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背景下的英汉互译
翻译是一种移植活动,在不同语言互译的过程中,不但能看到语种的转变,更有不同文化的根植和渗透。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就认为:“只有在相关的背景文化中,某一种语言才有其存有的意义。语言是一个社会长期发展有多种因素共同积淀而成的交流工具。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能够考察当地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文化习俗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还能够看出当地人民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等。东西方两个不同的文化格局分别以汉语和英语为自己的代表性语言,这就使得汉语和英语慢慢因不同文化的濡染成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造成两个语言环境巨大差异的因素有很多,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字书写构成方式、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发展历史,还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方式。这许很多多的差异很容易导致一个民族的特有文化现象在其他民族的文化体系中不多对应的点。这种不对应就是所谓的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冲突。下面本文将简单介绍几种造成文化冲突的原因。
一、词汇冲突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由文字组合而成的词汇自然也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词汇在交际
过程中使用最为频繁,所以它承载了最多的文化成分,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文化结构、物质环境都能在词汇上得到最基本的表达。特别是很多事物是某个民族所独有的,代表这些事物的词汇往往在其他民族的语言中不到,导致原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翻译过程中丢失的现象。[1]例如,60年代的美国,有一年轻人不满于社会现实,他们大多留长发、穿异服,以喝酒为乐。很多人认为这些年轻人是顽劣不堪、玩世不恭的,但他们真正的特点是对很多政治家避而不谈的社会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持有一种严肃负责的态度,英语中称呼这种人为“hippie”,如果采用音译法将这个词汇译成中文,则读为“希比士”。很多中国人缺少对美国社会文化的了解,对音译过来的这个词语完全不了解其真正的含义。后来,翻译者又将其翻译为“嬉皮士”,透过字面,人们能大致了解其意思,但仍然无法表达出该英语词汇代表的特定的社会现象。
这个现象在中文翻译成英文时也十分常见。在渊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长河中应运而生的很多词语,在英语中都缺少对应意义的词语,最常见的如天干地支、节气、阴阳、算命词语。若只采用音译法翻译,外国读者就无法理解相关的中国文化;有的翻译家采用意译法,但仍然无法准确还原相关文化概念。例如“端午节”是中国最为传统的节日之一,是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以身殉国的伟大壮举而代代相传的节日,端午节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即“赛
龙舟”,据此很多翻译家将端午节翻译为“theDragonBoatFestival”,但这个翻译并不能准确表达“端午节”的真正内涵。再比如中国有为小孩子过周岁生日的习俗,俗称“抓周”,让小孩子在周岁生日当天随意抓取身边的某一样东西,以此来预测他未来的志向或喜好。英语中翻译“抓周”这个民族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时不到对应词,只能用长语句解释其内涵,翻译为:Fatherormotherwilltellanoneyear'schildrentochooseonethingfromalotofthings,thentheywillaccordthisthingtopre-dicthisorherinterestandwhatheorherwanttodointhefu-ture.
二、词义冲突
“themeaningofawordisitsuseinthelanguage”,意思就是只有语言在实际使用时,词汇才能获得它真正的含义。而一个词汇怎样去翻译、应用在怎样的语言环境下都一定会受特定的民族文化影响,这就导致有些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来的语言中表达出不同的意思。[2]例如,英语“babykissers”按照其字面意思是“亲吻婴儿的人”,但实际上它用来指政客,他们常常在公共场合以拥抱婴儿、和孩子亲密无比,借此拉选票、讨好民众。还有“liber-alism”在汉语中的翻译是“自由主义”,但是汉语中的自由主义是一个贬义词,是一
个人无组织、无纪律,没有原则,将个人利益看得重于集体利益。但是,在英语语言环境中,“自由主义”有明显的褒义彩,词典中对它的解释是“一种建立在人的善良本性、相信事物发展、个人人格独立和主张保护政治和民众自由权的政治思想”。再举一个例子,“醋”字在汉语里既指一种调味品,也常常被用来形容男女交往中出现的嫉妒心理,如女孩会因为自己的男朋友和其他女性交往过密而“吃醋”,喜欢吃醋的人被称为“醋坛子”。但这个用法在英语中不存有。所以中文句子“他吃醋了”不能简单翻译为“heisdrinkingvinega”,而应该根据其实际表达的意思翻译为“heisquitejealous”。
还有一些词容易形成词义陷阱,导致读者望文生义,如下面一些英语词汇就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翻译。[3]“busboy”在西方国家指在餐馆或旅馆打工的勤杂工,而按照中文理解,它的意思是“汽车售票员”;“confidentman,personalre-mark,child'splay”按字面意思翻译成中文的话依次是“有信心的人”、“人身攻击”、“儿戏”,而在英语语言环境下,他们准确的解释应该是“骗子”、“人身攻击”、“容易干的事”。再举几个例子:“takeyourfingersout”应该翻译为“动起手来”,而不是“别插手”;“makeone'shairstandonend”不能翻译成中文的“令人发指”,而应翻译为“非常令人愤怒”;“freeliv-ing”应翻译为“奢侈的生活”而不是“自由的生活”;“smalltalk”应该翻译为“家常话”,而不是“小小的谈话”;“awhitenight”应该译为“不眠之夜”
而不是“白的夜晚”;“Chinarose”应该翻译为“月季花”而不是“中国玫瑰”。下面是一些中文表达不能完全根据字面意思英译的,如“摇钱树”翻译为英文应该是“cashcow”,而不是“moneytree”;“三角债”在中文中泛指涉及多方的债务,而不是真的涉及三方,所以不能简单翻译为“triangledebts”,“hairdebts”才是其准确的表达。
三、历史背景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冲突
词和词组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的必要组成部分,词和词组的产生往往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产生典故,英语和汉语中的很多成语、俗语、歇后语都是这样产生出来的。例如“把银元递下去”就是对“topassthebuck”的错误翻译,因为根据Her-bertSutcliffeandHaroldBerman的“thewordsandtheirstories”能够知道,这个词组原是赌博用语,书中对这个词汇是这样解释的:ThephraseseemstohavecometolifeinthegamblinghousesofWest.There,asilverdollarwasputinfrontofaplayertoshowthathewouldbethenextdealertopassoutthecards.Adollar,silverorpaper,wascalleda“buck”。美国总统后来引用该词汇表示“推卸责任,具体例子如:PresidentGeraldforddramatizedthephraseaftertakingRichardNixon'splaceint
heWhiteHouse.FordannouncedinaspecialtelevisionbroadcastthathehaddecidedtopardonNixonforanycrimeshemayhavecommittedasPresident.Fordsaidsuchadecisionhadtobemadebyhimalone,thathecouldnotletoth-ersdoitforhim.“thebuckstopshere,”saidFord.还有一个例子,很多年前一位英国作家曾说:“eachfingertodayisathumb,Ithink”,意思是每个手指今天都成了拇指,就是说今天手脚都不听使唤。后来,“allthethumbs”就被用来表示“手脚不听使唤”。英语中还有很多词汇都是有历史典故的,如“overabarrel”、“totalkturkey”等,要想准确翻译出他们的意思必须对他们的源头有所了解。
汉语中更是有很多成语、俗语都有其特定的典故。例如“此地无银三百两”产生于这样一个故事:传说有人得了三百两银子,放在家中怕被偷,于是将其埋在土里,又怕别人挖走,就在旁边竖了个板子,上面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居王二看到后挖走了银子,怕被人知道,就也在旁边留了一行字“隔壁王二不曾偷”。这个小故事的意思是有人要帮自己摆脱嫌疑,却暴露了自己。[4]若直接把该成语翻译为“thereisn't300Bangofsilverburiedhere”,西方国家的人就无法理解其真正的含义,而“Aguiltypersongiveshimselfawaybyconspicuouslypro-testinghisinnocence”则更为准确。
英汉互译在线翻译
再如“赔了夫人又折兵”在汉语语言环境中也是个人尽皆知的历史故事,比喻想占别人便宜反而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译为“loseonesladyaswellashismen”则不够准确,而应该翻译为“trytomakegainsonlytosufferduallossesinstead”。
四、因生存环境风俗习惯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冲突
大家都知道英国是一个岛屿国家,航海业一直是英国最重要的产业,伴随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和船、水的习惯用语,例如英语中表示“奋力图存,勉强渡过难关”就翻译为“tokeeponesheadabovewater”;“inthesameboat”表示“大家都处于不幸的境地”;“Allatsea”翻译为“不知所措”;还有汉语的“挥金如土”可译为“spendmoneylikewater”;“asmallLeakwillsinkagreatship”翻译为汉语中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从这些例子中能够看出,“水”在英国文化中十分常见且有重要地位。与之相对应的,东方民族人们的生活中土地和农业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比喻随意挥霍、用钱无度能够用“挥金如土”这个成语。此外还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翻译为“aswesow,soshallwereap”;“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翻译为“nogainswithoutpains”;“坐吃山空”翻译为“alwaystakingoutthemeal,andneverputtingin,sooncomestothebottom”。另外,中文中
有“面如土”这个成语,在英语中不能翻译为“thecolorofearth”。这是因为西方多白种人,他们在受到惊吓后不会出现“面如土”的状况,只会变得惨白,所以翻译成为“aswhiteasasheet”更加合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