唯一能够与中国本土化风格相同步的国产高概念电影,植根于本土化的制作经验更是弥足珍贵,本土化的诗意化生存与本土化的性情滋养等,其实已经为国产高概念电影提供了中国电影重新崛起于世界影坛的基本性格灵魂保障和强大的深植勃发动力。实际上,只有中国式的灵魂低语,方能恰到好处地引导起国产高概念电影情感的流畅渲泻,国产高概念电影必须由大他者误区跳脱出来,以中国式的个体生存体悟可持续地发声。世界任何国家影视行业的兴盛发达,究其根本原因都源于其根性灵魂的动力支撑,中国亦不例外,因此,即便是照搬照抄好莱坞式成功模式,亦应内求于根性灵魂的动力支撑,才能真正实现整个中国影视行业未来的无极化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