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教学视域下阅读策略单元的
教学路径寻绎
张晓红
【摘要】统编语文教材六上第三单元是指向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单元。抓住这一单元所体现的“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核心要素,用差异教学理论观照教材、学生,在教学中采用基于学习风格、基于准备状态、基于学习机制等差异学习支持策略,赋予儿童深度阅读的力量。
【关键词】差异教学;阅读策略单元;学习风格;准备状态;学习机制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1-0011-04
【作者简介】张晓红,江苏省淮安小学(江苏淮安,223001)教科室副主任,高级教师,淮安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小学语文陈红名师工作室成员。
阅读之道,在于得法。不同文体、不同类型的文章,阅读策略也迥然有别。针对小学生在阅读中不能自发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的状况,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中年级开始设置“阅读策略单元”,这不仅是编排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更是阅读教学理念的创新。这一单元设置对语文课堂教学形态提出了新要求,即引导学生获得必要的阅读方法,成为积极的深度阅读者。
网站搭建策略与方法一、统编教材阅读方法的差异化观照
(一)“单元导读”差异定位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儿童的年龄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出发,选择、供应不同年龄段适合的文本内容及指导他们阅读的方法与策略,从中年级开始共编排了四种最基本的阅读策略:预测、提问、阅读有一定的速度、有目的地阅读。“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策略,是继以往学习到的阅读策略后设置的综合运用策略及方法的实践单元,承担着知识构建的过程。这是一种对学生阅读能力差异的尊重与支持,强调了文本类型、阅读策略和读者能力的适应与匹配,是一种差异化的编排特点。
(二)“单元文本”差异教学
阅读策略单元的课文被编排为两类——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为学生构建起“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训练体系。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在文本类型、呈现形态、学习方式上均有所不同,但都指向本单元“语文要素”。以统编语文教材六上第三单元为例,这一单元围绕语文要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精读和略读文本之间一融一通,前连后引,互为镜鉴。
1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