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儒门释户道相通80
儒门释户道相通
儒、释、道视野下电影《刺客聂隐娘》的审美取向
田园
(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侯孝贤影片《刺客聂隐娘》既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艺术追求,也表现了佛教飞腾动荡、宁寂幽玄的美学风貌,更展现了儒家仁义敦厚、和谐中庸的审美情趣,正所谓“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关键词】侯孝贤,刺客聂隐娘,美学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2-0080-03
侯孝贤第一部取材于唐人裴小说的武侠题材电影《刺客聂隐娘》,以其惯用的长镜头、空镜头以及聚焦 于角人性层面的细腻剖析,抒发了导演剪不断、理还 乱的孤寂伤感之情。该片迥异于传统武侠类型片“尚武”和“炫技”等美学风格,展现了侯孝贤丰厚的国学底蕴,更表达了其“道法自然”的艺术境界。
_、道法自然
何谓“道”?道家祖师老子的《道德经》有云:“道 可道,非常道。”又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其大意为“道”是宇宙的本源,天地万 物无所不包、无所不括,侯氏电影的美自然也在“道”的涵盖范围之内。“道”作为无形无相的万物本源,要 体现为“美”,必须要有一个对“道”进行外化、具象 为生活和礼乐制度的中间载体—
类似《开端》的循环电影—“舞”。只有舞,这 最紧密的律法和最热烈的旋动,能使这深不可测的玄冥 境界具象化、肉身化。[2]侯孝贤的长镜头与空镜头就是 他的“舞”,通过纪实风格的长镜头和玄之又玄的空镜头, 导演在银幕上营造出气韵生动的道家美学意境。
侯氏电影的视听语言特,起源于巴赞理论的长镜 头,向观众展示导演心中连续且完整的中晚唐时空,是 侯孝贤独具诗意的抒情手段。如影片开头长达80秒的长 镜头——大僚逗弄儿子,以纪录片的风格淡化戏剧冲突 的同时,还原了人的本质,而其黑白的调更暗合了道 家太极的玄素本,在展现聂隐娘刺客身份之硬朗肃杀 的同时,亦流露出道家美学幽玄和空灵的氛围。侯孝贤 在影片筹备阶段所说:“我把唐朝呈现出来,是透过我 的主观、我的理解、对人的理解,然后去寻,最后把 它再次呈现,这个呈现就是可以独立存在的真实。” [3]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时代,中层士人没有初唐时“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豪情壮志,只有“落魄江湖载 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的醉后低吟。侯孝贤以独特
镜 头语言将“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的时代写意地铺展开来——片中多次出 现的牡丹不仅仅是对嘉诚公主和主人公聂隐娘(窃七)命运的观照,也是对那没落却又充满活力的时代的生动 写照。侯孝贤从视觉艺术共性角度选择中晚唐时代的绘 画风格与现代的电影进行互文观照。如片中田元氏(精 精儿)气定神闲梳妆打扮的长镜头,在刻画其冷峻与高 傲的同时,颇得时人周昉《簪花仕女图》之风神,而随 后田元氏在一众举伞盖执宫扇的侍女随同下于庭院散步 的长镜头,又有着时人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之神韵,至于片中田季安于节度使官邸大宴臣的长镜头,更是 深得晚唐五代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之妙旨,导 演侯孝贤意图通过长镜头营造一个完整的中晚唐时空的 匠心于此可见一斑。
侯孝贤通过长镜头追求中晚唐工笔画之意境来营造 电影完整的时间与空间,他的空镜头更是通过寻求中国 山水画之意境来抒发其独有的诗情并表达那充满“道韵”的美——中国山水画的真正独立。“空镜头在影片中能 够起到连接时空转换、调节影片节奏的作用,也可以产 生借物抒情、渲染环境、烘托气氛等效果。” [4]侯孝贤 通过《刺客聂隐娘》中的空镜头,表现中国山水画的气 韵生动之美,确实体现自身的美学追求,更表达中国美 学的根底“一阴一阳谓之道”。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中大量空镜头看似无物,却于无形中契合中国山水画中 的“空白”美。如电影开端片名出现时的空镜头,薄雾、水鸟、宫墙乃至湖光山,一幅水墨画式的清冷写意,侯孝贤通过物像组合构建出一种宫墙孤寂的意境美,抒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