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艾柯的电影符号学理论
[摘 要] 意大利电影符号学理论家艾柯在麦茨和帕索里尼的电影符号学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艾柯质疑帕索里尼的电影影像来源于现实的观点,认为包括电影影像在内的图像是社会惯习和文化的产物。艾柯接受麦茨和帕索里尼的电影影像从符号学角度研究的方法,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电影影像的十大符码。艾柯还在辨析麦茨和帕索里尼的电影符号分类的基础上,对电影影像从静止和运动的物像照片两方面进行了三重分节。
有个叫什么代码的电影 [关键词] 艾柯;电影符号学;电影影像;十大符码;三重分节
受法国电影理论家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的影响,意大利电影理论家帕索里尼、艾柯、加罗尼、贝特提尼等从不同角度拓展了电影符号学理论的研究领域。①艾柯是在麦茨和帕索里尼的电影符号学理论基础上从事自己的电影符号学理论研究的。艾柯说:“在从事这项研究时,我将把对我激励最大的两种电影符号学作为我的出发点,这就是麦茨和帕索里尼的研究。”“应当理解,我的论证是建立在对他们的研究的高度尊重和共同的兴趣之上的。”②本文
的主要观点是:艾柯质疑帕索里尼的电影影像来源于现实的观点,认为包括电影影像在内的图像是社会惯习和文化的产物。艾柯接受麦茨和帕索里尼的电影影像从符号学角度研究的方法,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电影影像的十大符码。艾柯还在辨析麦茨和帕索里尼的电影符号分类的基础上,对电影影像从静止和运动的物像照片两方面进行了三重分节。
一
对于电影影像与现实的关系,帕索里尼提出电影影像来源于现实。在《诗的电影》中,帕索里尼认为现实先于电影影像:“存在着这样一个完整复杂的由具体形象组成的世界……这个世界可以说是电影中进行交流的工具性基础,它是先于电影而存在的。”③在《动作的电影》中,帕索里尼又提出:电影影像的动作如“我转动眼睛”“举起手臂”“站稳身躯”“笑”“跳舞”“举起拳头”等自然的姿势来源于现实。④艾柯借鉴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与外部现实相区分以及美国符号学家皮尔士关于符号的解释是永无止境的符号意指活动的观点,认为包括电影影像在内的图像都是社会惯习和文化的产物。艾柯说:“相似性也是文化规范问题:相似性不涉及形象与其客体之间的关系,而是涉及印象和事先文化的内容之间的关系。”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